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盤點歷史上亡國之君和亡國后妃的悲慘命運

        2016-12-06 19:53:5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盤點古代亡國之君:自殺與被殺 如果把中國歷史上亡國之君的命運做成一張圖表,我們看到的是一條明顯的下滑曲線:雖然偶有波動,但是基本上

        盤點古代亡國之君:自殺與被殺

        如果把中國歷史上亡國之君的命運做成一張圖表,我們看到的是一條明顯的下滑曲線:雖然偶有波動,但是基本上是越來越慘。

        秦代以前,亡國之君雖然失去了國家,但不會失去尊嚴。商湯俘獲史上第一個亡國之君夏桀之后,將他流放于南巢。在流放地,夏桀身邊還有幾個侍臣陪伴,基本上保持了貴族的生活待遇。和夏桀比起來,商紂王性格比較剛烈,于鹿臺之上自焚而死。如果不死,他的下場和夏桀應該一樣,止于被流放而已。周武王嘆息之余,將紂王的兩個兒子武庚、祿父封為諸侯,讓他們分邦建國。直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雖戰(zhàn)亂重重,不斷有諸侯被滅國,但是勝利者對亡國之君一般都以禮相待。就拿著名的吳越恩仇來說,勾踐臥薪嘗膽滅了吳國之后,并沒有想殺掉夫差。他的計劃是遷夫差于越國東部邊陲,封他一百戶以養(yǎng)老。倒是夫差自己羞愧難當,自殺而死。

        之所以如此優(yōu)待,是貴族政治的風度使然。在秦始皇以前,中國社會一直是貴族社會,“禮”是政治的最高原則。對貴族們來說,勝利是重要的,風度更為重要??贾T世界歷史,歐洲人也是這樣做的。歐洲政治中有一個傳統(tǒng),那就是做過國王的人即使被從王位上推下來,也會受到必要的禮遇。

        雖然秦始皇的后代基本都被殺光了,但秦代之后,善待亡國之君的政治傳統(tǒng)又一度恢復。比如漢代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xié),下場就比較有面子。曹丕稱帝之時,識時務(wù)的劉協(xié)親自“勸進”,明智地配合曹丕完成所謂“禪讓”儀式,讓曹丕避免了篡位的惡名,順利當了皇帝。過后他被封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仍然可以用漢天子禮樂,甚至行漢正朔。劉協(xié)太太平平地當了十四年山陽公后,得以善終,終年五十四歲。死后他不但被謚“孝獻皇帝”,還被以漢天子禮儀葬于禪陵。他的兒孫劉康等人相繼繼位,山陽國存在了八十九年,直到永嘉年間被少數(shù)民族所滅。對一位亡國之君來說,劉協(xié)可謂功德圓滿。蜀國末主劉禪和吳國的末代君主孫皓命運也與此大致相類。

        曹丕導演“禪讓”大戲之時,肯定不會想到,四十五年之后,另一位權(quán)臣司馬炎以幾乎同樣的手段,從他侄孫曹奐手中奪取了皇冠。曹丕代漢的成功演出,為后世樹立了范本。在這之后,西晉、宋、齊、梁、陳、北周、北齊、隋、五代的梁朝及大宋王朝,都照葫蘆畫瓢,將“禪讓”劇本搬演了十次。

        開始幾次,大家都是搬演舊本,規(guī)規(guī)矩矩,亡國之君都得到了善終。對亡國之君首開殺戒的是南朝宋主劉裕,本來東晉末帝司馬德文也很懂事,十分識相地在禪位詔書上簽字,又不等劉裕“三讓”就搬出皇宮。劉裕也按歷代規(guī)矩,封了司馬德文一個爵位。然而,中國歷史的內(nèi)核在此時悄悄發(fā)生了一個重大變化:皇位的爭奪者由平民階層轉(zhuǎn)向了流氓。劉裕是市井無賴出身,根基太淺,士族并不真心擁戴。何況稱帝之時,劉裕已經(jīng)年近七十,司馬德文正是年富力強的三十六歲。司馬德文的存在,讓劉裕不能安枕。即位不久,他派兵將司馬德文殺死,接著又對司馬一族痛下殺手,幾乎夷殺了全族,開后世之君屠殺遜帝及先朝宗室之先河。

        從那之后,中國改朝換代的模式發(fā)生變化:新皇帝逼舊王朝末帝禪讓后,先封前朝末帝為王,然后再找機會暗殺并滅族。南朝的齊王蕭道成逼劉裕重孫子劉凖遜位,蕭道成的后代蕭寶融禪位于梁王蕭衍,蕭衍的后代蕭方智禪位于陳王陳霸先,都是這個做法,一絲不差。陳霸先封蕭方智為江陰王,全食一郡。一年之后,陳霸先派親信前去誅殺蕭方智。十六歲的蕭方智繞床而跑,邊跑邊哭喊:“我不愿當皇帝,陳霸先非推我入帝座,現(xiàn)在又要殺我!”士兵追了好幾圈,才抓住蕭方智的衣裳,把他一刀砍死……

        這種先封后殺的把戲一直足足玩了八次,到了五代時期,那些末代皇帝才算回過味兒來。五代時期的末代皇帝中有兩位是自殺而死,免得受二茬罪。后梁末帝朱友貞是國破后自刎而死,后唐末帝李從珂是國亡后自焚而死,都算是比較明智。

        不過,被直接殺死,還算不上末代皇帝中最慘的下場,最慘的是像北宋徽、欽二帝那樣在無比屈辱的流放中受盡折磨后死去。被流放到北方邊地后,趙氏父子倒是“經(jīng)得住打擊”,選擇了頑強地活著。他們被關(guān)押在一座小院里,在朔風沙塵中吃著不堪下咽的食物,靠回憶往事過活。徽宗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患了重病,雙目失明,忍受了九年俘虜生涯后凄慘去世。而趙桓在黑龍江的冰天雪地里足足受了三十五年的罪,才在絕望中死去。

        盤點亡國后妃的悲慘命運:或被迫做妓女或自焚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

        辛棄疾詞《摸魚兒》所詠佳人,早化塵埃,但她們的特殊身份——后妃,卻讓人遐想,引人探究:她們的花容月貌,神秘生活,悲歡離合,命運浮沉……

        (一)

        后妃知多少,恐怕也算歷史難題之一。盡管她們的“另一半”(其實是陰陽嚴重失衡不成比例的)——歷代帝王,其人頭經(jīng)縝密的史學家數(shù)清了,凡五百五十九,可后妃數(shù)量卻是糊涂賬。按儒家經(jīng)典《周禮》規(guī)定(據(jù)鄭玄注),天子的妻妾標準數(shù)為一百二十一人,外加各色美女千余名;而《新唐書·后妃列傳》明文記載,皇帝后妃分為八級共一百二十二人。據(jù)此推算,后妃總數(shù)應是帝王數(shù)的一百二十多倍。實際上,帝王受原始的性沖動驅(qū)使,他們恨不得占盡天下美色,因而往往“超標”;其實,選進皇帝后宮的美女,不管有沒有小老婆的身份,每一個都是天子的性奴,只要老倌有性趣,你就應當“招之即來”。若按“佳麗三千”計,則歷代后妃總數(shù)可達一百六十多萬。像“游蕩無度”的后趙皇帝石虎,“奪人妻女,十萬盈宮”,更是令人瞠目。

        個別帝王好男色,再玩玩同性戀什么的,則為后妃史增添了另類的一頁——我們還是專說后妃。數(shù)以萬計的佳麗圍著皇帝一個雄性轉(zhuǎn),誰不巴望“幸”運降臨?腎虛陰虧的皇帝,實在是有心無力,不說上床,就是“目淫”——挨個掃視一遍,也準把他累得頭暈眼花,當場休克,且留下永久的審美疲勞后遺癥。

        在男權(quán)主導、皇權(quán)至高無上的社會,即令得寵的后妃,命運也不一定好到哪里去。君王一翻臉,立馬就叫你從天堂掉入地獄,他們一般不大顧念糟糠情,就是新歡,也可以棄之如敝屣。那個在熒屏上熱播過的所謂“漢武大帝”劉徹,就親自致死和殺害三位夫人:首任皇后陳阿嬌,遺棄幽閉致死;二任皇后衛(wèi)子夫,逼迫自殺;鉤弋夫人死得更冤,因為她的兒子弗陵被立為太子,她就必須先于老皇帝而死(劉皇帝擔心他死后年輕的妃子染指劉氏社稷)。阿嬌被遺棄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她完不成生育龍種的“政治任務(wù)”,而鉤弋被處死的原因恰恰是她生出了接班人,總之,生育不生育都可能成為女人的“罪名”,這就是皇帝的硬道理。底下容我摭拾一些亡國后妃故事,看看她們的命運悲歌。

        (二)

        先秦兩漢的亡國后妃。

        夏、商、西周三代的滅亡,分別和三個絕色美女的名字連在一起。

        夏桀征伐施部落。施部落酋長向夏政府求和,獻出美女,她被稱為“妹喜”。夏桀對她十分寵愛?!读信畟鳌は蔫蠲孟矀鳌氛f,桀“日夜與妹喜及宮女飲酒,無有休時。置妹喜于膝上,聽用其言”?!兜弁跏兰o》則稱,妹喜喜歡聽“裂繒之聲”,夏桀就把繒帛撕裂,以博得她的歡笑?;奶乒詮堉e,常使妹喜歡笑不已。民眾困苦不堪,指著太陽咒罵夏桀說:你幾時滅亡,我情愿與你一起滅亡!商湯看到夏桀已處于眾叛親離的末日,遂起兵伐桀。夏桀潰敗,匆忙逃奔,后死于南巢。妹喜,做了暴君夏桀的犧牲品,也成了紅顏禍水的第一例證。

        妲己是有蘇氏的女兒。據(jù)《史記》記載,紂王征伐有蘇部落,俘獲到美艷的妲己為妾。紂王非常寵愛她,在衛(wèi)州設(shè)“酒池肉林”,沉溺于聲色犬馬,不理朝政,致使原本國力強大的商王朝為周所滅。于是,妲己就成了商朝滅亡的禍首。實際上,在京都郊外牧野進行的商周命運大決戰(zhàn)中,紂王雖有兵數(shù)十萬,卻紛紛陣前倒戈,投向周營??梢娂q王早已人心喪盡,成了孤家寡人。紂王自知大勢已去,自.焚而死。妲己據(jù)說是被俘后砍了腦袋。因為容顏太妖嬈,梨花帶雨,讓人不忍下手,故有“太公蒙面以斬妲己”的說法。

        西周末代國君幽王姬國涅,王后申氏,是申國國君的女兒,史稱“申后”。申后生子宜臼,立為太子。公元前779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褒國,褒人獻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愛之如掌上明珠,立為妃,寵冠六宮。褒姒性情憂郁,笑顏極為稀罕,偶露笑容,更加艷麗迷人。

        周幽王為博寵妃一笑,竟拿十萬火急的軍事警報和部隊集結(jié)作兒戲,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的一幕。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對她更加寵愛,廢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冊立褒姒為王后,立伯服為太子。宜臼出奔到申國,申后被囚禁。公元前771年,申后的父親申侯與犬戎聯(lián)兵攻周,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殺,褒姒被擄(一說被殺),宮中士卒嬪妃,死者不計其數(shù)。西周遂亡?!缎⊙拧吩唬骸昂蘸兆谥埽缰??!闭媸呛裾_女人了。

        春秋戰(zhàn)國,列國紛爭,國滅國興,政權(quán)更迭頻繁,亡國后妃多多。我們只選取一個知名度最高的西施做典型。吳越爭霸,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俘虜,在吳國過了十年奴隸生活。勾踐回國后,立志報仇復國,他臥薪嘗膽,明恥教戰(zhàn),一方面訓練軍隊,一方面用美人計,將夫差送進溫柔鄉(xiāng),使其從思想上解除武裝。美人計的主角是傾國傾城的西施。夫差一見西施,果然大喜,寵愛無比,在姑蘇臺特為修筑豪華的館娃宮,縱情玩樂。一切都如勾踐君臣所料,夫差兵敗身死,勾踐復仇成功。西施的下落,說法不一:作為“戰(zhàn)利品”重回勾踐手中,供其享用;與昔日情人范蠡泛舟太湖,續(xù)寫浪漫的愛情傳奇;勾踐夫人出于強烈的嫉妒心將其處死,理由當然是“美女禍國”。唐代羅隱對“禍水”說大不以為然,寫詩為西施鳴不平:“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必怨西施。西施若解亡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秦王朝二世而亡,沒有一個“導亡”的女性。阿房宮美女如云,那些沒有生育的多被秦始皇帶到墓穴里(陪葬)了,活著的則成了漢王劉邦的勝利果,接著更強力的楚霸王殺到,又從劉邦手中搶奪了大部分,滿載而歸,衣錦還鄉(xiāng)去也。

        白云蒼狗,歷史的風云變幻莫測。項羽稱王東歸,向鄉(xiāng)人炫耀似乎還是昨日,今夜就該他演出霸王別姬的悲情一幕。太史公對虞姬的記述太過簡單,也就虞姬很美麗,頗得項羽寵愛和她跟著項羽唱垓下歌這么點信息,并無一字提及虞姬之死。虞姬自殺之說,見于唐代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所引《楚漢春秋》有虞姬和的歌詞:“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焙驮娨怀?,虞姬剛烈美麗的形象得以凸顯,自殺身亡也漸成不易之論。不過虞姬之死,卻另有一說?!短藉居钣洝肪硪欢苏f:“虞姬冢在縣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項羽敗,殺姬葬此。”依此說,則項羽是殺虞姬的兇手。虞姬的命運令人感嘆唏噓。不管她當時是否自殺,后世都要讓她一次次揮起寶劍自刎。傳統(tǒng)的歷史觀和道德觀需要這樣的典型:輕賤自己,以死殉夫,節(jié)義雙全,道德完美。這才是理想的女人。

        漢帝國,前漢滅于王莽,后漢亡于曹氏,而亡國皇后里居然有王莽和曹操的女兒,這種現(xiàn)象倒是耐人尋味,其政治隱語依然是,為了權(quán)柄,為了皇冠,權(quán)迷心竅者可以不惜犧牲自己女兒的青春和幸福。女人依然是權(quán)力角逐場上的工具。

        公元前1年,漢平帝即位,年僅九歲,大司馬王莽掌權(quán)。平帝十二歲時,王莽將自己的女兒立為皇后以便鞏固權(quán)勢。可是婚禮后不到兩年,王莽竟毒死了平帝,立兩歲的劉嬰為帝。年僅十四歲的王皇后就依制升格為皇太后,擁有了小皇帝嫡母的身份。公元8年,王莽自立為帝,自己的女兒當然也就不能再稱“皇帝他媽”——太后了,被改封為“黃皇室主”。但沒想到他的女兒竟是一個忠貞不渝的人,對父親的行為痛斥不已,并屢次拒絕了父親安排的改嫁他人。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殺死王莽,燒毀宮殿。王皇后卻不肯逃走,毅然投向火海,化為灰燼。王姑娘的一生,硬是毀在了她親爹手里。

        另一個經(jīng)歷亡國變故的皇后叫王政君,是小王皇后的姑奶奶。相貌平平的王政君,在一個偶然的機遇中成了太子妃,太子劉奭并不喜歡她,只睡一夜她卻懷孕而生子,取名劉驁。劉奭即位,是為元帝。劉驁以長子被立為太子。王政君沾兒子的光,勉強戴上了皇后冠。但元帝寵愛的是傅、馮二妃,王政君徒有皇后尊號,被冷落一邊,好在王政君生性柔順,不是爭風吃醋的女人,這個名義皇后還可當下去。元帝病重,打算廢黜劉驁,另立傅妃之子劉康為太子。因大臣切諫未果。劉驁保住了太子地位,王政君也保住了皇后的鳳冠。元帝卒,劉驁繼位為漢成帝,尊王氏為皇太后。其后,王政君又以太皇太后身份見證了哀帝、平帝、“孺子”三朝,曾一度臨朝稱制,行使皇帝權(quán)力,實權(quán)漸落其侄王莽之手。王莽覬覦帝位已久,鴆殺平帝,先做“攝皇帝”,而后南面稱帝,給太皇太后則送上一個“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的稱號。他接著派人向太皇太后索要漢傳國璽。王政君指著來人鼻子大罵,宣稱她作為“漢室老寡婦”誓死保衛(wèi)玉璽的決心。當然,漢傳國璽最后還得交出。王政君一生經(jīng)歷七朝,歷盡滄桑。她親自選拔培養(yǎng)的“安漢”重臣、最信任的好侄兒王莽,竟成了篡漢逆賊。她對漢朝滅亡還真該負“領(lǐng)導責任”。王莽沒要了姑媽的命,也還算給面子。公元13年,王政君憂憤而死,享年八十四歲。她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后之一,也是少數(shù)得以善終的亡國皇后之一。

        后漢亡國之君是獻帝劉協(xié)。劉協(xié)作為軍閥手中的一塊磚,在屈辱中當了三十年的傀儡皇帝,他扛的那面漢幟,早已名存實亡。事實上陪他做了亡國后妃的有伏壽、曹節(jié)和董貴人等。

        伏壽于公元190年入宮,時漢獻帝十一歲,伏壽十五歲。時局板蕩,漢室傾頹,伏壽被立為皇后就沒過上一天安穩(wěn)日子。后來曹操總攬朝政,“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和伏壽的日子更加不好過。漢獻帝想恢復皇權(quán),寫了一份密詔以集結(jié)義士誅殺曹操。消息被曹操獲悉,他便加害所有與之相關(guān)的人。后宮中的多位妃嬪因此喪命。伏皇后給她父親寫信,要他想辦法除掉曹操。曹操聞之大怒,逼漢獻帝廢了伏皇后。不久,伏壽在幽禁中死去。她生的兩位皇子也被毒死,并株連伏后兄弟等百余人喪命。

        曹節(jié),曹操次女,漢獻帝第二任皇后。公元213年,曹操將三個女兒曹憲、曹節(jié)、曹華送入宮中,做漢獻帝的夫人。第二年,她們都受封為貴人。同年,獻帝伏皇后遭曹操廢殺,翌年改立曹節(jié)為皇后。公元220年,曹丕受禪稱帝,派遣使者索取玉璽,曹節(jié)將玉璽擲出,大罵:“上天不會保佑你們!”也算她為保衛(wèi)漢室所作的最后努力吧。漢獻帝退位后,被稱為山陽公,曹節(jié)亦由皇后降為山陽公夫人。劉協(xié)死后,三十來歲的山陽公夫人,苦熬二十六年的孀居日子后辭世。她與獻帝合葬,所用的車服禮儀皆從漢制。

        董氏,漢獻帝的寵妃。董氏與劉協(xié)是表兄妹,公元196年應召入宮,時年十五六歲,未幾封為貴人。公元199年,獻帝令董承攜密詔出許昌,集結(jié)忠臣義士誅曹操。事不諧,曹操殺了董承,還不解恨,向漢獻帝提出要殺死董貴人。獻帝說董貴人懷孕在身,不能動刑。曹操聽說董貴人懷孕,更非斬草除根不可。結(jié)果,董貴人被殺,時年約十八歲。

        (三)

        從三國兩晉經(jīng)南北朝隋唐到五代十國,戰(zhàn)亂頻,分裂久,王朝變幻有如走馬燈,親歷亡國之痛的后妃甚眾,只能舉類型,選代表性人物。

        第一,當了俘虜?shù)暮箦?。像南朝陳后主寵妃、名字和亡國之音《玉樹?庭花》連在一起的張麗華,因為絕世美貌,被視為“妲己”,一經(jīng)抓獲,當即斬首,雖然殘忍,卻也干脆痛快,一死百了。北齊后主高緯左皇后馮小憐,國亡被俘后,高緯要求宇文邕把馮小憐還給他,高緯如此愛美人不愛江山,從馮小憐角度想,她未嘗不感到些許慰藉,亡國之君畢竟還愛著她??筛呔曅幢粴?,等待她的是被當成“禮品”送來送去。而馮小憐的婆婆胡太后,因為年紀偏大失去“禮品”價值,竟淪為長安妓女,屈辱地茍活著。

        對亡國后妃而言,最痛苦最難忍受的也許不是砍頭的鋼刀,而是人格的羞辱和感情的蹂躪。遭受一個個臭男人粗野的發(fā)泄,痛苦莫名,若不能心如死灰聽任糟踐而敢反抗,就會招來更多的折磨。“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的南唐后主李煜,公元975年向宋投降,被宋太祖封為“違命侯”,小周后為鄭國夫人,雙雙軟禁于汴梁城。宋太宗趙光義早知小周后的美名,每到命婦入宮參拜皇后的時候,就要將她留在宮中好幾天。每當從宋宮中被放回府邸時,小周后總是放聲痛哭,大罵李煜之聲遠播于墻外。李煜只會一首又一首地填寫思念故國的詞曲,那篇著名的《虞美人》,對故國無盡的思戀引得趙皇帝勃然大怒,認為李煜再也不能留在世上,就立即將他毒死。李煜下葬不久,拒絕入宮的小周后自殺身亡。

        面對勝利者居高臨下、挑釁侮辱性的發(fā)問,面對死亡威脅,如何回答,能否勇敢面對,那是對昨日后妃的智商和骨質(zhì)含鈣量的最好檢測。說真的,有些后妃的回答大義凜然,如金石擲地有聲,不容辯駁,真讓曾經(jīng)的帝王相形見絀。

        以五代前、后蜀兩位后妃為例:公元925年,后唐莊宗伐蜀,前蜀后主王衍投降,后唐受降,允以蜀主不死。可就在押解俘虜進京途中,唐帝突然改變主意,令人去誅殺全部俘虜。雖有宅心仁義的唐樞密使張居翰改一字(將“王衍一行”改為“王衍一家”)而救上千人性命的善行,王衍一家被誅殺卻無人能救。王衍的母親徐氏將要被殺時大聲說:“我的兒子以一個國家迎降還免不了誅滅全家,你們背信棄義,我斷定你們也要遭受這種災難的!”徐氏以國家信義這個立國之本責問勝者,并斷言背信棄義的國家不會有好下場。事實很快就驗證了徐氏的預言,僅僅過了十年,后唐即被同樣不講誠信、且是唐主女婿的石敬瑭所滅,末帝李從珂及太后和后妃們被迫自.焚而死。

        后蜀君主孟昶的愛妃花蕊夫人答宋太祖趙匡胤之問,流傳甚廣,堪稱典型。公元964年,宋發(fā)兵擊后蜀,蜀軍不堪一擊,孟昶請降,花蕊夫人作為戰(zhàn)俘,與孟昶一起被押解進京。第一次召見,宋太祖竟厲聲指責花蕊夫人道:“人說女色是亡國禍水,你倚仗美貌,使孟昶荒于游樂,敗了國家,該當何罪?”花蕊夫人面無懼色,坦然陳辭:“做君主的大權(quán)在握,不能悉理朝政,強軍保國,自己迷戀聲色,卻將罪名加到宮妃身上,是什么道理?”當場索要紙筆,題詩曰: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竟無一個是男兒!

        這首《述亡國詩》悲憤婉轉(zhuǎn),不亢不卑,表達了一個有氣節(jié)的亡國之女深沉的悲哀。花蕊夫人贏了理,卻“輸”了人,趙皇帝將她據(jù)為己有,就像山大王強奪民婦做壓寨夫人一樣。逾七日,孟昶暴卒,花蕊夫人悲痛欲絕,在宮中掛上孟昶的像,表示懷念。后被趙光義一箭射死,花蕊夫人香消玉殞,她的詩句卻成了永恒??膳c花蕊夫人答趙皇帝媲美的是黃巢妾答唐僖宗問。公元880年,前方派遣使臣進獻黃巢和他家人的頭顱以及他的眾妾,被黃巢們逼得逃亡四川避難的唐僖宗終于逮著高唱“形勢大好”的機會,他親臨成都大玄樓出席莊重的接受儀式。僖宗李儇興致很高,要秀一把,便從政治高度責問黃巢的眾妾:“汝曹皆勛貴子女,世受國恩,何為從賊?”其居首者對曰:“狂賊兇逆,國家以百萬之眾,失守宗祧,播遷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賊責一女子,置公卿將帥于何地乎!”上不復問,皆戮之于市。人爭與之酒,其余皆悲怖昏醉,居首者獨不飲不泣,至于就刑,神色肅然。好一個黃巢妾,面對官家咄咄逼人、責以國恩大義的質(zhì)問,義正辭嚴,駁得李皇帝啞口無言。黃巢,站在政府立場說是叛賊;站在人民立場看,則是造反英雄。他正經(jīng)八百地稱過大齊皇帝,他的姬妾自然也算后妃一族。

        第二,被殺的后妃。茲舉兩例:朱溫為了稱帝,決定滅了唐昭宗。公元904年秋,昭宗正在皇宮安歇,朱溫派殺手率一百多人深夜進宮,謊稱有急事相奏,欲面見皇帝。昭宗的妃子見來人眾多,猶豫中推遲稟報了片刻,立即被殺死。殺手闖入宮內(nèi),見到昭儀李漸榮,問皇帝何在。李漸榮大聲說:“寧可殺了我們也不能傷害皇帝!”昭宗被殺,昭儀李漸榮為了保護昭宗,伏在昭宗身上,也被殺害。翌日,宰相又假稱昭宗何皇后令,宣布昭宗為宮人所害,皇子繼位。哀帝尊何皇后為皇太后。朱溫正式稱帝后,殺何太后于積善宮,并廢為庶人。

        王淑妃,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妃,長相美艷,號“花見羞”。國亡時憑密藏躲過一死,后欲出家為尼,被拒絕。及后漢,曾是后唐將領(lǐng)、做了后漢皇帝的劉知遠要殺王淑妃母子。王氏臨死前,大聲說:“吾家母子何罪?何不留吾兒,使每歲寒食持一盂飯灑明宗墳上。”在場的人聽了,一個個都很傷心。王淑妃的無罪辯護,是在對牛彈琴——皇上要殺頭便是你有罪的證據(jù);想以留下兒子可以祭奠他父親(也是劉皇帝昨日的主子)這種孝道親情來感動皇帝,也注定落空,別人都聽得涕不可仰,唯獨官家無動于衷。無辜的王淑妃死了,她為挽救兒子生命所表現(xiàn)出的母愛,依然偉大而感人。

        第三,由皇太后變?yōu)楣?。公主是皇帝的女兒,皇后是皇帝的正妻。盡管說“皇帝女兒不愁嫁”,身份極高貴,但女人好像還是更喜歡當皇后。北魏就有一公主,公然鼓動自己的丈夫反叛奪權(quán)。事敗,法官問她何以謀反,她說:“當公主有啥意思,當皇后才過癮!”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楊麗華,卻經(jīng)歷了由皇后而公主的身份置換。楊麗華系楊堅長女,由太子妃而皇后,順理成章。宣帝崩,靜帝尊楊皇后為皇太后。女婿死未逾三載,楊堅稱帝,取天下于孤兒寡母之手。這個“寡母”正是周室皇太后、楊堅自己的女兒。既已改朝換代,再稱楊麗華為皇太后就不成體統(tǒng),隋文帝改封楊麗華為樂平公主。由“皇太后”那么老氣的稱呼回歸為“公主”,一個早上又變嫩了。楊麗華居然不買老爹的賬,把送上門的公主金印都扔了出來。楊堅想讓女兒改嫁,不從。大業(yè)五年(609年),這位頗有個性的亡國皇后逝于河西,時年四十九歲。

        第四,再嫁的后妃??煞謨煞N,一是“下嫁”,由后妃變成官員妻;一是“平調(diào)”,嫁給另一君王仍做后妃。

        北魏孝武帝元修和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的皇后高氏姐妹,就是國亡后嫁于他人為妻的。姐倆人生悲劇的總策劃總導演是她們的父親高歡。高歡是曹阿瞞式的權(quán)臣奸雄,可玩弄皇帝于股掌之間。

        元修是北魏王朝最后一任帝王。為了控制元修進而控制北魏朝政,高歡就讓元修將自己年約十八歲的大女兒納為皇后。元修不甘于當傀儡皇帝,于公元534年親率軍兵離開京師洛陽,投奔既為大丞相又是妹夫的宇文泰,去了長安。由于憤恨高歡,元修將皇后高氏棄在洛陽,卻帶了與他亂倫私通的堂妹平原公主明月。未幾,元修即被宇文泰殺害。剛滿二十歲就守空床、遭遺棄的高皇后,當然不愿為薄情寡義的元修守節(jié)??粗商煲詼I洗面、悒郁愁苦的女兒,高歡再度做主,將女兒嫁給獻文帝拓跋弘的曾孫、彭城王元韶為王妃。不久,她的弟弟高洋稱帝,元韶變成了新王朝的皇親、皇上的姐夫。不過,讓高氏想不到的是,高洋這個大惡棍根本不念手足情,無端欺負“性行溫?!钡慕惴蛟兀缕浠罨铕I死。本想平靜度日的高氏,再度成了寡婦。

        年僅十一歲的元善見在高歡的擺布下,成了東魏的孝靜帝。元善見的皇后是高歡的二女兒。高洋代東魏自立,降元善見為中山王,姐姐高皇后為王妃,旋即又將元善見殺害。不到三十歲的小高氏,被迫改嫁給尚書左仆射楊愔。后高演繼高洋為帝,他擔心其兄高洋倚重的楊愔繼續(xù)專權(quán),難以駕馭,便將其咔嚓了。高氏姐妹雖然貴為皇后,但并無幸福可言;相反,在國亡和夫君被殺后,被迫再嫁他人,而她倆非皇帝的丈夫,又被她們親兄弟送進鬼門關(guān)。她們本來就是父親弄權(quán)的工具,加上兄弟毫無人性,所以命運就非常悲苦。

        再嫁君王還做后妃的,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羊獻容可算典型。年輕貌美的羊獻容坐上后位時,“八王之亂”余波未平,她也屢被廢立。惠帝被殺,懷帝司馬熾繼位,尊嫂子羊獻容為惠帝皇后。公元311年,匈奴人劉曜攻占晉都洛陽,“縱兵大掠,悉收宮人、珍寶”,同時又“焚燒宮廟,逼辱妃后”,懷帝被俘。羊獻容被劉曜接納,并為其生下三個兒子,一個后來還被劉曜立為太子。公元318年,劉曜稱帝后,即立羊氏為皇后。劉曜對羊獻容“甚愛寵之”,羊氏嘗與聞?wù)?,多有建言。死后,劉曜厚葬之。有一次,劉曜問羊獻容:“吾何如司馬家兒?”羊獻容回答說:“胡可并言?陛下開基之圣主,彼亡國之暗夫,有一婦一子及身三耳,不能庇之。貴為帝王,而妻子辱于凡庶之手。妾爾時實不思生,何圖復有今日。妾生于高門,常謂世間男子皆然。自奉巾櫛以來,始知天下有丈夫耳!”

        羊獻容說出這番真心話,會讓很多“愛國者”瞧不起她,認為她叛夫當“大奶”,叛國充“漢奸”。不要怪羊氏“不愛國”,只能怪她的前夫白癡,而且性無能。不妨把羊獻容和王昭君作個對比:同樣是嫁給匈奴人,后者奉旨“和親”,盡管是公開的小老婆轉(zhuǎn)讓,卻被稱為友好使者;而前者是國家戰(zhàn)敗不曾自殺卻做了俘虜被逼再嫁。離開漢宮的王昭君找到了個人的幸福,我們可以歌頌;羊獻容因國滅被俘而意外獲得幸福,我們也用不著發(fā)狠申斥?!皣也恍耀I容幸”,說來令人莞爾。

        亡國后妃中再嫁次數(shù)最多的當推隋煬帝的蕭皇后。蕭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兒,這位公主不唯美色絕代,且“性婉順,有智識,好學解屬文,頗知占候”,所作規(guī)勸隋煬帝的《述志賦》頗見才識。她自十三歲被楊廣相中做晉王妃后,即不斷地被迫更換身份,歷經(jīng)了隋煬帝的皇后、宇文化及(此人殺死楊廣后曾稱許帝)的淑妃、竇建德(反政府武裝司令,自稱長樂王)的寵妾、兩代突厥可汗的王妃,最后又成了唐太宗后宮中的昭容。飽經(jīng)滄桑的蕭皇后,的確是一個命運奇特的女人。

        (四)

        宋元明清的亡國后妃。

        北宋亡于野性十足的女真人,后妃遭遇極其悲慘。1126年金軍攻陷汴京。明年三月,金軍將徽、欽二帝和鄭皇后以及妃嬪、皇子、公主、宗室、百官等三千余人押送北方。徽、欽二帝被封為屈辱的昏德公、昏德侯。后妃們則遭到了非人的凌辱,趙構(gòu)母韋后、妻子邢秉懿和姜醉媚、帝姬趙嬛嬛等三百人留洗衣院。所謂“洗衣院”實乃軍妓營,洗衣工即是慰安婦。宋欽宗的朱皇后不堪凌辱,自盡身亡。宋高宗的原配妻子邢氏及趙構(gòu)的其他妃妾,都被折磨致死。

        韋后被金人凌辱十五年,紹興和議后才放回南宋,高宗尊為韋太后。她在金朝還留下了宋高宗的兩個有金人血緣的異父弟。徽宗與鄭皇后被流放五國城,鄭皇后因不堪折磨,病死,終年五十二歲。

        南宋為蒙古人所滅。1276年,元軍兵不血刃進入臨安,押解宋恭帝及其母全太后等后妃宗室臣民數(shù)千人北上大都。太皇太后謝道清被“降封壽春郡夫人”,幾年后,生前沒有子女的謝道清客死異鄉(xiāng),終年七十四歲。謝道清這個仁弱的女人還曾組織力量抗元,也很難得。全太后則去正智寺出家當了尼姑。相對說來,蒙古人對俘獲的太后還比較客氣。

        臨安陷落,南宋軍民擁立趙昰為端宗,端宗生母楊淑妃為楊太后,垂簾聽政。端宗病死后,陸秀夫立趙昺為帝,楊太后繼續(xù)垂簾聽政。1279年陸秀夫背負帝昺蹈海身亡。楊太后聽到帝昺死訊,失聲痛哭道:“我忍死至今,只為趙氏一脈,今日無指望了!”隨即也跳海自盡。

        元朝亡國之君是元順帝。明軍還未打到大都,元順帝即率后妃安全逃往上都開平。在明軍追擊下,元順帝的流亡宮廷又移往應昌。明洪武三年(1370),明軍攻克應昌。除皇太子愛猷識臘達里和幾十名隨從騎馬突圍之外,包括皇太孫買的里八剌在內(nèi)的所有后妃、宗王、官員、將士都成了明軍的俘虜。同此前一次次被俘后妃北行相反,這一回是向南行。1371年,元廷后妃皇孫被押解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沒有舉行獻俘之禮,對被俘的元廷諸人采取懷柔政策:認為元末帝“知順天命”,給他加了一個“元順帝”的稱號;封元皇太孫買的里八剌為“崇禮侯”;讓元順帝后妃穿本民族服裝晉見馬皇后,又在龍山給他們安排宅院居住。朱皇帝的文明政策使被俘后妃免遭厄運。

        明朝亡于甲申年(1644)。3月18日,李自成農(nóng)民軍攻破了崇禎的最后一道堡壘——北京皇城。崇禎向后妃傳下了他最后一道旨意,讓她們自裁。當天夜里,天啟帝張皇后自縊;崇禎周皇后自縊。其余妃嬪也多數(shù)自盡,有幾個不肯自盡的亦被近侍殺死。第二天,崇禎皇帝朱由檢蓬頭赤足、失魂落魄地從紫禁城來到煤山上,長發(fā)覆面,上吊而死。當大兵沖進后宮時,宮人們紛紛逃跑。有一個宮人魏氏大呼:“我們必會受到污辱,有志氣的人要早早想出對應的辦法!”說完躍入御河而死。在她的帶動下,一二百宮人皆跳河而死。

        清人進入京城,找到朱由檢和周皇后的尸首,用柳木棺收殮之,寄于寺廟。當時清兵入關(guān)打著為明報仇的旗號,因此不能不善待明朝皇室。他們給明思宗朱由檢贈的謚號是“莊烈愍皇帝”,謚周皇后為“莊烈愍皇后”,并將她與思宗一同葬入已葬田貴妃的思陵。清人此舉固然意在籠絡(luò)人心,畢竟也還撫慰了亡靈。

        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末代皇帝是溥儀,清朝被推翻時他還是個孩子。1922年,遜位的溥儀娶了一后一妃?;屎蠼泄剂_·婉容,淑妃是文繡。婉容很摩登,喜愛騎馬和吃西餐,還跟美國人學英語。溥儀給她起了個洋名——伊麗莎白。國民革命后,溥儀被逐出紫禁城?!熬拧ひ话恕笔伦兒?,溥儀在日本人誘騙下,當了傀儡——偽滿皇帝。婉容因與隨從私通被打入冷宮,苦熬十四年,死時身邊沒有一個親人。

        文繡追求自由,很有勇氣。她的驚人之舉是與溥儀鬧離婚,并如愿成功。離婚后,文繡用溥儀所付的贍養(yǎng)費辦了一所小學,親自執(zhí)教,終身未嫁,直到1950年病故。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當過教師的皇妃。至于“休夫”,在此前的后妃中是絕無僅有的。

        歲月不居,歷史已經(jīng)遠逝。回望那么多絕代美女的血淚人生,不是如同白頭宮女閑坐說玄宗的消磨時光,而是從一個側(cè)面揭露那個吃人制度的罪惡。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