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才女馮銀 才華橫溢詩名揚 割股療親頗荒誕
嶺南才女
才華橫溢詩名揚割股療親頗荒誕
一個吟出“青云喬木古,翠竹遠山蒼”的才女與一個割股療親的賢媳是如何集于一身的?這是明代嶺南才女馮銀給我?guī)淼淖畲罄Щ蟆?/p>
為人豁達開朗詩句澄明開闊
馮銀生于嶺南一個書香之家,父親曾任瓊山教諭(主管一地文化教育的官員),因而自幼飽覽經(jīng)典、熟讀詩書。更難得的是,她還特別豁達開朗。清代大儒朱尊彝曾記錄過馮銀讀書的一段趣事。他說,一次,馮銀讀到顏回“一簞食、一瓢飲”的典故,便放下書本,提筆寫下“吾雖陋巷,朝焉命仆而耕,則有余食焉!暮焉督婢而織,則有余衣矣!暇與子(丈夫)觀書,則有余樂矣!”可見,馮銀的豁達比起顏回來,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馮銀的確是一個很容易快樂起來的女子,得知父親把她嫁給當?shù)匾粋€進士輩出的文化世家,她歡喜不已,說:“是族風味可人,吾得歸所矣。”夏日偶爾得空閑坐,她就能寫出“坐對北窗涼,晴空日正長。柳深鶯語滑,花落燕坭香”的句子,字里行間盡是對美好生活細節(jié)的敏感與享受;連聽到幾聲悠長的蟬聲,她也會寫下“露滌清音遠,風吹木葉齊。聲聲若相接,各在一枝棲”,一句句讀下來,我的內心都感受到了一份澄明與喜悅。
謹奉三從四德居然割股療親
然而,這么一個豁達開朗的才女卻無時不生活在枷鎖之中,馮銀雖然嫁了一個文化世家,但丈夫風流不羈,長期在外游蕩不歸,把年邁的母親與幾個小兒女扔給她一人照顧,馮銀天天“織紡針紉不釋手”,忙碌之余,卻又總揮不去幾絲孤寂與失落。
如果說這還只是有形的枷鎖的話,她奉為圭臬的禮教綱常更將她困入了無形的枷鎖之中。根據(jù)地方志的記載,她“事姑至孝”,有一次婆婆生病,她情急之下,居然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做成羹湯,供婆婆進食,以求婆婆迅速痊愈?!案罟莎熡H”是千年來飽受贊譽的孝順之道,馮銀也因此能被錄入當?shù)氐摹读信畟鳌罚僧斘蚁胫@個寫出“花落燕坭香”的女孩兒從腿上割下血淋淋的一塊肉,做成人肉湯的場景,卻心疼得不得了。而在厚厚的地方志里,又有多少像馮銀這樣的女孩兒,被埋葬在全無人性溫暖的贊譽之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