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金庸小說中的第一高手是否真有其人
關(guān)于越女劍的傳說悠遠,散見于正史和野編,最早、最詳盡的記載是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在后來的《藝文類聚》及《劍俠傳》中亦有記載,小說《東周列國志演義》中也有。
《吳越春秋》中有這樣的記載: 《越女劍》“其時越王又問相國范蠡曰:‘孤有報復之謀,水戰(zhàn)則乘舟,陸行則乘輿。輿舟之利,頓于兵弩。今子為寡人謀事,莫不謬者乎?’范蠡對曰:‘臣聞古之圣人,莫不習戰(zhàn)用兵。然行陣、隊伍、軍鼓之事,吉兇決在其工。今聞越有處女,出于南林,國人稱善。愿王請之,立可見?!酵跄耸故蛊钢?,問以劍戟之術(shù)。
“女將北見于王,道逢一翁,自稱曰‘袁公’,問于處女曰:吾聞子善劍,愿一見之?!唬骸桓叶嗨[,惟公試之?!谑窃凑裙児z(竹名)竹,竹枝上頡橋(向上勁挑),未墮地(‘未’應作‘末’,竹梢折而跌落),女即捷末(‘捷’應作‘接’,接住竹梢)。袁公則飛上樹,變?yōu)榘自?,遂別去。
“見越王。越王問曰:‘夫劍之道如之何?越女對整個武藝的道理做了一番寓意深奧的議論:“凡手戰(zhàn)之道,內(nèi)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看上去好像溫柔的女子,一受攻擊,立刻便如受到威脅的猛虎那樣,作出迅速強烈的反應)。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騰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逆順,直復不聞。斯道者,一人當百,百人當萬。王欲試之,其驗即見?!酵跫醇优枺栐弧脚?。乃命五板之墮(‘墮’應作‘隊’)高(‘高’是人名,高隊長)習之教軍士,當世莫勝越女之劍。越女的這一番話不失為此道中的千古名言,一直到現(xiàn)在還不斷的被人們津津樂道。
雖然《吳越春秋》成書較晚,越女的故事帶有明顯的神話色彩,我們對其中的事情其中的道理不好完全憑信。但是春秋之末,吳、越國君好勇,人民特別強勁好武,其風氣歷久不衰,直至漢代還保值著“好用劍,輕死易發(fā)”的社會風氣,這是確鑿無疑的史實。所以,我們以為越國出現(xiàn)這樣精通這樣劍術(shù)的專家,甚至產(chǎn)生越女這樣的女專家,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