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第二大系統(tǒng) 以魯智深為首的三山派
梁山的第二大派是魯智深的三山系統(tǒng)或稱三山派。
《水滸傳》中有非常精彩的一章即第五十八回《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其實,此處的“三山”與魯智深的三山派中的“三山”是有區(qū)別的,在解釋魯智深三山派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三山聚會”這個典故:
宋江大破呼延灼的連環(huán)馬后,呼延灼不敢回朝廷去。他騎著那匹御賜的踢雪烏騅馬獨自逃命,到一個酒店歇了。不想他那匹馬卻又被桃花山小嘍羅們盜了去。呼延灼只得去青州投慕容知府。慕容知府收容了呼延灼。教他先打桃花山,奪取那匹御賜的馬,然后再打二龍山和白虎山。一同剿捕,他當一力保奏,再教呼延灼引兵復仇。呼延灼即借得青州兵馬二千,來打桃花山。周通抵敵不住,與李忠商議,寫書去向二龍山求救。魯智深、楊志、武松親自引人來救。正在雙方爭斗不下時,慕容知府使人喚回呼延灼,與白虎山孔明、孔亮作戰(zhàn),呼延灼活捉孔明。孔亮逃至二龍山向武松訴說此事。武松引見魯智深、楊志。于是三山人馬同去攻打青州。后孔亮又去梁山泊請得宋江大隊人馬到來。此后,桃花山、二龍山、白虎山共十一名頭領加入梁山泊。
可以看出,三山聚義中的三山是指:
二龍山!好漢有魯智深、楊志、武松、施恩、曹正、張青、孫二娘;
桃花山!好漢有周通、李忠;
白虎山!好漢有孔明、孔亮。大家都知道,孔明、孔亮與宋江是師徒關系,而且兩人在梁山上又是宋江的貼身侍衛(wèi),所以應該歸在宋江嫡系。因此,白虎山不能劃到魯智深名下的三山派。
相反少華山的史進、朱武、陳達、楊春同魯智深的關系更為密切!
所以魯智深所屬的三山派應指二龍山、桃花山和少華山。這個派有13人。
13人中,游離于魯智深與宋江之間的便是武松,雖說武松是以二龍山的名譽加入的梁山,但是,武松同宋江淵源很深,早在柴進莊上,宋江曾經(jīng)籠絡過武松。
只所以將魯智深所領的三山派定性為梁山第二大派,源于梁山的第三大派!
梁山的第三大系統(tǒng)是原梁山的晁蓋系,晁蓋死后林沖就是這個系統(tǒng)的老大。他們就是宋江上梁山初坐左邊的那九個頭領,林沖、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和朱貴的弟弟朱富。這個派資格最老,對梁山貢獻最大。
而魯智深之于林沖,是有救命之恩的,打著“忠義“旗號的宋江,輕易不會冒犯原梁山的元老派,但是,如果宋江一旦對魯智深的三山派有不敬、不公的行為,林沖會毫不猶豫地站在救命恩人魯智深這邊!因此,魯智深是占了林沖實力的光,排在梁山第二大系統(tǒng)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