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主雇交情 老板竟然可以適度容忍員工的跳槽
劉備遣使吊唁曹操
公元220年,老曹翹辮子了,按常理說,劉備應該開慶功會的,然而,劉備卻寫信表示哀悼,派了韓冉作為使者前往參加追悼會,還將成都上好的錦布準備了幾捆,作為慰問禮品,“備聞曹公薨,遣掾韓冉奉書吊”,“并貢錦布”,比曹丞相當年出手送五斤口香糖大方多了。這就是劉氏集團爭取彈性國際空間的一種表現。當時劉備急于給關羽報仇,就決定要建立聯(lián)曹滅孫的戰(zhàn)略框架,于是就有了這么一種匪夷所思的舉動。
從曹操給諸葛亮送口香糖到劉備遣使參加曹操追悼會,我只想給不太讀史的朋友提個醒,職場大佬們的關系,沒宣傳的那么不可兼容,我們都是打工仔,有時候不必太執(zhí)拗。
三國主雇交情 老板適度容忍員工的跳槽
職場大佬們翻來覆去的不可捉摸,手下的打工仔們呢,其忠誠度未必像他們入公司時宣誓的那樣。公司之間涇渭分明,員工們下班了卻同泡一個浴池,甚至交換一點不足輕重的商業(yè)秘密換點交情,懂事的老板,似乎不太追究這個。
蜀漢和曹家,在定軍山高地戰(zhàn)打得眼紅,黃忠這位老戰(zhàn)斗英雄,率部斬了老曹的堂弟夏侯淵司令,但是,在這血腥的一面之后,卻有著曹劉兩家很溫馨的一面,張飛總司令的老婆——夏侯妹妹,出面出錢厚葬了敵方的親伯伯夏侯淵,張飛司令員也沒因此批評她立場不穩(wěn),沒有敵我意識。敵我雙方的惡斗,不妨礙彼此成員間的親情。
很多年后,革命形勢發(fā)生變化,夏侯淵的兒子夏侯霸,曾經咬牙切齒地要滅掉蜀漢替老爸報仇,“霸常切齒,欲有報蜀意”,卻出于政治需要不得不投奔殺父仇家——蜀國,而且靠的還是私人交情,他的堂妹是劉禪的丈母娘。講來講去,在敵我的圈子之外,還有一層交情存在。
司馬懿給諸葛亮寫信 贊美對方的跳槽員工
諸葛家族呢,諸葛亮在蜀國做經理人,哥哥諸葛瑾在東吳做管理層,堂弟諸葛誕在魏國做干部,但這不妨礙大家為各自的老板效力的同時,還保持親情關系。
正因為魏蜀吳三家公司之間有著扯不清的交情和關系,老板們對這樣的人事奧秘也心知肚明,因此在員工忠誠度上,有時也不是咬得那么緊,偶爾放一馬。例如上面說的夏侯霸投敵,魏國方面倒沒怎么追究,鑒于他老爸夏侯淵是烈士,于是他的家屬只是得到下放的處分而已。
劉備也能容忍下屬的跳槽行為,他能容許關羽給曹操打臨工,這種爛熟的事不多說了。最了不得的是,手下帶著整個部門跑了,他也能寬容。當年劉備東討孫權,手下的高層員工有個叫黃權的,帶著起碼一個野戰(zhàn)陸軍師的兵力駐扎在長江以北,老板劉備戰(zhàn)敗,黃權經理跟總部聯(lián)系不上,于是帶著一幫員工跳槽到曹丕那去了。黃權帶走那么多精英和公司資源,尤其是在公司危急時刻,簡直是雪上加霜,因此蜀國的干部們強烈要求處理黃權反骨仔的家屬,劉備卻說:“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笔俏夜钾摿它S權,不是黃權辜負了我。 因為當初黃權勸劉備不要做伐吳這樣的風投行為。
黃權在魏國,也對原來的東家保持一定的忠誠度,至少是口碑上的忠誠。司馬懿和黃權聊天,一談到諸葛亮,黃權就贊不絕口,司馬懿也沒責怪他贊美敵人,反而寫信給諸葛亮說:“黃權同志是個爽快人,一談起您就贊不絕口?!?/p>
東吳的陸抗駐守荊州,北邊是晉國的羊祜,兩個爭鋒相對的軍區(qū)總司令,卻有著摯友般的交情。陸抗病了,羊祜送藥,陸抗放心服藥;雙方打獵,陸抗將對方的獵物送回去。一幅睦鄰友好的局面,骨子里誰都想收拾對方,卻誰都表現得很友好,更難能可貴的是,雙方的老板都容許這種敵前交情的存在,保持軍事互信。
三國時的這幾個董事長都是聰明人,他們知道在敵我對立、利益爭奪之外,還有一個圈子——交情,人情,親情,他們給了這個圈子一定的空間,這樣做不僅沒有降低員工的忠誠度,反而加強了集團的向心力。
關羽離開許昌,曹操指示:“勿追”,就是最好的例證。在那個時代,文武官員們不會因為有親人在敵方做事,就要被逼著表明立場,斷絕關系,甚至發(fā)表斷交聲明。反而后來一些非此即彼,非敵即友的黑白思維,比起三國董事長們的度量和智慧而言,真可謂倒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