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趙昚是怎樣用十個美女登上皇位的
古人們?yōu)榱水敾实?,可謂用盡了各種招數(shù),別說五花八門,就是十花十六門都綽綽有余。譬如本篇故事的主角——宋孝宗趙昚,他能成功登上皇位靠的就是十個美貌的處女。
趙昚是南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他本來叫伯琮,不是前任宋高宗趙構的親生兒子,而是屬于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一系,是其次子趙德芳的六世孫。自北宋趙光義開始,宋朝的皇帝就沒有一個出自于趙匡胤這一支。按說趙昚是沒有機會成為皇帝的,除非趙光義一支斷子絕孫。似乎是老天爺有意捉弄,趙光義和他的子孫們掌舵中原一百多年后,他們真的幾乎斷子絕孫了。
話說公元一一二七年,宋欽宗為了不讓從前不喜歡自己的老爹宋徽宗在政治上有翻盤的機會,就強迫他和自己一起困守東京汴梁。就在這一年,剛剛滅掉遼國的金國出其不意,一舉攻克汴梁,俘虜了兩個皇帝不說,還抓走了宗室、大臣、后宮嬪妃共計三千多人,史稱“靖康之辱”。
這件大變故產生了許多嚴重的后果,其中一條就是趙光義一支幾乎全軍覆沒,成了金人的俘虜。比較走運的是當時還是康王的宋高宗趙構,他僥幸逃過一劫,在河南商丘登基稱帝,創(chuàng)立了南宋。原本他的皇帝是可以傳給自己親兒子的,可惜后來發(fā)生了苗劉之變,他唯一的親子元懿太子因此喪命。建炎二年(公元一一二九年),金左副元帥宗維攻入宋高宗所在的揚州城。
當時他正和一名美女溫存,聽到士兵報信受到了重度驚嚇,就此失去了生育能力。宋高宗眼看香火不繼,北方的金人又來搗亂,他們見武力打擊很難奏效,就想出從俘虜找出一個傀儡,扶上帝位,希望以此分裂還很脆弱的南宋王朝。
在內外交困之下,宋高宗導演了一出好戲?!端问贰分械挠涊d是這樣的:“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而昭慈圣獻皇后亦自江西還行在,后嘗感異夢,密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會右仆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請,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于是詔選太祖之后?!?/p>
宋高宗借著圣獻皇后之口,謊稱她經常做夢夢到宋太祖,然后自己就坡下驢,說太祖大公無私,明明自己有兒子卻將皇位傳給弟弟,他的后人生活過得很不理想,所以呢,他準備將皇位傳給太祖的后人。從這件事情看出,宋高宗并非別人想象的那么差勁,他的政治智商還是可以打到一百八十分的。
相比趙光義一支的人丁凋敝,趙匡胤當時的后人竟有上千人之多。宋高宗在這么多人里面費盡心思挑來挑去,最后挑出兩個小孩,準確地說是一個胖小孩,一個瘦小孩。其中那個瘦小孩就是趙昚。
一般而言,小孩子胖乎乎的更可愛些,高宗剛開始的時候也是很喜歡那個偏胖的小子。按說趙昚的皇帝夢也就到此結束了,可這時偏偏突然來了一只貓。趙昚本著貓不犯我,我不犯貓的精神,原地一動沒動,而胖小孩卻粗魯?shù)厣炷_去踢貓。這一腳在踢疼小貓的同時,也徹底踢翻了宋高宗對他的好感。于是他決定就把趙昚留下來,養(yǎng)大之后繼承自己皇位。
為了培養(yǎng)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宋高宗不僅為趙昚安排最好的老師,讓他接受最好的教育,還對他不斷加封,先是在其成年后封公,然后又封為郡王。一晃快二十年過去了,趙昚卻還一直是王,而沒被封為太子。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是宋高宗生子之心不死,總覺得自己努努力說不定還可以生個一子半女。為此,他一方面讓太醫(yī)給自己開出各種藥方,企圖使自己恢復“生機”。另一方面,他向佛祖菩薩求助,時不時舉辦一次隆重的親祀禮。具體步驟是他本人沐浴吃齋,然后讓文筆好的大臣們寫些詩,通過特殊辦法(用火燒)郵寄到神靈手里。其實,早在他三十歲那年,岳飛就曾經勸過他早點確立皇儲,結果被他恨得牙根直發(fā)癢。有些東西失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宋高宗的生育能力就是如此。折騰了好久,直到四十九歲那年都不見效果,他只好消停了。
其次是趙昚不是唯一的人選。另一個人是趙琢,也是從小在宮中養(yǎng)大,非常討宋高宗的生母韋太后的歡心。母親的話不能不聽,而趙昚也一直規(guī)規(guī)矩矩,沒有什么大錯。宋高宗犯難了,索性就一直拖著,直到把老娘韋太后拖死。但是立太子畢竟不是小事,他決定設個局,測試下兩個小伙子的人品。主意打定,宋高宗派人給兩人每人送去十名美女,不是一般的美女,是絕世般的美女,而且都是處女。
這件事主要測試的是定力,兩個大小伙子正處于荷爾蒙分泌的旺盛期,只要一點星星之火就能燎原,何況還是頂尖的十個美女。幸虧趙昚有位好老師叫史浩,他成功揣摩出了宋高宗的心思,就告誡趙昚一個女子都不要碰。過了一段時間,宋高宗覺得差不多了,就把二十個美人全部召回,派專人認真檢查了一遍。
結果令人十分意外,給趙琢的那十個都不是處女了,而給趙昚的那十個都還是貨真價實的處女。不用說,宋高宗最終確立了趙昚為自己的接班人,正是冊封為太子。
2年后,金朝海陵王南侵,高宗又準備下海逃命,皇太子趙昚上書,要求自己率兵迎敵。事先不知情的史浩知道后大驚,知道趙昚犯了大忌,趕快讓皇太子上書謝罪,并要求隨皇帝一起出征。金兵退走后。高宗決定禪位給趙昚,自己退居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