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娘與張生的感情 紅娘比崔鶯鶯更愛張生嗎?
——“大人家舉止端詳,全沒那半點兒輕狂。大師行深深拜了,啟朱唇語言得當?!?/p>
——“可喜的龐兒淺淡妝,穿一套縞素衣裳,胡伶淥老不尋常,偷睛望,眼挫里抹張郎。”
她就是《西廂記》中的小紅娘。自是唇紅齒白、體態(tài)窈窕、端莊秀麗的美嬌娘,自是知書達理、明辨是非、聰明機智的俏女郎,卻是身不堪命,自小便淪為相府千金的貼身小丫鬟。然而,即使處在為人奴役的低下地位,她依然不改善良、正義的秉性,為了崔張之戀她公然違逆主命、巧設機關、上下奔走、費盡思量,終于使這段一波三折的戀情得以修成正果。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向來強調“成人之美”,后人感于她在這段風流佳話中的特殊作用,便將撮合他人姻緣的行當叫做“紅娘”。
然而,也許讀者不曾覺察到,《西廂記》中的紅娘對張生不僅僅是主仆之誼,她對張生一開始便心存愛慕,且較之鶯鶯對張生軟弱、自私的愛,紅娘對張生的情誼更顯得純潔、高尚與深刻。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紅娘的滄海巫山
這原是屬于相國千金鶯鶯的重要時刻。然而她的貼身侍婢紅娘也正處于人生的花季。雖無鶯鶯的嬌艷嫵媚,卻也出落得清麗可人。長時間與相國家眷周旋,舉止儀態(tài)更是穩(wěn)重得體。她雖為丫鬟,卻始終保持著常人積極的精神狀態(tài)。那一個多情的秋天,她與夫人小姐一起滯留在普救寺內,我想,在某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她未嘗不會在佛前禱告,祈求上天賜予她一位如意郎君,以拯救她那一顆寂寞的少女之心。
上天對紅娘還是十分眷顧的。那一天她替夫人向方丈問話,碰巧撞見了“學成滿腹文章,尚在湖海飄零”的張生。盡管在這一時刻劇中提到的只有張生的驚艷,但且看她回到西廂后與鶯鶯的一段對話:
紅笑云:姐姐,你不知,我對你說一件好笑的的勾當。咱前日寺里見的那秀才,今日也在方丈里。他先出門兒外等著紅娘,深深唱個喏道:“小生姓張,名珙,字君瑞,本貫西洛人也,年二十三歲,正月十七子時建生,并不曾娶妻?!苯憬?,卻是誰問他來?他又問:“那壁小娘子莫非鶯鶯小姐的侍妾乎?小姐常出來么?”被紅娘搶白了一頓呵回來了。姐姐,我不知了想甚么哩,世上有這等傻角!
在這段對話中,紅娘將她與張生偶遇時張生所說的話語完完全全地復述了出來,甚至包括張生的動作、神態(tài)以及說話的順序,都無一絲一毫的差異!試想,一個正值花季的女子在怎樣的情況之下會對一個男子產生如此深刻的印象?并且,這段話是紅娘剛回到西廂便對鶯鶯說出來的,比之她與張生談話時的冷靜,這里她幾乎是迫不及待了。由此可以推想,紅娘與張生照面時,紅娘在表面的平靜從容之下內心該是多么得激動和雀躍。再看,是夜紅娘與鶯鶯在院中焚香,隔著高墻聽得有人吟詩,“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紅娘便立即分辨出那吟詩者正是張生??梢?,只一面之緣,紅娘不僅記住了張生的話語,還包括說話的聲色語調。小紅娘對張生,顯然已超越了萍水相逢的情誼,幾乎有一見鐘情之感,正如她在第二本第三折中唱到:【幺篇】-----據(jù)相貌才性,我從來心硬,一見了也留情。
在劇中,像這樣紅娘對張生直接流露出愛慕之心的地方不多,但側面吐露的卻不少。如第三本第一折中張生許諾愿以金帛酬謝紅娘時,紅唱:【勝葫蘆】哎,你個饞窮酸俫沒意兒,賣弄你有家私,莫不圖謀你的東西來到此?先生的錢物,與紅娘做賞賜,是我愛你的金資?紅娘為主子辦事,得到賞賜本應高興才是,然事實并非如此。在紅娘心里,張生的金帛是對她的侮辱,她不愿讓張生認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利益,我們幾乎能從文中聽到她內心的告白:張生啊張生,我紅娘愛的難道就是你的金資嗎?我愛的是你的人!還有第五本中紅娘拿張生與鄭恒作的一番比較。原本紅娘大可不必得罪這位有權有勢的侄少爺,做個順水人情,然而她卻公然與主子對罵,更將張生的好處夸上了天,是什么原因讓這個小妮子竟敢如此“膽大妄為”呢?一言以蔽之:愛情的力量。
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不該愛也不敢愛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距離不是相隔千里,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卻感受不到我的存在。盡管張生也曾稱贊她“好個女子也呵!”也曾暗自量“若共他多情小姐同鴛帳,怎舍得他疊被鋪床”。但是張生的雙目注視的卻始終只有鶯鶯小姐。而鶯鶯雖表面上故作矜持,內心還是十分喜歡張生的,二人整天眉來眼去,偷偷放電,海誓山盟、情意綿綿,只把紅娘當做跑腿的信差。這時,紅娘雖對張生心存愛慕,然張生已有意中人了,她橫刀奪愛、取代鶯鶯的成功率遠遠低于失敗率。
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紅娘與張生的地位差異。張生是前朝禮部尚書之子,征西大元帥的八拜之交,滿腹經綸,把取應及第當做小兒科的儒雅之士;而紅娘卻是名不見經傳,區(qū)區(qū)一個相府小丫鬟,二人的社會地位相差千里。盡管鶯鶯與張生之間也有社會地位的差異,然而這畢竟是可以通過張生狀元及第來扯平的。而紅娘與張生之間的差異卻猶若鴻溝,非八級以上的大地震不可抹平。所以,張生就是再具有反封建性,也不會輕易愛上紅娘,何況,他已經先入為主地愛上了鶯鶯。對于這一點,我想紅娘肯定比我們大家都清楚。
介于以上原因,紅娘對張生始終無法吐露真情。聰明的她明白,這時她若被愛情沖昏了頭腦,輕舉妄為,很可能激怒主子,甚至被逐出相府,永世都見不到心愛的張生。所以,她只能先強壓下對張生的愛意,盡力撮合鶯鶯與張生,以求“姐姐早尋一個姐夫,拖帶紅娘咱!”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紅娘比鶯鶯愛得更加深沉
盡管紅娘對張生不該愛、不敢愛,但她最終還是愛了,而且愛的程度還遠勝于小姐鶯鶯。
首先,愛得更理智。鶯鶯盡管是大家閨秀,然而在愛情面前,她也不過是個昏頭昏腦的楞丫頭。明明深愛著張生,卻偏要裝出一副烈女的假純情來,在張生面前裝模作樣,反復無常,把張生折磨得七死八活;甚至當張生將為了自己上京應試時,她也只知道一味地情情愛愛,膩膩歪歪,連句暖人心的話都沒有。而紅娘卻不然。如第三本中,當張生因老夫人悔婚而臥病在床時,只有她“覷了他澀滯氣色,聽了他微弱場息,看了他黃瘦臉兒”后擔心“張生呵,你若不悶死多應是害死。”只有她會奉勸:“張生先生當以功名為念,休墮了志氣者!”
【寄生草】你將那偷香手,準備著折桂枝。休教那淫詞兒污了龍蛇字,藕絲兒縛定鹍鵬翅,黃鶯兒奪了鴻鵠志;休為這悴幃錦帳一佳人,誤了你“玉堂金馬三學士”
相對于小兒女的卿卿我我,紅娘更關心的是張生的身體與前程。她才是真正的設身處地的為張生著想。比起鶯鶯沖動浮躁的愛,她的愛更加閃爍著理性的光輝。
其次,愛得更加深刻。都說,真正的愛情不在于自己享受到多少快樂,而在于為對方營造幸福。面對苦戀著鶯鶯的張生,紅娘不是怨天尤人或橫加阻撓,而是使出渾身解數(shù),想盡一切辦法,算盡一切機關來成全他,甚至不惜觸怒威嚴的老夫人和霸道無理的侄少爺。這是何等的無私,何等的堅強!試想,我們的小紅娘究竟該對自己如何的殘忍,才能壓制住內心對張生的愛意,反而幫助心愛的男子與他人相好?這種毅力實在令人震撼。然而,她辦到了,她將服侍了十多年的大小姐送到了心愛的男子的枕邊,她成全了他們的幸福。當她邊說著“你入去,我在門兒外等你” 邊將鶯鶯推入張生房內時,我們分明可以聽到一絲心臟撕裂的輕響,一滴清淚從這一刻起永遠地留在了讀者的心中。她就像席慕容筆下那棵開花的樹,五百年的守候,只為了今生的邂逅,即使知道他將漠然走過~
再次,愛得更加勇敢。我們不能否認鶯鶯是愛著張生的,然而,當她的愛遇到外人的眼光,母親的威嚴及封建家庭的教化時,她的愛就頓時失去了勇氣,變得軟弱蒼白起來。愛情之路上的任何一點崎嶇都能使她退縮不前,冷冰冰地擺出一副清高模樣,完全無視張生的傷心及紅娘為了成全崔張之戀而作的巨大努力。比之鶯鶯這種“見光死”的愛情,紅娘的愛要顯得勇敢多了。在那個等級森嚴的時代,一個小丫鬟竟敢公然頂撞相國夫人,說出“非是張生小姐紅娘之罪,乃夫人之過也”的豪言壯語,并當面指責老夫人忘恩負義,言而無信,治家不嚴,用她的不卑不亢,沉著冷靜化解了一場即將到來的暴風雨,成功地保護了她所愛的人。像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劇中崔張只顧熱戀,把一切壓力推給了小紅娘。若不是她超乎常人的勇敢,這對苦命鴛鴦也許早就大難臨頭各自飛了。
劇本的結尾,張生在【清江引】中唱道: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屬。只是他不知道,苦戀著自己的,除了鶯鶯小姐之外還有紅娘。但是我相信,紅娘不會在乎這些,她在乎的必定是張生此刻的滿面春風和將來的錦繡前程。她對張生的愛早已超越了一般的小兒女情懷,不能攜手言歡又怎樣?不能長相廝守又怎樣?只要能看到愛人的幸福與快樂,這一點點痛又何足掛齒。
夜讀西廂,鶯鶯對張生纏綿悱惻,一波三折的愛固然讓我驚艷,然而紅娘對張生理智、堅定、無私的愛卻讓我震撼。這份愛就像一把打開靈魂的鑰匙,深深觸動了我心靈深處某個暗藏的角落,讓我的心顫抖繼而柔軟。紅娘這個名字,飽蘸著人世間最堅忍的愛和最無私的情懷,讓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開始相信那些被遺忘、被漠視、被躁動所淹沒的美好情感,隱隱約約的,卻讓我對生活有了新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