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氣數(shù)將盡有預兆 三個皇帝都是不孕不育
大清朝統(tǒng)治了中國近代近300年的時間,到了最后三個皇帝的時候卻出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事情,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宣統(tǒng)皇帝都“絕后”沒有留下任何子嗣。愛新覺羅皇族在最后的幾十年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妻妾成群的皇帝怎么就連一個孩子也生不出來呢?小編翻閱了一些書籍整理了一下清朝最后三個皇帝為何都沒有兒女的原因。
同治皇帝是咸豐皇帝和慈禧生的,僅僅當了三年皇上的同治在1875年1月就去世了,他與眾多的后妃宮女生活了兩年零三個月時間,居然沒有留下一點骨血,實在不可思議。同治皇帝無后,慈禧太后只能選了自己妹妹的兒子光緒即位(光緒父親是道光皇帝的嬪妃所生,光緒的母親是慈禧的妹妹),誰知光緒也不爭氣一直死也沒有生下一男半女,愛新覺羅皇族無奈之下只能選擇皇室旁支宣統(tǒng)即位,宣統(tǒng)活到61歲和他的前輩們一樣,無子而終。
1、婚配制度
可能是愛新覺羅皇族的婚配制度產(chǎn)生的影響,從努爾哈赤起清朝就有父親的妻子妃子在死后嫁給兒子的制度,這種情況在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經(jīng)常有,漢朝時期的匈奴王在自己死后,他的皇后就要嫁給自己的兒子(前提是兒子不是皇后生的,這個還是要避諱的)。
皇帝娶的老婆可以是自己親生母親的姐妹,什么表親更是小兒科。由于這種長期的近親結(jié)婚,可能在同治,宣統(tǒng),光緒身上產(chǎn)生了病變,以至于不孕不育。其實到了咸豐的時候就表現(xiàn)出來了,咸豐帝一生風流成性,有名分的后妃十九人,卻只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2.生長環(huán)境導致的身體狀況變差。
以前清為例,努爾哈赤15個兒子、皇太極也差不多10個,順治專寵撇開不談,康熙就更能生了,三十多個兒子。我認為主要是因為打仗是體力活,能鍛煉身體;南巡能愉悅身心。身體倍兒棒,自然能生。但是越往后,皇帝漸漸養(yǎng)在深宮不出門了,活動量也小了,身體素質(zhì)變差是肯定的。
3.氣數(shù)已盡。
經(jīng)過我的總結(jié),國之將亡,皇家一般會人丁凋零。假設(shè)咸豐也像康熙生了30個孩子,總得有出息的吧,就算不像康熙的兒子一個比一個能干,肯定大部分也比同治出息,然后這么多位高權(quán)重的有才之士,見到清政府飄搖成這樣,三個臭皮匠還頂個諸葛亮,就算想不出治本之策吧,肯定也能大大延緩清政府衰落的速度。同理,如果咸豐的孫子也有三十多個,重孫子也有三十多個……只要多出幾個恭親王奕?那么能干的人物,就算封建制度必須滅亡,我相信也不會是在1911年那么早。而且回顧明朝,到了最后崇禎的情況跟光緒差不多,都屬于先帝的弟弟。國之將亡,皇家后繼無人,不得不說是一個預兆,也就是氣數(shù)已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