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70年前黨報關注河南災荒 7個月發(fā)20余篇報道

        2016-11-12 11:33:29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真沒想到,在當年我黨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上竟連續(xù)報道了1942年到1943年間的河南大災荒,而黨中央和延安解放區(qū)人民對于逃難而來的河南

        “真沒想到,在當年我黨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上竟連續(xù)報道了1942年到1943年間的河南大災荒,而黨中央和延安解放區(qū)人民對于逃難而來的河南災民又給予了這么多的幫助,顯示出當年我黨對于這場大災荒的關注和體恤之情?!彪娪啊兑痪潘亩返纳嫌?,讓70年前的那場浩劫再現于人們的視野中。但是,當時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當時的報紙是如何報道的?卻很少有人知道。濟南收藏家文敏今天給記者打電話,說她從昨天就開始在自己收藏的老報紙中翻找有關的報道,沒想到在延安出版的《解放日報》中發(fā)現20份左右的報紙有相關報道。

        7個月連續(xù)發(fā)表20余篇相關報道

        記者趕到文敏的住處,她給記者展示了自己剛剛翻找出來的一摞《解放日報》合訂本。她說:“這是我昨天和今天找出來的。本來是鄭州的一位朋友托我找當年的《大公報》,想看看上面的報道,但我這里沒有1942年的《大公報》。可是我在翻看《解放日報》時,發(fā)現從1942年的10月6日到1943年的4月18日,這份當年的黨中央機關報上連續(xù)發(fā)表了20余篇相關報道,顯示出當年的黨中央和延安解放區(qū)對于河南大災荒的關注和無私幫助?!?/p>

        文敏給記者一份一份翻看著《解放日報》,幾十年過去了,雖然有的紙張已經泛黃,但報紙保存基本完好,字跡清晰。她告訴記者,她是從1942年8月份的《解放日報》開始查詢有關河南大災荒的報道的,發(fā)現第一次報道河南災情的是1942年10月6日,在2版上有《各地災情》的綜合消息,其中第一條就是《豫省難民沿途逃亡》,其中記載:“豫省大旱,本年麥收每畝最多不過二十斤,僅及往年五分之一。秋禾大半枯死。常、登、密三縣,樹皮草根,均剝食殆盡。鄭路間,鳩形鵠面之災民沿途逃亡?!?/p>

        之后的10月19日和31日,又以《災難民來邊區(qū)日多 關中放款撥糧救濟》、《豫北敵占區(qū)大旱災 民眾不堪敵寇煎迫紛逃我太岳區(qū)安居》為題進行了報道。從這兩篇報道中可以了解到,當時河南災民已經有不少逃入我太岳解放區(qū),解放區(qū)政府和人民采取了很多措施進行了救助。

        11月13日、30日和12月3日、5日、13日、15日、20日、27日又在2版進行了報道,其中11月13日的報道是《河南災情——— 洛陽通訊》,對河南災情進行了較為詳盡的介紹,這也是第一篇全面介紹河南大災荒的新聞報道。

        延安時期《解放日報》特別珍貴

        進入1943年,《解放日報》依然關注著河南災民。其中1月份發(fā)表了4篇相關報道,3月份發(fā)表了6篇,4月份發(fā)表了兩篇。這些報道中多次提到延安解放區(qū)政府和人民主動撥款、撥糧食和農具,甚至讓出耕地給災民以幫助他們生產自救的情況,顯示出當年我黨及解放區(qū)政府、人民對于河南災民的關懷、同情和無私的幫助。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1943年1月19日的一篇題為《安塞農貸發(fā)放 多多照顧難民》的短消息,這是由兩篇只有50多字的簡訊組成的消息,但其中提到了黨中央和毛主席:“安塞縣委號召全縣黨員熱烈響應黨中央及毛主席生產與學習的號召,并執(zhí)行邊區(qū)政府的關于發(fā)展農業(yè)的指示,切令各區(qū)黨委,積極協(xié)助農貸工作。”

        文敏說,當時的《解放日報》是當年的黨中央機關報,因為當時的延安條件差,紙張等物資非常緊張,所以印刷數量不是很多,能留存下來的就更少了,所以特別珍貴。而這些記錄當年河南大災荒的報紙,作為一段史實的反映載體,也無形中提高了報紙本身的歷史價值和文獻價值。

        一篇報道牽出《大公報》停刊史實

        其中比較值得注意的是3月17日的報道———《河南災情慘重(主) 渝各報痛切呼吁救濟 大公報被罰???副)》,其中轉載了重慶《大公報》關于河南大災荒的報道。而這篇轉載又牽出當年《大公報》被??囊欢问穼?。

        據資料顯示,基于當時的輿論環(huán)境,國內很少有報紙敢于報道河南大災荒,勇于披露河南災情的媒體,只有重慶的《大公報》、南陽《前鋒報》等寥寥數家。《大公報》1943年2月1日發(fā)表了張高峰的通訊———《豫災實錄》(原名《饑餓的河南》),2月2日接著發(fā)表了總編輯王蕓生寫的社評《看重慶,念中原!》,質問國民黨政府“不作為”,更將催逼災民納糧的官員比作“石壕吏”。蔣介石對此勃然大怒,認為《大公報》是“危言聳聽,有礙抗戰(zhàn)”。當天即以軍事委員會的名義勒令《大公報》???天以示懲戒。

        這段史實顯示出當年我黨與國民黨對于人們遭受苦難的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和作為,也更加清晰地反映了我黨不管在什么時候對于人民的疾苦都是最關注,并且以最大能力提供幫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