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山街”為何有名沒街?曾是著名殺人刑場
三山街在南京是一個名氣很大的地名,南京地鐵1號線有一個站點,也叫做“三山街”。但筆者一直有個疑問,在現(xiàn)在的南京城里,為何根本找不到三山街這條“街”。
要知道,三山街在歷史上擁有極高的知名度,現(xiàn)在作為地名使用的頻率也很高。那么,作為街巷的“三山街”到底去哪里了?
三山街赫赫有名,發(fā)生過很多著名的故事,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個就是“金圣嘆命喪三山街”。清代時,三山街是南京殺人的刑場之一,數(shù)不清的罪犯和蒙冤者在這里命歸黃泉。
順治十八年,江南著名文人、文學批評家金圣嘆借順治皇帝駕崩國喪時機,發(fā)動“抗糧哭廟”事件,控告貪污腐敗的吳縣縣令任維初,事情鬧大了,金圣嘆率領千人到文廟“哭廟”,被江蘇巡撫朱國治拘捕,押到南京,判定死罪,秋后處斬。
七月十三日,金圣嘆等“哭廟案”、“通海案”案犯181人在南京三山街被處斬。金圣嘆被斬前寫絕命詞三首,并說:“殺頭至痛也,籍沒至慘也,圣嘆以無意得之,不亦異乎!”
還有野史說,金圣嘆臨刑前,將兒子喊到面前,留下遺言:“花生米與五香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道!”兒子聽了哭笑不得。
另一個版本:金圣嘆臨刑前泰然自若地向監(jiān)斬官索酒酣然暢飲,邊酌邊說:“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
《辛丑紀聞》記載:“至辰刻,獄卒于獄中取出罪人,反接,背插招旌,口塞栗木,挾走如飛。親人觀者稍近,則披甲者槍柄刀背亂打。俄爾炮聲一震,一百二十一人皆斃死。披甲者亂馳,群官皆散。法場之上,惟血腥觸鼻,身首異處而已?!?/p>
這是當日處死金圣嘆等人的真實記錄,至今讀來,依然是一個“慘”字!
從史料里看,“三山街”的確是一條街,那么,這條街到底在哪里呢?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老地圖上,是能夠找到三山街的。它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路,不長,北端是黑廊街和建康路相接的路口,南端是教敷巷和和望鶴崗相接的路口。
南京地名工具書《南京地名大全》記載,黑廊街是一條已經(jīng)消失的地名,相當于現(xiàn)在升州路一段。老地圖上,黑廊街和建康路相接的路口,正是如今升州路和建康路的那個路口。
從新老地圖的對比可以看出,作為街道的三山街,其實就是現(xiàn)在中華路的一段,也就是中華路的建康路路口到教敷巷路口的那一小段。
三十年代地圖上的“三山街”
中華路這一段的前身正是三山街。段仁虎攝
根據(jù)《南京地名大全》的記載,中華路開辟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因通中華門而得名。當時,將原來的府東街(白下路口至三山街)、三山街、大功坊(教敷巷口至瞻園路口)、花市街(瞻園路口至長樂路口)、南門大街(長路路口至中華門)等街巷合并、拓寬,建成新的中華路。
也就是說,中華路建成后,作為街巷的三山街就消失了。
隨機翻閱了上世紀四十年代出版的幾種南京老地圖,上面基本就找不到“三山街”了,只能找到“中華路”。
四十年代一種地圖,只有中華路,沒有三山街了。
三山街這個地名還是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
據(jù)《南京地名源》介紹,三山街開筑于明代初年,其得名有兩種說法, 一是因為李白詩“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得名;一是因為此街西邊遙遙相對三山門(水西門)而得名。
民間還有一個傳說:三山街這個地方,本來有三座小土山,明代建皇宮的時候,選址在城東的燕雀湖,因此朱元璋下令將三座小土山挖掉,填平了燕雀湖,再建皇宮。山挖平后修了一條街,稱為三山街。
不過,這個傳說已經(jīng)被一些學者證實可信度不高,三山街地區(qū)本來并沒有小山。建明故宮、填燕雀湖所取的土來自其他地區(qū)。
專家說,作為一條街道,“三山街”的確已經(jīng)不存在了,但不能說這個地名已經(jīng)消失,“三山”街現(xiàn)在可視為“區(qū)片”的地名,和大行宮、新街口類似。
現(xiàn)在的“三山街”不是具體指哪一條街,也不可能找到“三山街”的街道地名牌,因為地名部門并沒有設置過。
作為“區(qū)片”,如今的“三山街”其實是指東起舊王府、西至中山南路、南至教敷營、北至錦繡坊的地區(qū)。也有人將升州路、建康路、中華路的那個路口看作“三山街”,也不算錯。
這個地區(qū)從古至今,就是南京最繁華的商業(yè)區(qū)和交通樞紐,如今依然如此,人流量極大的水游城就坐落在這里。
公交車站牌上能找到三山街這個地名。段仁虎攝
不過,了解這段歷史后,每次來到三山街,也就是水游城那個路口,雖然街市無比繁華,人來人往,筆者還是會想到金圣嘆等數(shù)不清的冤魂在此逝去,數(shù)不清的人頭在此落下,還是會感到心中一凜,脊背一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