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對于大英雄關羽好多人心中似乎有這樣一個誤解

        2016-11-27 18:28:57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武圣”更多程度上是指關羽的戰(zhàn)績有多么出色,時至今日,“武圣”這個稱號,更多的是因為關羽身上的那種精神,那個義字,而并非戰(zhàn)績,但現(xiàn)

        “武圣”更多程度上是指關羽的戰(zhàn)績有多么出色,時至今日,“武圣”這個稱號,更多的是因為關羽身上的那種精神,那個義字,而并非戰(zhàn)績,但現(xiàn)在很多主流都在吹關羽的戰(zhàn)績有多好,這其實并非是對關羽的一種尊重。今天,我們來講一講,真實歷史上關羽的戰(zhàn)績。

        近來關羽成了熱門話題,有關他的爭論頗為激烈。通常,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如果出現(xiàn)了巨大反差,無不與兩點有關:一是對與錯,二是真與偽。有關“對與錯”,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有關“真與偽”,則無須爭論。作為武將,一生的戰(zhàn)績是對其做出綜合評價的最重要因素,這個問題本屬于“真與偽”的范疇,但奇怪的是,現(xiàn)在也成了爭論的焦點。那么,關羽到底是百戰(zhàn)百勝的“常勝將軍”,還是敗多勝少的“常敗將軍”呢?這恐怕要用數(shù)字說話了。

        首先,我們先不說正史,先看一看小說《三國演義》對關羽戰(zhàn)績的描述。

        一、關羽在《三國演義》里的戰(zhàn)績

        有人調侃說,一部《三國演義》前半部只說了個武圣關羽、后半部只說了個文圣諸葛亮,這有些偏激,但關羽的戰(zhàn)績確實是《三國演義》前半部最為濃墨重彩的部分,梳理一下他曾參加過的戰(zhàn)役和戰(zhàn)斗竟然有32次之多:

        1、刀辟程遠志(第一回),勝;

        2、溫酒斬華雄(第四回),勝;

        3、三英戰(zhàn)呂布(第五回),勝;

        4、戰(zhàn)管亥(第十一回),勝;

        5、戰(zhàn)紀靈(第十四回),勝;

        6、斬荀正(第十回),勝;

        7、與張飛合戰(zhàn)呂布(第十九回),勝;

        8、與張飛再次合戰(zhàn)呂布(第二十回),勝;

        9、斬車胄(第二十一回),勝;

        10、擒王忠(第二十二回),勝;

        11、戰(zhàn)夏侯惇(第二十五回),勝;

        12、戰(zhàn)徐晃、許褚(第二十五回),勝;

        13、斬顏良(第二十五回),勝;

        14、戰(zhàn)文丑(第二十六回),勝;

        15、斬孔秀(第二十七回),勝;

        16、戰(zhàn)孟坦(第二十七回),勝;

        17、戰(zhàn)韓福(第二十七回),勝;

        18、斬卞喜(第二十七回),勝;

        19、斬王植(第二十七回),勝;

        20、斬秦琪(第二十七回),勝;

        21、戰(zhàn)夏侯惇(第二十八回),平;

        22、斬蔡陽(第二十八回),勝;

        23、戰(zhàn)夏侯惇(第三十九回),詐??;

        24、戰(zhàn)黃忠(第五十三回),平;

        25、再戰(zhàn)黃忠(第五十三回),平;

        26、斬夏侯存(第七十三回),勝;

        27、戰(zhàn)呂常、王忠(第七十三回,勝;

        28、戰(zhàn)龐德(第七十四回),平;

        29、再戰(zhàn)龐德(第七十四回),??;

        30、戰(zhàn)徐晃(第七十六回),平;

        31、戰(zhàn)蔣欽等江東將領(第七十六回),??;

        32、戰(zhàn)潘璋(第七十六至七十七回),敗。

        以上32次作戰(zhàn),關羽23勝、5平、4?。ê?次詐敗),勝率高達85%(剔除平局因素),這一戰(zhàn)績不僅在三國,放在整個中國戰(zhàn)爭史上都是數(shù)得著的,在古代名將中能超越這一戰(zhàn)績的,也許只有“與諸侯大戰(zhàn)七十六,全勝六十四,余皆鈞解”的吳起一人。

        二、《三國演義》里關羽作戰(zhàn)的描寫大多不符合真實歷史形態(tài)

        《三國演義》對關羽作戰(zhàn)的描寫有3個特點:一是單挑多,其中1對1單挑就有23場,占71%;二是斬殺率高,23場勝利中,把對手當場斬殺的共16場,占70%,也就是說跟關羽單獨過招,活著回去的可能性只有3成,關羽比“機器戰(zhàn)警”還厲害;三是取勝速度極快,23場單挑中,1個回合即斬殺或生擒對手的有10場,占44%,2-10個回合的8場,占35%,二者合計79%。

        個人“武藝”高強、善于單打獨斗是關羽取得突出戰(zhàn)績的關鍵,但這種作戰(zhàn)模式與當時的戰(zhàn)爭形態(tài)并不相符。《孫子兵法》講戰(zhàn)爭,講了戰(zhàn)爭的謀略、將帥的選拔、訓練、地形運用、后勤保障甚至火攻、用間,就是沒講將領怎么去“練武”,為什么?因為即使在冷兵器時代,打仗靠的也是陣法和指揮,戰(zhàn)場上最高指揮官一開場就沖在最前同殺敵陷陣,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所以《三國演義》里的那些打法類似于兵棋或電子游戲,不是真實的歷史。那么真實的歷史是什么樣的呢?關羽作為三國時代的武將,他的戰(zhàn)績究竟如何?

        三、根據(jù)史料梳理出的關羽真實戰(zhàn)績

        《三國志》關羽傳篇幅很短,只有1100多字,不要說寫30多場戰(zhàn)役和戰(zhàn)斗,就把一場戰(zhàn)役寫清楚都很困難。了解關羽的戰(zhàn)績還要參考別的史料,包括《三國志》其他人物的傳記以及裴松之注所引的各類史籍,盡管梳理起來有些困難,但大致情況還是可以搞清楚的。根據(jù)對史料的梳理,關羽親自參加的戰(zhàn)役和戰(zhàn)斗至少有17次:

        1、初平四年(193)郯城攻防戰(zhàn)(陶謙指揮,關羽參戰(zhàn)),平;

        2、建安元年(196)征袁術之戰(zhàn)(劉備指揮,關羽參戰(zhàn)),敗;

        3、建安元年(196)回擊下沛之戰(zhàn)(劉備指揮,關羽參戰(zhàn)),??;

        4、建安元年(196)與紀靈小沛之戰(zhàn)(劉備指揮,關羽參戰(zhàn)),??;

        5、建安三年(198)與呂布小沛之戰(zhàn)(劉備指揮,關羽參戰(zhàn)),?。?/p>

        6、建安三年(198)與呂布下沛之戰(zhàn)(曹操指揮,關羽參戰(zhàn)),勝;

        7、建安五年(200)徐州之戰(zhàn)(劉備指揮,關羽參戰(zhàn)),敗后被俘;

        8、建安五年(200)白馬之戰(zhàn)(曹操指揮,關羽參戰(zhàn)),勝;

        9、建安五年(200)汝南之戰(zhàn)(劉備指揮,關羽參戰(zhàn)),?。?/p>

        10、建安十三年(208)當陽之戰(zhàn)(劉備指揮,關羽參戰(zhàn)),??;

        11、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戰(zhàn)(周瑜指揮,關羽參戰(zhàn)),勝;

        12、建安二十年(215)益陽之戰(zhàn)(關羽指揮),?。?/p>

        14、建安二十四年(219)襄樊之戰(zhàn)(關羽指揮),勝;

        15、建安二十四年(219)樊城攻防戰(zhàn)(關羽指揮),??;

        16、建安二十四年(219)麥城之戰(zhàn)(關羽指揮),??;

        17、建安二十四年(219)臨沮決石之戰(zhàn)(關羽指揮),敗后被俘。

        上面這個梳理,包括有史料明確記載或可以推測出來的,關羽早年參加討伐黃巾軍、隨劉備南下平原、隨劉備守小沛和新野、開拓荊州等,也應該發(fā)生過許多戰(zhàn)斗,但因為缺乏史料依據(jù),無從判斷戰(zhàn)斗情形和勝負,故未列。

        從以上戰(zhàn)例可以分析出4個特點:一是關羽的真實戰(zhàn)績不佳,全部參戰(zhàn)的17場戰(zhàn)役和戰(zhàn)斗共4勝、1平、12敗,總體勝率僅為25%(剔除平局因素);二是關羽參戰(zhàn)的戰(zhàn)役和戰(zhàn)斗大多是他人指揮的,獲勝的4次中曹操指揮的2次、周瑜指揮的1次,在全部17次作戰(zhàn)中關羽本人親自指揮的5次,不到30%,這5次中1勝4敗,勝率僅為20%;三是明確有單挑記錄的只有白馬之戰(zhàn)斬顏良1次,《三國演義》中被關羽親手在陣前斬殺的其他15人要么人物為虛構,要么事實無依據(jù);四是關羽戰(zhàn)敗被俘有2次,這一點在三國武將中也算是突出的。

        四、如何客觀評價作為武將的關羽

        “常勝將軍”原來是“常敗將軍”,從20%到85%,史實與演義竟然差別那么大。但這么說不是為了“黑”關羽,也不否認關羽仍然是一名出色的武將。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關羽為“萬人之敵,為世虎臣”。曹操手下的程昱、郭嘉、傅干、劉曄、溫恢等人都評論過關羽,程昱說:“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也?!惫握f:“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备蹈烧f:“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眲险f:“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睖鼗终f:“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贝送?,赤壁之戰(zhàn)的聯(lián)軍總指揮周瑜也說過:“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弊詈蟠驍£P羽的關鍵人物呂蒙說:“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

        應該說,上面這些評價都是真實的,反映出關羽的勇猛和在當時的知名度,這個評價與關羽真實的戰(zhàn)績也不矛盾,大家一致認為關羽的突出特點是“勇猛”,但個人再勇猛也是個體,取得勝利依靠更多的是集團的力量,劉備集團起起落落,長期處于頹勢,多次被打得東流西竄,關羽作為該集團的核心力量,不可能一枝獨秀。

        關羽被后世尊為“武圣”,顯然與他真實的戰(zhàn)績無關,而是有復雜的現(xiàn)實需要和政治原因,但最重要的是他所具備的那種忠誠的精神。這里想說的是,尊崇一個人不必強求他事事完美,更不能曲解、虛構史實來美化和夸大,歷史的真實是“真與偽”的范疇,無須過多爭論。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