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則天擁有面首之歡何以倍受指責(zé)?
“明河可潔不可親,愿得乘槎一問津。還將織女支機(jī)石,更訪成都賣卜人。”這首七絕是唐代著名詩人宋之問寫給武則天的一首艷詩。宋之問在當(dāng)時不過是一文學(xué)侍從,何以要寫艷詩討好武則天呢?原來武則天喜歡健碩偉岸、儀容英俊的男子,而宋之問自以為自己不僅儀表堂堂,而且文采出眾,理應(yīng)受到武則天的垂青,但是武則天卻從未對他表示過好感。這使宋之問心猶不甘,便向武則天獻(xiàn)了這首艷詩。武則天看后,便當(dāng)著群臣指責(zé)宋之問說,宋愛卿那方面都不錯,可惜有口臭的毛病。宋之問聽后頓感無地自容。從此以后,宋之問便常含香草以解其臭。這個故事說明武則天在挑選面首時不僅喜歡健碩偉岸、儀容英俊的男子,而且力求盡善盡美。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杰出的政治家。李唐王朝二百九十年的歷史,有近半個世紀(jì)是由武則天這位女性皇帝掌控的。她一生的功過是非,經(jīng)受一代又一代人的評說,其中有褒揚(yáng)也有貶抑。可能對她貶斥最多的是,她曾擁有多少面首,這便成為她千古難以清洗的丑聞,成為文人墨客顛來倒去的話題,以至于連同她所創(chuàng)造的卓著政治業(yè)績也隨之淹沒了。
縱觀武則天的一生,可以看出她的情欲十分旺盛,即便到了老年也非常強(qiáng)烈。早在唐高宗李治晚年病臥龍榻之時,正值盛年的武則天就與太醫(yī)程據(jù)有了肌膚之親,而且長期私通。高宗駕崩后,首先入侍的是薛懷義。薛懷義原名馮小寶,本是同官縣,也就是今天陜西銅川街頭上賣膏藥的小販,后來因為在街頭幫人打架誤傷人命,為躲避官府的緝拿,潛逃到洛陽,在白馬寺出家當(dāng)了和尚。
這武則天早在唐太宗李世民死后,作為太宗的嬪妃被送到感業(yè)寺出家為尼之時就認(rèn)識了在白馬寺當(dāng)和尚的馮小寶。武則天登上了皇帝寶座后,立刻讓馮小寶當(dāng)上了洛陽名剎白馬寺的主持。高宗死后,武則天就讓馮小寶隨便出入后宮侍寢,又把他的名字改為“懷義”,賜給他薛姓。馮小寶憑著過人的侍寢功夫,加上當(dāng)年的感情,很受武則天的恩寵。后來薛懷義又因督建萬象神宮、即明堂有功被擢為正三品左武衛(wèi)大將軍,封梁國公。后來還多次擔(dān)任大總管,統(tǒng)領(lǐng)軍隊,遠(yuǎn)征突厥。
薛懷義深得武則天恩寵,如此自得,如此威風(fēng),讓朝中許多大臣望之垂涎欲滴,朝野上下因此也得知了武則天旺盛的情欲,從而找到了另類的討好這位女皇的途徑。當(dāng)時官至尚食奉御柳模向武則天推薦自己的兒子柳良賓,說他皮膚潔白,相貌偉岸,健壯無比。同時還有不少人毛遂自薦,武則天總是來者不拒,擇日召幸。
武則天喜新厭舊,不久御醫(yī)沈南蓼又成為了她固定的新寵,薛懷義出于嫉妒,滿懷怨憤地一把火燒掉了耗資巨萬的萬象神宮,然而當(dāng)時武則天對薛懷義火燒明堂卻沒有立即追究。而使薛懷義日益驕橫,終于引起了武則天的厭惡。恩怨分明的武則天便派人將其暗殺。薛懷義死后,已過中年的沈南蓼溫身心日漸虛弱,難以滿足武則天日益旺盛的情欲要求。七十多歲的武則天又陷入了寂寥煩悶之中,喜怒無常,脾氣暴躁,不得不廣求美男,恣意淫樂。
此時,有人推薦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二人待寢,這二張都是二十歲左右的美少年,不但聰明伶俐,通曉音律,而且精力旺盛,更有侍寢的本領(lǐng)。把個武則天服侍得舒舒服服,身心愉悅。武則天為張氏兄弟專設(shè)機(jī)構(gòu)控鶴府,以張易之為府監(jiān),位居三品,張宗昌加封四品。從此二張儼若王侯,每天隨武則天早朝,待其聽政完畢,就在后宮陪侍。這張易之小名五郎,張昌宗小名六郎,當(dāng)時有逢迎諂媚的大臣贊譽(yù)張昌宗“六郎面似蓮花”;而內(nèi)史楊再思則更為無恥,竟然應(yīng)聲說:“不然,乃蓮花似六郎耳!”二張恃寵而驕,不僅在后宮放肆專橫,而且結(jié)黨營私干預(yù)朝政,引起了眾怒。終于在神龍元年,朝中重臣張柬之等人策動了“宮廷政變”,殺掉二張,武則天也在病榻上被“請”下御座,讓位于唐中宗李顯。于是才有了后來開元盛世的大唐的中興。
武則天依靠歷史的條件、特定的婚姻、個人的才干書寫了一段輝煌的女皇歷史。然而她未料到,那漫罵與詛咒會像排天的巨浪不斷打來。尤其她擁有男寵之事,就成了她被人攻擊的一大罪狀。其實武則天也是“人”,而且是一個“女人”,她也有自己生理需要。作為一個女人,她需要男人滿足。武則天十四歲入宮的時候,被唐太宗李世民賜名為“媚”,千嬌百媚,含苞待放,情竇初開,渴望皇帝的寵愛,可在歷世民身邊十多年,她僅是個“才人”,與一個侍女的地位差不多。李世民是個治國英才,他要求女性的只是賢德、溫順、嬌柔和善解人意,而武則天的美貌與才干自然得不到皇帝的賞識。所以在李世民死后,她被遣送到感業(yè)寺為尼。
在那個時代,作為一個女人,武則天想施展自己的報負(fù),只能通過婚姻來實現(xiàn)。她需要借助一個聽命于自己的丈夫。她需要一個弱者。歷史的機(jī)遇,高宗李治成了她的最佳選擇。高宗李治好色多情、體弱多病,優(yōu)柔寡斷,對她又一往深情。因此,武則天在度過了五年清冷孤寂的尼姑生活后,再次進(jìn)宮,成為李治的“昭儀”。這時,武則天年近三十,李治才二十五歲,在成熟而又充滿智慧的武則天面前,李治卻像幼稚戀母的孩童。她時而情意纏綿、亦悲亦怨、時而柳眉怒豎、粉面含威,叫李治難以招架。僅一年多的時間,她就由尼姑晉升為昭儀、宸妃,直至皇后。這時,李治難以再接近別的女人了。
天授元年,即公元690年,武則天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成為名副其實的一代女皇。她那作為女人的需要也被強(qiáng)烈的激發(fā)了。她寵幸的薛懷義雖身材高大,健碩偉岸,但后因難以駕馭,而被她派人暗殺。她寵幸的沈南蓼,雖然溫順有加,但因其身疲體衰而遭到厭棄。她寵幸的張易之兄弟則面若蓮花,侍寢有方,使她精神上得到了滿足,春情永駐,她感謝二張的奉獻(xiàn),授以高官,委以國政,成為她晚年最信任的人。
作為一代女皇,一個精明的政治家,武則天畜養(yǎng)面首應(yīng)該說主要是為了顯示女皇的權(quán)威。二張入侍后,武則天已年滿七十三歲,就算生活優(yōu)裕,養(yǎng)生得法,服用春藥,也難使一個老嫗返老還童。她這是在向眾人炫耀:既然男子為帝可以有成群的嬪妃。,女子登基也應(yīng)該有眾多侍奉的面首。翻開中國的歷史畫卷,女人為帝絕無僅有。她一位女性政治家在男性皇帝專制時代,想立于不敗之地,可以說是“樹大招風(fēng)”,面臨孤軍作戰(zhàn)的艱難。為了使臣民信服,就要人為地、主動樹立自己的絕對權(quán)威和尊嚴(yán)。她在所有的領(lǐng)域內(nèi)都要行使同男性皇帝一樣的權(quán)利,都要享受同男性帝王一樣的權(quán)益。因此,在“性”的問題上,她也要效法男性帝王了。即使不是為了“性欲”,她想擁有幾個可以安慰寂寞、稍解老來憂愁的年輕異性,在貴為天子的她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盡管歷代君王都有后宮三千佳麗,供其享受淫樂,卻很少有人像指責(zé)武則天一樣指責(zé)他們,而武則天的孫子唐玄宗李隆基,擁有難以計數(shù)的嬪妃仍嫌不足,竟把自己的兒媳楊玉環(huán)立為貴妃,這種老來癡情卻為后人津津樂道,成為千古不朽的愛情悲劇。就因為他們是男性君主,他們的荒淫僅以一句“君王好色思傾國”得到了寬容。由此看來。對武則天擁有面首之歡的問題,還需要全面地、歷史地、公正給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