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祿貞追悼會在哪里舉行?吳祿貞追悼會什么樣
吳祿貞被刺的次年春天,黃興等人發(fā)起在上海張園為他開追悼會,時間定于1912年3月14日,即農(nóng)歷正月二十六日--吳祿貞的誕辰日。此時,在南京任臨時大總統(tǒng)日理萬機的孫中山先生,特寫了此悼詞,并派他的秘書長代表他出席了追悼會。同時,他還頒發(fā)了第一號撫恤令,吳祿貞按陸軍大將軍例撫恤遺族。
吳祿貞的追悼會,還同時在太原舉行,各省均有代表參加,與會軍民達上萬人之眾!主祭臺上的會標為“燕晉聯(lián)軍大將軍吳公綬卿追悼會”,兩側為黃興的大幅挽聯(lián):“李北平之將略,韓侍中之邊功,大廈正資材,公緩須臾,萬里早空胡馬跡;羅斯伯其激昂,來君叔其慘烈,二難同赴義,我悲后死,九原莫負故人心!”吳夫人攜子、女,親臨大會,并作演講。
延邊百姓聞噩耗后,立即自發(fā)地在延吉北山學堂為之開追悼會,以感他“為邊務督辦遺愛在民”之恩--吳祿貞于1907--1910曾在延吉戍邊,任邊務督辦。人們披麻戴孝、痛哭流涕、絡繹不絕地涌向靈堂!人們舉著“白山峨峨,黑水洋洋,我公之德,山高水長;白山郁郁,黑水汩汩,我公之悲,山摧海泣!”的挽聯(lián);人們舉著“一疏救民心不保,三年出塞愛長留!”的挽聯(lián);人們舉著:“延(吉)琿(春)賴公以存,兇聞相傳,半壁河山齊下淚;英烈為國而死,招魂痛哭,百靈風雨盡增愁!”其悲何其深,其情何其濃!延邊百姓對他無限懷念,因為“延(吉)琿(春)”的確是“賴”他“以存”。日帝在吞并朝鮮后,成為朝鮮的太上皇,又把魔爪伸向了我延邊,挑起所謂“間島問題”之爭,不承認圖們江為中韓界河,妄圖占據(jù)我延邊大片國土。是吳祿貞戍邊三載,竭力捍衛(wèi)、據(jù)理力爭,這片疆域才得以保??!
1911年11月9日,武漢前線得知噩耗,革軍將士大震,撥劍斫地,在陣地上樹上“為吳祿貞報仇雪恨!”的旗幟,紛紛請求出師北伐。 被刺主使猜測
說法1:稱為周符麟個人報“私仇”,“既非袁之所為,亦非清政府所干”。
說法2:當年,《民立報》疑是陸軍大臣良弼的陰謀。
說法3:軍咨詢府貝勒載濤所主使。
說法4:據(jù)閻錫山回憶錄。朝廷以銀兩萬買通吳之之部下吳鴻昌所干下的勾當。
說法5:袁項城買通了周符麟,周又買通了馬蕙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