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人為什么會離開賈府?解密襲人離開賈府之謎
襲人的最終結(jié)局是嫁給忠順王府的優(yōu)伶琪官蔣玉菡。
第五回中襲人的判詞寫道:“堪嘆優(yōu)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p>
第二十八回庚辰回前批:“茜香羅、紅麝串寫于一回,蓋琪官雖系優(yōu)人,后回與襲人供奉玉兄寶卿得同終始者,非泛泛之文也?!?/p>
第二十八回行酒令時蔣玉菡說了一句“花氣襲人知晝暖”,薛蟠喧嚷道“你怎么念起寶貝來?”,并說“襲人可不是寶貝是什么!你們不信,只問他?!闭f畢,指著寶玉。后經(jīng)妓女云兒解釋,大家才知道原因。少刻,寶玉出席解手,蔣玉菡便隨了出來。二人站在廊檐下,蔣玉菡又陪不是。二人互表敬慕,互贈禮物。蔣玉菡贈給寶玉一條茜香羅,這條茜香羅后來被寶玉系在襲人的腰上。
襲人的警幻判詞、“脂批”和有關(guān)情節(jié)描寫都可以證明襲人最終嫁給了琪官蔣玉菡。襲人的最終結(jié)局是嫁給琪官蔣玉菡,這是沒有異議的。
問題在于,為什么襲人會離開賈府而嫁給優(yōu)伶蔣玉菡?
由于第八十回之后的文稿已經(jīng)佚失,八十回之后的故事情節(jié),只能根據(jù)前八十回的伏筆和“脂批”的提示進行合理的推測。
目前關(guān)于襲人離開賈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襲人為了避難而自行逃離賈府。
依據(jù)就是第六十三回中襲人抽的花簽簽詞。
第六十三回:“襲人便伸手取了一支出來,卻是一枝桃花,題著‘武陵別景’四字,那一面舊詩寫著道是:‘桃紅又是一年春’?!?/p>
武陵,指位于湖南張家界市的武陵源,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記的桃花源是也。《桃花源記》中云:“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宋·謝枋得《慶全庵桃花》詩:“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w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币虼宋淞暝从址Q“世外桃園”和避難之所。
有人根據(jù)此簽簽詞及詩句的意思推測,襲人在賈府被抄家后,為了避難而自行逃離了賈府,后因某種機緣嫁給了琪官蔣玉菡,由此認為襲人是個無情無義之人。
但持這種觀點的人對襲人婚后的行為卻無法作出合理解釋。
第二十回庚辰雙行夾批:“故襲人出嫁后云‘好歹留著麝月’一語?!边@“好歹留著麝月”中的“好歹”二字已經(jīng)是祈求的語氣了,襲人離開賈府出嫁之后依然念念不忘寶玉的生活起居,可見她是個多么有情有義的人。如果襲人是個無情無義之人,為了自己避難而決然離開寶玉,那她出嫁后就沒有必要再回到賈府向?qū)氂癜蠛么趿糁暝铝恕?/p>
第二十八回庚辰回前批:“茜香羅、紅麝串寫于一回,蓋琪官雖系優(yōu)人,后回與襲人供奉玉兄寶卿得同終始者,非泛泛之文也?!币u人與蔣玉菡婚后仍然供奉寶玉寶釵夫妻得同始終,這些都說明襲人是個有情有義之人。
這樣一個有情有義之人,絕對不會為了自己避難而決然離開賈府棄寶玉而去。
事實上襲人也不能自行逃離賈府。因為襲人是賣倒的死契,未經(jīng)賈府同意并發(fā)還賣身文契,襲人是不敢擅自逃離賈府的,他人也不敢收留。
清初因奴婢(奴仆)不堪其苦,大量逃亡。旗下奴仆大批逃亡直接影響八旗生計,清廷為此制定了嚴(yán)苛的逃人法,設(shè)立督捕衙門,督捕逃人,懲罰窩主。逃人法規(guī)定查獲的逃人鞭打一百,歸還原主。藏匿逃人者從重治罪,本犯處死,家產(chǎn)沒收,鄰里、甲長、鄉(xiāng)約,各鞭打一百,流徙邊遠地區(qū)。順治五年題準(zhǔn),逃人窩家正法,妻子家產(chǎn),籍沒給主。十三年又題準(zhǔn),凡逃一次者面上刺字,二次者正法。十四年又定,窩犯免死,責(zé)四十板,面上刺字,家產(chǎn)、人口給予八旗窮兵??滴跗吣旮矞?zhǔn),三次逃者,絞監(jiān)候。二十二年又復(fù)準(zhǔn),三次逃者免死,發(fā)往寧古塔與窮兵為奴。乾隆年間,對逃奴和藏匿逃奴的處罰仍然較重。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于情于理于法,襲人都不可能擅自逃離賈府。
(二)、襲人嫌賈寶玉不上進而離開賈府。
張愛玲認為襲人可能是在賈府?dāng)÷浜?,嫌賈寶玉不上進而出賈府。她在《紅樓夢魘·三詳紅樓夢》中說:“想必窮了之后寶玉不求進取,對家庭沒有責(zé)任感,使襲人灰心。正值榮府支持不了,把婢仆都打發(fā)了。花家接她回去,替她說親。她臨走說:‘好歹留著麝月’,讓寶玉寶釵身邊還有個可靠的人?!畬氂癖阋缽拇嗽挕?。顯然寶玉也同意她另找出路?!?/p>
但我認為張愛玲的這種說法不太符合情理。
第九回中,襲人笑道:“讀書是極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輩子,終久怎么樣呢。但只一件,只是念書的時節(jié)想著書,不念的時節(jié)想著家些。別和他們一處玩鬧,碰見老爺不是頑的。雖說是奮志要強,那工課寧可少些,一則貪多嚼不爛,二則身子也要保重。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體諒?!钡谑呕刂校u人道:“你真喜讀書也罷,假喜也罷,只是在老爺跟前或在別人跟前,你別只管批駁誚謗,只作出個喜讀書的樣子來,也教老爺少生些氣。”
從以上襲人的話中可以看出,襲人勸寶玉,只是勸他裝個象讀書的樣子,以免惹賈政生氣被打,并未勸寶玉刻苦用功讀書和與士大夫交游。
事實上,一個賣身為奴的女子,只圖終身有個依靠,哪還敢奢望夫婿上進出將入相博得封妻蔭子?襲人嫌賈寶玉不上進而離開賈府,純粹是無稽之談。
實際上襲人是“賣倒的死契”,其人身和婚嫁則由賈府支配,基本上與花家無關(guān),同時也不是花家說接她回去就能接她回去的。“花家接她回去,替她說親”,也是無稽之談。
第三十六回中襲人對寶玉說:“難道作了強盜賊,我也跟著罷?”,有人將襲人的這句話理解為:“你窮到做強盜了,難道我還會跟著你?”,認為這句話表明襲人只愿跟著寶玉享富貴而不愿跟著寶玉共患難,因此推測:賈府?dāng)÷湟院螅瑢氂褙毨Я实?,襲人不愿意再跟著他,毅然棄他而去。
但我認為這種說法也不符合情理。
其一,當(dāng)時的情景下襲人不可能向?qū)氂癖磉_這種意思。
在第十九回中襲人用母兄贖她回去等話試探寶玉是否真心留她,第三十六回中王夫人將其內(nèi)定為寶玉的姨娘,此時的襲人自然是一心一意地跟定寶玉,哪還會起二心?在當(dāng)時的情景下,襲人是絕對不可能向?qū)氂裾f:“你富貴我跟你,你貧窮咱倆拜拜。”
其二,襲人嫁給蔣玉菡表明她并非是貪圖富貴之人。
第二十回庚辰雙行夾批:“故襲人出嫁后云‘好歹留著麝月’一語。”表明襲人嫁給蔣玉菡時賈府還沒有完全崩潰。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此時的賈府再困難、再不濟,也比襲人鄉(xiāng)下的家要強過許多倍,襲人不可能放著好日子不過而回到鄉(xiāng)下過窮日子。
襲人出嫁給蔣玉菡時寶玉仍然是一個貴公子。而蔣玉菡呢,則是一個下九流的戲子,處于社會最底層。如果襲人只是為了貪圖富貴,怎么會舍棄一個富貴公子而嫁給一個處于社會最底層的下九流戲子?無論從社會地位還是從生活條件考慮,襲人都不會主動提出離開賈寶玉而嫁給一個自己并不熟悉、并不了解的下九流戲子蔣玉菡。
對于襲人說“難道作了強盜賊,我也跟著罷?”,我認為不能理解為:“你窮到做強盜了,難道我還會跟著你?”,而應(yīng)該理解為:“你做了強盜,難道我也跟著你做強盜?”。意思是說你做壞事難道也要我跟你一起做壞事?襲人的這句話是對寶玉的規(guī)箴。正是因為襲人認為自己已經(jīng)成為寶玉的準(zhǔn)侍妾并一心一意地跟定他,才會用這句話對寶玉進行規(guī)箴。
以上分析表明,襲人不是因為賈府?dāng)÷鋵氂窳实箺壷ァ?/p>
(三)、王夫人因推卸責(zé)任而將襲人趕走。
我的一位好友在紅樓夢讀書群里講《論襲人》時說:“我覺得最大可能襲人是被王夫人趕走的,因為她無法向賈政交代為什么私下給了寶玉小妾,這個事情在前文有說,可是趙姨娘那次還沒有給賈政提起,但是必定伏下后文,后文賈政知道了之后,王夫人為了推卸責(zé)任,必定想方設(shè)法把襲人趕走了?!?/p>
我認為這種說法的理由不夠充分。
妾不是正妻,無須經(jīng)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任何一方都可以為其子指定侍妾。王夫人作為母親,有權(quán)為寶玉選定侍妾。在第七十八回中,王夫人將此事向賈母作了匯報,賈母也表示同意。賈母聽了笑道:“原來這樣,如此更好了。襲人本來從小兒不言不語,我只說他是沒嘴的葫蘆。既是你深知,豈有大錯誤的?!蓖醴蛉擞袡?quán)為寶玉選定侍妾,并征得賈母的同意,本身并無不當(dāng)和違禮之處,不存在推卸責(zé)任的問題。
何況襲人是王夫人親自為寶玉選中的侍妾,她將襲人攆走,豈不是自己打嘴?
事實上王夫人特別賞識和器重襲人,希望她能長遠服侍寶玉。
第三十六回中王夫人含淚對寶釵、鳳姐說道:“你們那里知道襲人那孩子的好處?比我的寶玉強十倍!寶玉果然是有造化的,能夠得他長長遠遠的伏侍他一輩子,也就罷了。”
王夫人希望襲人能長遠服侍寶玉,自然不會將襲人攆出賈府。
(四)、因?qū)氂癫豢叭淌芤u人的規(guī)勸而將其逐走。
這個觀點也是我的那位好友在其《論襲人》一文中提出的。依據(jù)就是蒙府本第二十一回回前的一條批語:“此回‘嬌嗔箴寶玉’、‘軟語救賈璉’,后文‘薛寶釵借詞含諷諫,王熙鳳知命強英雄’。今只從二婢說起,后則直指其主。然今日之襲人、之寶玉,亦他日之襲人、他日之寶玉也。今日之平兒、之賈璉,亦他日之平兒、他日之賈璉也。何今日之玉猶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今日之璉猶可救,他日之璉已不能救耶?箴與諫無異也,而襲人安在哉?寧不悲乎!救與強無別也,甚矣!”
《論襲人》一文說,按照這條批語理解:“明顯可見寶玉長大了之后已經(jīng)不可箴,然而襲人仍用以往的方法箴之,最終導(dǎo)致寶玉無法忍受而逐之。”
我則認為這種理解不夠全面。
第三十六回王夫人說:“那寶玉見襲人是個丫頭,縱有放縱的事,倒能聽他的勸,如今作了他跟前人,那襲人該勸的也不敢十分勸了。”第七十八回王夫人說:“寶玉再自為已是跟前的人不敢勸他說他,反倒縱性起來?!辟Z母也說“我深知寶玉將來也是個不聽妻妾勸的?!?/p>
為什么寶玉聽丫鬟的勸而不能聽妻妾的勸?這是因為勸者身份不同產(chǎn)生的差別。
妻妾則是自己家里的人,而丫鬟可能會嫁給別人,相對妻妾而言仍然屬于外人。一般而言,人都很在意外人的評價,對自己家里的人的話往往不以為然。這就是男人不聽妻妾勸而聽丫鬟勸的原因。
而襲人在離開賈府嫁給蔣玉菡之前,始終沒有成為寶玉的正式侍妾。此時正象王夫人說的那樣:“那寶玉見襲人是個丫頭,縱有放縱的事,倒能聽他的勸?!倍蟮膶氣O,身為寶玉的妻子,就象王夫人說的那樣:“該勸的也不敢十分勸了”,加之寶釵勸的內(nèi)容寶玉本來就不愛聽,因而其勸的效果也就自然不如襲人的勸。
事實上,襲人之勸與寶釵之勸是不同的。
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襲人規(guī)箴寶玉的三件事:一是不讓寶玉隨便說自己死了化作輕煙之類的話;二是讓寶玉在賈政面前裝出喜愛讀書的樣子,以免惹賈政生氣;三是不許寶玉毀僧謗道,調(diào)脂弄粉和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以及那愛紅的毛病兒。而對這些規(guī)箴,寶玉是什么態(tài)度呢?寶玉道:“都改,都改。”可見寶玉對襲人的規(guī)箴是接受的。
而寶釵則是勸寶玉留意仕途經(jīng)濟學(xué)問。
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說寶玉:“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讀書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wù)勚v講些仕途經(jīng)濟的學(xué)問,也好將來應(yīng)酬世務(wù),日后也有個朋友。沒見你成年家只在我們隊里攪些什么!”寶玉聽了道:“姑娘請別的姊妹屋里坐坐,我這里仔細污了你知經(jīng)濟學(xué)問的?!币u人道:“云姑娘快別說這話。上回也是寶姑娘也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的去過不去,他就咳了一聲,拿起腳來走了。這里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幸而是寶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鬧到怎么樣,哭的怎么樣呢。提起這個話來,真真的寶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訕了一會子去了。我倒過不去,只當(dāng)他惱了。誰知過后還是照舊一樣,真真有涵養(yǎng),心地寬大。誰知這一個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見你賭氣不理他,你得賠多少不是呢?!睂氂竦溃骸傲止媚飶膩碚f過這些混帳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p>
寶玉最不能忍受別人勸他留意仕途經(jīng)濟學(xué)問。湘云勸寶玉留意仕途經(jīng)濟的學(xué)問,使寶玉勃然大怒。寶釵勸寶玉留意仕途經(jīng)濟的學(xué)問,寶玉與她生分了。
襲人知道寶玉很煩別人勸他留意仕途經(jīng)濟學(xué)問,因此在前八十回中,襲人從來沒有勸寶玉讀圣賢書,沒有勸寶玉留意仕途經(jīng)濟的學(xué)問,可以肯定第八十回之后也不會勸寶玉讀圣賢書和留意仕途經(jīng)濟的學(xué)問。事實上,襲人是大字不識一個的丫鬟,也不可能有這種見識。她勸寶玉裝做愛讀書的樣子,是為了寶玉少惹賈政生氣,避免被賈政打罵。
只要襲人不勸寶玉讀圣賢書和留意仕途經(jīng)濟的學(xué)問,寶玉都能夠忍受,不可能出現(xiàn)寶玉不堪忍受襲人的規(guī)勸而將其逐走的情況。
(五)、襲人為救寶玉而被迫改嫁。
據(jù)周汝昌先生推測,襲人很可能是在賈家徹底敗落之前為了救寶玉于水火而主動請嫁的,當(dāng)然,不是請嫁蔣玉菡,而是請嫁于賈家的對頭忠順王爺。后來因為一系列變故,忠順王爺把襲人賜給了蔣玉菡。
周汝昌先生在《紅樓夢的真故事》第三部中說:“那時,賈府大勢已去,眾家仇者嫉者紛紛來攻,皆欲染指。財貨珍玩之外,賈府出名的就還有一項——美女。于是,出現(xiàn)了‘搶紅’的局面。”于是“忠順王府遣人來說話了,點名只要寶玉身邊的人,如不從命,則對公子即有不客氣的行動!當(dāng)此之際,舉家失色——因為唯一合身份要求的人只有襲人一個,而襲人并非府里‘買斷’‘死契’的家奴,她有家里人,自主權(quán)還不能由賈府擅奪。于是只好來找襲人本人,探她的心意,姑作一試。事情揭明之后,明敏冷靜的襲人,毅然表示,見府中處在萬難之境,為了解救,更為了保護寶二爺?shù)纳砻?,免遭不測,自己愿意到那王爺府里去,作妾為奴,吃苦受辱,一切甘愿。襲人臨行,闔家以禮相送,痛哭一場!襲人到了那邊,人家是居心侮辱賈氏,特將她賞與戲子為妻——戲子者,當(dāng)時是一種‘賤民’,一般人是不肯與之通婚的。誰能想到:襲人被賞與了誰?卻是小旦琪官,蔣玉菡。”
周汝昌先生的推測乍看似乎有道理,但經(jīng)不起仔細推敲。
第一,第十九回中明確說襲人是“賣倒的死契”,周汝昌先生說“襲人并非府里‘買斷’‘死契’的家奴”,顯然與書中的描寫不符。襲人既然是“賣倒的死契”,按照律例,賈府就有權(quán)將襲人轉(zhuǎn)賣或者送人,完全沒有必要征求襲人本人的意見。
第二,“搶紅”和“點名只要寶玉身邊的人”之說,前八十回原著和“脂批”并無伏筆和提示,完全是沒有根據(jù)的臆說。
第三,退一步說,即使八十回之后有“搶紅”和“點名只要寶玉身邊的人”的內(nèi)容,忠順王向賈府要一個丫鬟并送給戲子蔣玉菡以此侮辱賈氏,也不太符合情理。要知道丫鬟是下人,隨便配給誰,對賈府并沒有什么影響。如果忠順王要襲人并將其送給琪官蔣玉菡就是為了侮辱賈府,這忠順王未免有些小孩子氣,太搞笑了。
忠順王侮辱賈府有很多方法,但不管采取哪種方法,都不會采取將寶玉的丫鬟送給戲子這種對賈府并無實質(zhì)影響的辦法對賈府實施所謂的侮辱。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上述五種說法,都沒有揭示襲人離開賈府的真正原因。
那么襲人究竟是什么原因離開賈府的呢?
要正確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原著和“脂批”中尋找答案。
第二十二回庚辰夾批:“襲人出嫁之后,寶玉、寶釵身邊還有一人,雖不及襲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負寶釵之為人也。故襲人出嫁后云“好歹留著麝月”一語,寶玉便依從此話?!?/p>
從這段批語看,賈府?dāng)÷浜笤?jīng)進行大規(guī)模地遣散奴仆,寶玉、寶釵身邊的婢女基本全部離開了賈府。麝月能夠留下來,也是襲人祈求的結(jié)果。
“好歹留著麝月”,是一種祈求的口氣,表明襲人、麝月等大小丫頭均在被遣散之列,她們都是被動地離開賈府,襲人離開賈府也是迫不得已。
我曾在《試論巧姐后來的經(jīng)歷和歸宿》一文中指出,賈蓉就是賣巧姐的那個奸兄。為什么賈蓉會賣巧姐?這是因為賈珍因與賈雨村有來往受到牽連而被羈押訊問,家里的大小事務(wù)都由賈蓉來負責(zé)料理。一方面急需大量的錢財來疏通各方面的關(guān)系,另一方面因賈府正在被查抄訊問而無人敢借貸。在這種情況下,賈蓉只能靠變賣人口來籌措資金。在家道艱難的情況下,賣掉一些用不著的家人,一則可以籌集一些錢款,二則家里省些口糧月錢。這種辦法應(yīng)該是寧國府的必然選擇。
同樣,榮國府在被抄家破敗后也會采取這種辦法來渡過眼前的困難。
第七十二回中林之孝就曾對賈璉說過:“人口太重了。不如揀個日子回明老太太老爺,把這些出過力的老家人用不著的,開恩放幾家出去。一則他們各有營運,二則家里一年也省些口糧月錢。再者里頭的姑娘也太多。俗語說:‘一時比不得一時?!缃裾f不得先時的例了,少不得大家委屈些,該使八個的使六個,該使四個的便使兩個。若各房算起來,一年也可以省得許多月米月錢?!睆牧种⒌脑捴锌梢钥吹?,榮國府被抄家后,財產(chǎn)被沒收,生活陷于困境,為了節(jié)省開支,不得不遣散所有的奴仆和婢女。
第二十三回中有一條庚辰雙行夾批:“妙!這便是鳳姐掃雪拾玉之處,一絲不亂?!兵P姐兒掃雪拾玉一回,應(yīng)在第八十回之后,而且是在賈家抄家敗落之后。正因為賈家抄家敗落后奴仆和婢女都被遣散無人充當(dāng)掃雪這樣的雜役,鳳姐兒才會親自執(zhí)帚掃雪。這條批語也證明了榮國府的奴仆和婢女最后都被遣散。
此上就是賈府抄家敗落后,寶玉、寶釵身邊的婢女都被遣散的原因。
“襲人出嫁后云‘好歹留著麝月”’一語”,即襲人出嫁后,又回到賈府對寶玉說這句話,表明賈府遣散奴仆婢女不是一次進行而是分批進行的,婢女們離開賈府的時間有先有后。襲人應(yīng)該是第一批被遣散的婢女,麝月是擬最后一批遣散的婢女,只因襲人祈求寶玉“好歹留著麝月”,麝月才未被遣散,最終得以留在寶玉、寶釵身邊。
襲人離開賈府是因為賈府裁人的大政策所致,所有的婢女都被裁減遣散,不單單是她一個人,因此她并不怨恨賈府里的任何人,更不會怨恨寶玉、寶釵夫婦,離開賈府后仍然眷戀牽掛著寶玉,關(guān)心寶玉的生活起居,這是她出嫁后再次回到賈府祈求寶玉“好歹留著麝月”的原因,也是她后來有始有終與丈夫蔣玉菡一起供奉寶玉、寶釵夫婦的原因。
至于第六十三回襲人抽的花簽“武陵別景”四字和“桃紅又是一年春”,只是暗示襲人最終會改醮他人,梅開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