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起義領袖吳廣為何會慘死在自己人手里?
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帶領九百戍卒開赴漁陽,行至大澤鄉(xiāng)時恰遇大雨所阻,無法前行,在去亦死、不去亦死的艱難抉擇面前,陳勝吳廣當機立斷,揭竿而起,以公子扶蘇、楚將項燕的名義,發(fā)動戍卒反秦,先后攻下大澤鄉(xiāng)、陳地等,短短一二個月,起義軍迅速擴大,擁有部騎數(shù)萬人,聲勢浩大。陳勝隨后自立為王,吳廣為假王,國號張楚,開啟了秦末農(nóng)民大起義的序幕。
陳勝自稱張楚王后,立刻命吳廣率軍西擊滎陽,命武臣、張耳、陳余等北伐趙地,命鄧宗南征九江,命周市北攻魏地。然而,吳廣畢竟一介農(nóng)夫,缺乏戰(zhàn)爭經(jīng)驗,他西擊滎陽,遭遇秦軍頑強抵抗,久攻不下,無奈之下,他修書一封,急送陳勝,報告實情。陳勝得報,與謀士一番商議后,決定另擇良將西征。他后來訪得陳人周文,此人頗懂軍法,立即授他將軍。周文領軍攻秦,一路西行,邊行邊征召勇士,最后部眾竟猛增至數(shù)十萬人,長驅直入,不久進逼函谷關。
之前,秦二世胡亥被趙高封鎖了消息,陳勝起義已經(jīng)數(shù)月,他還一直蒙在鼓里,這時數(shù)十萬義軍直搗京畿,紙包不住火,于是,告急文書雪片般飛向二世案上。二世聞報,慌作一團,趕緊召集文武眾臣急議應對之策。那些峨冠博帶飽食終日的大臣們,也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嚇呆了。在君臣們不知所措之際,只見一將軍站出大聲說:“盜賊已至,來勢洶洶,如今調發(fā)近縣軍隊為時已晚,正好驪山刑徒眾多,不如赦免他們,發(fā)給兵器,由臣統(tǒng)領出擊,定能擊破?!?/p>
此人是誰?他就是秦朝最后一員大將——少府章邯。二世立即任命章邯為將軍,集中酈山刑徒,精選身強力壯者數(shù)十萬,出京都,迎擊周文。大軍行至戲地,與周文所部狹路相逢,章邯號令全軍,只有前進,沒有后退,奮勇殺敵有賞,猶豫不前者立斬。那些各地征集來的刑徒本身就有許多十惡不赦的兇狠犯人,如今殺人有賞,便一窩蜂地撲進敵陣,刀劍橫掃,銳不可當。
周文一路西征,都是仗著人多勢眾,基本沒遇到過大的戰(zhàn)斗,認為秦軍也不過如此,有些輕敵。但章邯的軍隊的進攻,卻如猛虎下山,英勇難敵,周文軍隊一下子就亂了陣腳,慌忙后退,秦軍順勢掩殺,周文軍隊隨即殺掉大半,其余則潰散奔逃,周文壓陣不下,也只得往函谷關外逃跑。周文逃到曹陽,又被章邯追上,周文組織敗倉促應戰(zhàn),又戰(zhàn)敗,再次奔逃,最后逃到澠池,章邯仍然緊追不舍,周文部眾殺的殺、跑的跑,身邊已經(jīng)沒有幾個士兵了,絕望之際,周文最后拔劍自殺身亡。
消滅周文大軍后,章邯乘勢領軍東征,向滎陽逼近。而此時,張楚假王吳廣圍困滎陽幾個月,城未攻下,人已疲乏。然而,當章邯出關,周文大軍大敗的消息傳來之后,吳廣仍圍著滎陽,不作打算,部下一些將士便開始嘀嘀咕咕了。部將田臧、李歸一干人等議論說,周文全軍覆沒,秦軍乘勢東征,說不定哪天就從天而降,今不想應變之法,秦軍一到,內外夾擊,你我必死無葬身之地。吳王驕橫,又不懂兵法,看來跟著他只有死路一條,不如除掉他,才好重新計議。大家一拍即合。
于是,田臧、李歸直入?yún)菑V營帳,假借陳勝之命,說:“吳廣久留滎陽,暗藏禍心,蓄意謀反,我等受陳王命處立斬?!痹捯粑绰洌瑓菑V人頭早已落地。田臧、李歸隨后梟首出帳,召集全軍,說吳廣意欲謀反,今奉陳王之命立斬。接著,田臧寫了一封信送給張楚王陳勝,誣告吳廣陰謀叛變,自己同眾將揭發(fā)其圖謀,已經(jīng)就地處決。陳勝與吳廣一起舉事,兩人資歷相當,陳勝對吳廣也有所忌憚,如今既死,也去掉了一塊心病似的。因此,他對吳廣之死非但不去追究,反而立即任命田臧為上將。田臧殺吳廣,本來向陳勝報告時,心里還有些許害怕,現(xiàn)在陳王非但沒有追責,反而封自己為上將,不禁大喜過望。
吳廣只陳勝同舉大事,浴血奮戰(zhàn),結果竟然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于自己人之手,也著實是千古奇冤一樁。后人曾對吳廣之死作過細致分析,有人說,田臧和吳廣在軍事決策上出現(xiàn)嚴重分歧,面對秦軍夾擊,田臧不得不殺死吳廣,救己圖存;有人認為,陳勝為王后,頗為猜忌,妄殺故舊,田臧殺吳廣有可能暗中順從了陳勝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心意;有人還認為,吳廣之死,不過是田臧實現(xiàn)個人取而代之野心的一個大膽陰謀而已。
眾說紛紜,但不管何種原因,從田臧殺吳廣事件中,可以看出張楚政權經(jīng)過一段茁壯成長期后,在爭奪勝利果實的過程中,其內部已經(jīng)逐漸開始分裂和傾軋,勾心斗角,內訌不斷,欲成大事者卻不能一心,必定行之不遠,所以,張楚政權后來的迅速覆滅,與吳廣之死不能說是沒有關聯(liá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