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飲食中的野菜 為自己的食物增添新的味道
唐代的園圃種植業(yè)已見發(fā)達,人們食用的蔬菜主要來自園圃的供應(yīng)。然而,野菜的采食仍是當時飲食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人們一來利用野菜充饑,二來也為自己的食物增添新爽的口味。
唐人最常采食的野菜包括莼、蕨、薇、薺、蓼、蒼耳、馬齒莧等品種。
莼菜,又作菜,亦名水葵,屬水生睡蓮科植物,其葉片浮于水面,嫩莖和葉背有膠狀透明物質(zhì),我國長江以南多野生,春夏采其嫩葉可作蔬菜食用。唐時,江浙一帶的莼菜最為知名,其水生量之多,放舟可采。
賀知章《答朝士》詩云:“鏡湖莼菜亂如絲,鄉(xiāng)曲近來佳此味?!卞X起《送外甥范勉赴任常州長史兼覲省》詩云:“桔花低客舍,莼菜繞歸舟?!逼と招荨段魅讲礉O家》詩云:“雨來莼菜流船滑?!本从沉溯徊嗣⑸L的可喜情景。莼菜滑柔可口,江南人家視其為優(yōu)質(zhì)蔬菜,佐飯必備其物。杜甫《回》詩有云:“強飯莼添滑”;白居易《想東游五十韻》亦云:“莼絲滑且柔”。將莼菜烹制成羹,便成為最佳菜肴,已流傳了許多年。劉禹錫《歷陽書事七十韻》:“一鐘菰葑米,千里水葵羹”,張志和《漁歌子》:“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莼羹亦共餐”,儲光羲《采菱詞》:“飯稻以終日,羹莼將永年”,都是唐人美餐莼羹的現(xiàn)實寫照。
蕨屬蕨類植物,鳳尾蕨科,多年生草本,南北荒山中均有生長。其幼葉可食,稱蕨菜。春夏之際,唐人常入山崗中采集。李郢《春日題山家》有云:“偶與樵人熟,春殘日日來。依崗尋紫蕨,挽樹得青梅。”錢起《過孫員外藍田山居》亦云:“對酒溪霞晚,家人采蕨還?!庇绕涫谴夯臅r期,新生的蕨菜作為天然食物,往往可以幫助人們度過艱難歲月,所以鄭谷有“山蕨止春饑”的詩詠。同時,蕨菜還是日常蔬食的一個重要品種。很多人喜歡蕨菜的香甜美味,經(jīng)常使用于肴饌之中,精烹細飪,令人垂涎。齊己《寄山中叟》詩:“紫蕨紅粳午爨香”,韋莊《西塞山作》詩:“爨動曉煙烹紫蕨”,李德裕《懷山居邀松陽子同作》詩:“飯思食紫蕨”,都表明了唐朝人對蕨菜的喜愛程度。在當時的飲食市場上,蕨菜作為蔬品之一還曾廣為售賣。白居易《放魚》詩“曉日提竹籃,家童買春蔬。青青芹蕨下,疊臥雙白魚。”說明城市居民到市場買菜,也曾選擇野生蕨菜。
薇是豆科植物中的大巢菜,俗叫微菜,多生于山地,分布甚廣。唐人入山采集,當作蔬菜食用。宋之問《嵩山夜還》詩云:“家住嵩山下,好采舊山薇?!眱怍恕峨s詩》云:“耕鑿時未至,還山聊采薇?!庇捎诓杉叨啵吧辈顺1凰褜ひ豢?。白居易《續(xù)古詩》就說:“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歲晏薇亦盡,饑來何所為?!鞭辈宋陡剩⑿?,其蛋白質(zhì)含量高于同類野菜,因而為食者所識。常建《空靈山應(yīng)田叟》詩:“白心可洗心,采薇可為肴”,就指出薇菜的食用價值。
藜,亦稱灰菜,屬藜科,南北均產(chǎn),其嫩葉可食?!妒酚洝分幸延小稗嫁街馈钡恼f法。藿,指豆葉。藜藿經(jīng)常并稱,意為貧賤之菜,唐朝時仍為窮苦人家所食用。姚合《過張邯鄲莊》云:“野飯具藜藿,永日亦不饑。”韓《卜隱》云:“世間華美無心問,藜藿充腸苧作衣?!本褪侵械热思?,有時也會烹食藜菜。徐夤《偶吟》:“朝蒸藜藿暮烹葵”,就反映了藜在蔬食中的一席之地。藜性味甘平,宜于作羹。陸龜蒙《復(fù)友生書》就曾形容:“案上一杯藜羹,如五鼎七牢饋于左右。”如果在藜羹中加入適量米粒,便可烹制成藜羹糝。陸龜蒙《水國詩》中“歸時只得藜羹糝”,便指這種較為粗劣的食物。
薺菜屬十字花科植物,生于田野及庭園,春季鮮嫩時可食。孟郊作詩,有“食薺腸亦苦”之句。就是到了秋季,薺菜枯老,仍有人為之采食。卿云《秋日江居閑詠》詩即云:“檢方醫(yī)故疾,挑薺備中餐。”在唐代,中原地區(qū)已將薺菜列為采集型的蔬菜,市場上多有購銷,而在南方某些地區(qū)還無人問津?!睹骰孰s錄》這樣記載:“高士力既譴于巫州,山谷多薺而人不食,力士感之,因為詩寄意:"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夷夏雖有殊,氣味終不改?!笨磥?,薺菜的食用還以地域為限定。
蓼,指水蓼,一年生草木植物,生于濕地、水邊或水中,我國南北均有分布。水蓼味辛辣,含有辛辣揮發(fā)油,人們一般將其作為調(diào)味食物。元稹《憶云之》詩有“食辛寧避蓼”的吟述。又《開元觀閑居》詩亦云:“已得餐霞味,應(yīng)嗤食蓼甜。”水蓼野生數(shù)量多,采集較易,所以陳藏器《本草拾遺》有“人為生菜”的說法。除水蓼外,同為蓼科的香蓼和青蓼也常被當作野菜食用。
蒼耳,又名卷耳、耳、地葵、進賢菜,屬菊科植物,生于荒地及路旁,比處可見。唐朝人多摘新鮮蒼耳,用作蔬食。杜甫《驅(qū)豎子摘蒼耳》詩云:“畦丁告勞苦,無以供日夕。蓬莠獨不焦,野蔬暗泉石。卷耳況療風(fēng),童兒且時摘。侵星驅(qū)之去,爛熳任遠適。放筐停午際,洗剝相蒙。登床半生熟,下箸還小益。加點瓜薤間,依稀桔奴跡?!笨梢钥闯?,唐時農(nóng)民雖然辛苦耕作,但仍難獲取充足的食物,不得不依靠野菜維系生涯。蒼耳的味道并不可口,也要當作食物充饑。李白曾有“置酒摘蒼耳”的詩詠,表達他對這種野菜的偏好。昝殷在《食醫(yī)心鑒》一書中,介紹了若干種烹食蒼耳的方法,其中“蒼耳菜法”闡明:用蒼耳嫩葉,煮三五沸,漉出,用“五味調(diào)和食之”;另如“蒼耳葉羹”,乃是將蒼耳葉“和米煮作羹”,然后“著鹽椒蔥白”,即可食用。唐人為了把野菜烹飪成可口的肴饌,可算是煞費苦心了。
馬齒莧,又叫馬齒菜,廣生于田野、荒坡和農(nóng)作物之間,夏秋時多可采集。唐人把馬齒莧當作難得的佳蔬,有時在菜園中采到,即同園蔬一并收獲。杜甫《園官送菜》詩便提到了馬齒莧和苦苣兩種野菜:“苦苣刺如針,馬齒葉亦繁。青青嘉蔬色,埋沒在中園。……乃知苦苣輩,傾奪蕙草根,又如馬齒莧,氣擁葵荏昏?!卑纯嘬模置败?、兔仔菜,可食,但不如馬齒莧那樣口感滑美。杜甫在詩序中說:“園官送菜把,本數(shù)日闕,矧苦苣、馬齒掩乎嘉蔬?!币馑际前芽嘬暮婉R齒莧也當作蔬菜,送交官府食用。就連唐朝宮廷有時也吃馬齒菜,并以此作為體查民情的一種表示?!短普Z林》卷一記載:“德宗初即位,深尚禮法,……召朝士食馬齒羹,不設(shè)鹽酪?!?/p>
當然,唐人采食的野菜品種很多,諸如睡菜、水韭、荇菜、苦菜、苦、堇菜、鼠耳、金盤草、回紇草、孟娘菜、四葉菜、蕺、蘩蔞等,都曾入案登盤。睡菜的采食見于《北戶錄》:“睡菜,五六月生于田塘中,葉類茨菰,根如藕梢,其性冷。土人采根,為腌菹食之?!笔蠖c牛唇的采食見之于皮日休《魯望以躬搡野菜》詩:“杖春煙暖向陽,煩君為我致盈筐。探挑乍見牛唇液,細掐徐聞鼠耳香。紫甲采從泉脈畔,翠牙搜自石根傍?!绷硗猓队详栯s俎》還記載了水底等野菜,甚為別致??傊瞥吮M最大可能去自然界尋覓野菜,借以彌補食物的欠缺,同時也為自己的日常食物開辟了更多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