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的名片素面朝天 設(shè)計簡單見名字如見本人
2016-12-07 21:14:2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
導(dǎo)語:巴掌大的名片上,只印了名字
大紅色的箋紙,足足有一個巴掌大小,正中間印上本人的大名,四周一片空白,這就是晚清時期的名片模板。
南京文
巴掌大的名片上,只印了名字
大紅色的箋紙,足足有一個巴掌大小,正中間印上本人的大名,四周一片空白,這就是晚清時期的名片模板。
南京文化學(xué)者、這批彩箋的收藏者薛冰介紹,前去拜訪別人的時候,把名片遞給門童或秘書,“見名字如見人,愿意見就讓他進來,不愿意就說主人不在家。”
但也有的晚清名片四周,密密麻麻寫滿了小字。一幅“張寶書”的名片上,右側(cè)寫著另一個人的名字和稱呼,左側(cè)寫著:上次開口借的4本書,只拿到了后2冊,希望把前2冊也帶過來。薛冰解釋,“當(dāng)時名片的個頭比較大,有時也被用作便箋紙,托別人辦一些事情,見名片如見人?!?/p>
為了少寫幾個字,箋紙印上“頓首頓首”
記者了解到,彩箋始于東晉時期,唐代流行開來,到了晚清、民國時已經(jīng)走入尋常百姓家。薛冰介紹,標準的是八行箋紙,有紅色、綠色、橙色、黃色等多種顏色。
除了紙張鋪統(tǒng)一銷售的彩箋,還有不少人玩起私人定制。其中一張彩箋末尾,印上了“松壽軒”的名號,而且正中間還印了一幅石頭,“體現(xiàn)的是主人自己的喜好。”
由于是書信所用,不少彩箋印上了“平安”“延年益壽”等祝福字樣,但也有不拘一格的,印上了“頓首頓首”。這又是什么意思?薛冰解釋,以前的人寫信,末尾常會寫上頓首字樣,“主人為了少寫幾個字,直接印了上去,也是蠻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