同治皇帝和其皇后阿魯特究竟是怎么死的
容易心動的人,也是性情中人,多愁善感,性情中人對于美色有著一種天然的親切感,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欣賞和喜愛,喜愛多了,喜愛深了,害怕失去了,恐懼容顏老了,就會引發(fā)一系列的情緒波動,就會感慨良多,就會多愁善感。
西太后是位性情中人,也是一位好美色的女人,一生愛看淫戲,聽淫劇,敢愛敢恨。她大權在握,把個女皇大大的朕字寫到了天上,把她自己的個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她的這種性情,快活了自己,愉悅了自己,卻把痛苦之劍插在了別人的心上:最大的受害者,莫過于她的兒子同治皇帝和兒媳婦阿魯特皇后。
同治大婚前夕,清宮進行了復雜的選后活動,最后于同治十年冬天,選中了兩位:崇綺之女阿魯特氏和鳳秀之女富察氏。
崇綺的女兒19歲,因為她是咸豐皇帝遺命八大輔臣之一、后被處死的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西太后不想讓她做皇后,擬選14歲的鳳秀之女。
西太后與東太后商量,沒想到,東太后說:崇綺之女阿魯特氏端莊,為人謹慎沉默,德性最好,很配中宮。
西太后心里不樂意,但表面說:鳳女雖然年輕,卻很賢淑。
東太后一點也不讓步,平靜地說:鳳女太輕佻,不宜選為皇后,只能當個貴人。
最后,崇綺女阿魯特氏冊立為皇后,鳳女富察氏冊立為慧妃。
皇帝大婚,意味著成人,可以親政了,在東太后建議下,兩宮太后撒簾,歸政于皇帝。
皇后知書達禮,氣度非凡,為人端莊,從無輕浮之態(tài),皇帝很敬重她,也很愛她,兩人十分恩愛。
西太后有些惱恨,但她放在心里,等待時機。
西太后愛聽戲,經(jīng)常把外城戲班,召進宮里,婆婆看戲,照例兒媳婦要陪同,誰承想,身為婆婆的西太后,偏偏愛看淫戲,聽淫劇,全是些通奸犯淫、男歡女愛之作。
熟讀詩書的兒媳婦阿魯特皇后,每次都是弄得面紅耳赤,實在看不下去就低下頭。
津津有味的西太后看著皇后,淡淡地說:這戲演得好,這么好看的戲,你怎么不看?
皇后紅著臉,小聲地說:戲淫穢到這種地步,怎么看?
西太后冷冷地看著她,不說話,皇后心中恐懼,低下了頭,這時,進來的皇帝看到了這一切,也不說話,也低下了頭。
西太后一再干預,同治皇帝無法與心愛的皇后恩愛,也無法在一起過上平靜的生活,皇帝無法與皇后親熱,也絕不與母后喜愛的慧妃同房,更是拒絕與其她的嬪妃們歡愛,于是,痛苦不堪的皇帝,就在太監(jiān)周道英的陪同下,出宮尋樂,到南城喝花酒嫖妓去了,每天幾乎一直不離左右的,就是兩位風月場中的高手:載澄、王慶祺。
恭親王的兒子載澄,曾在弘德殿陪伴同治讀書,他是一位紈褲子弟,更是一位花花公子,一生把性命看得很輕,喜歡縱酒尋樂:常尋好酒,有酒必醉,醉后發(fā)興,到處尋找春藥尋歡作樂。
王慶祺是翰林院侍讀,不侍讀圣賢書,專與皇帝切磋風月,共賞春宮圖。
同治皇帝尋花問柳,結果,得了花柳病,一命嗚呼,終年19歲。
民間送一幅對聯(lián):不愛家雞愛野鶩,可憐天子出天花。
皇帝死了,西太后折磨皇后,嘲笑她:皇帝去了,你還想當太后?
皇后感到絕望,想吞金自盡,但被及時發(fā)現(xiàn),搶救了過來,皇后又絕食,最后猝死于西太后發(fā)跡的儲秀宮,時年2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