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跑官”鬧劇之因“球技”“方術”位高權重
宋代劉邠的《中山詩話》記載了宋真宗趙恒時秀才柳三復跑官的一段經過。時任宰相丁謂閑來偏好蹴鞠(踢球)。柳三復好幾年選不上官,卻踢得一腳好球,可苦于無緣入府面見宰相。好歹想了個法子,守候在丁謂踢球的后園墻外。一天,球從后園飛出墻外。柳三復趕緊撿起球,直沖進丁府還球。當見到丁謂時,柳“再拜者三。每拜,毬(球)起復于背臂、幞頭間”。施展以肩、背、頭連續(xù)顛球的技巧,逗得丁謂“笑而奇之,遂延門下”,柳三復如愿跑到了官。
此外,明代王明清《揮麈錄》載,北宋時,踢球藝人社團“圓社”(又稱“齊云社”)有位高俅,偶然進入端王府,恰逢端王趙佶在園中蹴鞠,當悉知高俅精于此技時,即令其下場對踢,“遂愜王之意”。自此,便留在王府陪侍趙佶踢球,甚得寵信。趙佶(宋徽宗)登位后不久,高俅被破格提拔為殿前指揮使。當有人心懷妒忌,頗有微詞時,宋徽宗卻說,你們比比他的好腳法呀!
北宋踢球者眾,“圓社”十分活躍,固然與當時帝王權貴的喜好分不開。同時,涌現了柳三復、高俅等人憑藉球藝表演、陪侍踢球而謀得一官半職,跑官的門路一開,也就關乎踢球的盛衰了。
到了明代,好幾個皇帝喜方技。結果,光靠畫符念咒,弄得滿天神佛,跑出了一大批官來。其中,明憲宗朱見深在位23年,因方術得幸授官,“每令中官傳旨,一傳至百十人,時謂之傳奉官?!?/p>
成化十九年(1483),都給事中王瑞、御史寶應、張稷等人上疏:“今倖門大開,鬻販如市。恩典內降,遍及吏胥武階蔭襲,下逮白丁?!薄耙蝗斩鴶凳说霉?,一署而數百人寄俸。”可見當時跑官之泛,授官之濫。
例如,李孜省,江西南昌人,以布政司吏待選京職,因贓事發(fā),逃匿不歸。后來,自詡精通五雷法,進符箓,得憲宗寵幸,以寄俸官預郊壇分獻。成化十五年(1419),特旨授太常丞。因被人彈劾其屬贓吏,不宜典祭祀,才改授上林苑監(jiān)丞。其多次獻淫邪方術,而受賜金冠、法劍及印章二,許密封奏請。成化十七年(1481),擢右通政。二年后,進左通政,漸干預政事。
又有鄧常思、趙玉芝、顧玒、凌中皆以曉方術得幸,先后累官至太常卿。僧人繼曉以進秘術,官至國師。其后,大封法王、西天佛子、大國師、國師、禪師,以及善世、覺世諸僧官,真人、高士、正一、演法諸道官,鼎盛時多達幾千人。他們相倚蟠結,奸黠竊權。士大夫附者日眾,“而諸雜流加侍郎、通政、太常、太仆、尚寶者,不可悉數?!鄙涎萘艘怀雠芄俚幕奶启[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