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年間麻將牌風行 軍統(tǒng)太太打麻將搞情報
麻將,中國人家中必備休閑“神器”。不過,可能絕少有人想到:當你氣定神閑地往麻將桌旁一坐,兩指一拈,摸過一張麻將牌時,不經(jīng)意間,你就與國際無縫接軌了。雖然麻將是正宗的國粹,但早在上世紀20年代,“麻將軍”就已經(jīng)遠渡重洋,征服了地球其他角落的人們。更有人稱麻將為“中國百年來最強大的文化輸出”。麻將何能,竟擔負起如此美譽?
民間傳說鄭和發(fā)明了麻將
在中國,麻將可謂歷史悠久。麻將的由來,有說與捕雀有關。當年江蘇太倉有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谷,常有鳥雀來偷吃。管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護糧者,就以竹制的籌牌記捕雀數(shù)目,發(fā)放獎金。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shù)字,像“筒”就是指火藥槍的槍筒,“萬”就是賞錢的單位,“東南西北”為風向,至于“中、白、發(fā)”呢,“中”即射中之意;“白”即“白板”,放空炮;“發(fā)”即發(fā)獎金,領賞發(fā)財;“碰”就是“嘭”的槍聲。所以很多地方也叫打麻將為打麻雀。
還有說麻將是鄭和下西洋時發(fā)明的。在長久的航海中,將士們都厭倦了,歸鄉(xiāng)心切,甚至試圖謀反。為了穩(wěn)定軍心,讓大家不再無聊,鄭和就發(fā)明了麻將,很快受到全船人的歡迎,因為有一個姓麻的大將軍玩得特別好,于是鄭和給這個游戲命名為“麻大將軍牌”,就是今天的“麻將牌”。
唐明皇楊貴妃酷愛擲骰子
其實,麻將的歷史比這些傳說都要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前。
麻將的雛形是博戲,根據(jù)《史記》等的記載,博戲至少在殷紂王之前就產(chǎn)生了。最早的博戲叫“六博”,有六只箸和12個棋子,箸是一種長形的竹制品,相當于今天打麻將牌時所用的骰子。到了唐代,骰子成為一種獨立的博具,唐明皇和楊貴妃就常聚在一起擲骰子玩。到了唐代中期,出現(xiàn)了最早的紙牌——“葉子戲”??偠灾撕蟆奥閷ⅰ笨梢哉f風靡宮廷,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很愛這種游戲。到了宋代,宋太祖也是精通此道,據(jù)說他曾下過圣旨,令嬪妃宮娥們?nèi)繉W打“麻將”。打“麻將”不僅在漢人中流行,北方少數(shù)民族也好這一手。《遼史·穆宗本紀》中就記錄了遼穆宗和嬪妃、群臣打“麻將”的情形。
清朝出現(xiàn)專業(yè)麻將館
麻將的基礎花樣源于明代的紙牌“馬吊”。王崇簡在《冬夜箋記》中記載道:“士大夫好之,窮日累夜,若癡若狂”。
馬吊長什么樣呢?通常是一寸闊,三寸長,用裱好的幾層厚厚的硬紙制成,背面多是黑色或絳紅色的花紋,全副共四十張。
清朝時更是出現(xiàn)了很多專業(yè)的“馬吊館”,有專門教授馬吊技巧的“吊師”在此供職。后來由于紙牌的數(shù)量多,人們從骨牌中受到啟發(fā),漸漸把紙牌改成骨牌,把牌立在桌上打,正宗的麻將便從此開始。
民國南京人愛“砌四方城”
清末民初,麻將在中國各地蔓延開來,一時間麻將聲不絕于耳。如晚清時《申報》曾報道揚州城各坊都有轎鋪,轎夫無所事事,“動輒就地斗葉子牌以為樂”。1926年上海大戲院曾準備放映一部西洋電影《古國奇緣》,為了提高票房,特別在《申報》刊登了一則廣告,廣告詞寫的就是:“麻將天天可打,好影戲不是常常有得看”,打麻將的風氣可見一斑。
當時的南京也不例外,茶樓酒店、公館家庭都備著麻將?!袄夏暇碧K洪泉告訴記者,打麻將又叫“砌四方城”,這種說法就來自南京。那時候沒有現(xiàn)在的棋牌室,但是很多休閑場所都常備麻將。民國時夫子廟的問渠、義順、天香閣、六朝居等茶館里都可以打麻將,南京一些大飯店里也都有牌桌。當年京劇名家梅蘭芳、電影明星周璇來南京演出下榻在白下路的江蘇飯店,空閑時也要玩幾圈的。
1920年代,“麻將風暴”刮到美國
近代著名的翻譯家杜亞泉在《博史》中寫道:“民國十年前后,麻將牌流行歐美,骨牌之輸出,幾成為巨額之商品。”“我國人流寓外國,被人雇用為麻將指導者亦不乏人。東鄰日本,亦踵西洋而起,研究麻將,一時稱盛?!?/p>
20世紀初來華的西方人越來越多,他們在飽覽了東方風情外,被街頭巷尾一種無處不在的小游戲——麻將所吸引。1920年代,曾在蘇州美孚石油公司上班的約翰·巴布考克用英文寫了本麻將教程——《巴布考克麻將規(guī)則手冊》。這本書一出來,就成為洋人們手中的暢銷書,在通商口岸城市廣受歡迎,4年里印刷了12版,還漂洋過海,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出售。
麻將最早來到美國,是1922年9月,一位舊金山的木材商哈蒙特從上海進口了一批總價值50000美元的麻將牌,并成立了專門的麻將銷售公司。為了推廣麻將,哈蒙特的公司推出了免費課程,教大家打麻將。很快,美國形成了一股麻將熱。1922年美國進口131000多副麻將被搶購一空,售價高達500美元一副;1923年的銷售猛增到150萬副。1923年,紐約公園大道的年度街會準備邀請12位中國人給大家示范著打麻將,結(jié)果街會的第一天,用于展示的麻將牌就被熱情的看客們強行買走了。大量的骨頭從美國出口到中國,然后被制作成麻將牌,再返銷到美國。為了滿足西方人的需求,很多麻將上還標明了阿拉伯數(shù)字。
截至1923年,大概有1500萬美國人在玩麻將?!奥閷L暴”席卷了美國的社交圈,有錢人就花錢請專門的麻將老師來教學,沒錢的人就捧著巴布考克的麻將啟蒙書,如饑似渴地閱讀著。
和中國一樣,許多有錢有閑的中產(chǎn)階級女性成為麻將的主力軍,丈夫在公司上班時,她們就聚在一起打麻將。作為這種流行的一個表現(xiàn),艾迪·康特為一出音樂劇寫了一首歌叫《當老媽開始打麻將》,大意就是從老媽開始打麻將,家里真是亂了套……
麻將征服了猶太人和日本人
對外國人來說,打麻將和品茶、飲酒一樣,具有獨特的東方色彩,是中國古老智慧的精華,中國文化的象征。很多外國人,認為打麻將是一件很有格調(diào)、獨具品位的事。一些外國人甚至認為麻將是孔子發(fā)明的。更有一位西班牙麻將游戲手冊作者奧特伊薩宣稱,經(jīng)過他的實地考察,麻將在中國流傳的線路,與孔夫子周游列國的路線一樣。女人們則用搓麻將的形式來表達對東方的向往,美國婦女們常常在家里點著燈籠,身穿中式服裝,通宵達旦地玩麻將。
猶太人也是麻將的忠實追隨者。二戰(zhàn)時,許多猶太人來到上海,接觸到麻將,從此麻將就成了猶太人尤其是女人的最佳伴侶。猶太人打麻將的技巧,像傳家寶一樣由母親傳給女兒,代代相傳。
因為留日學生愛打麻將,麻將在日本也迅速得到傳播。1926年,日本人編寫了一本適宜大眾學習掌握其技法的書籍《麻將通》,很多地方開設了麻將館。1924年《朝日新聞》的讀者提問一欄中,還有讀者提問“麻將(麻雀)是什么”的問題。此時麻將還僅限于有閑階級中的上流家庭以及男女學生中。后來,麻將逐漸以高雅活動的面目出現(xiàn)在咖啡館和高檔餐廳中。到了昭和年代更是風靡一時,出現(xiàn)了許多麻將愛好者的團體。打麻將的熱情延續(xù)至今,日本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麻將博物館。
麻將桌是社交圈
也是情報部
打麻將是真正的全民運動,男女老少、富貴貧賤都參與其中。宋美齡當年住在黃浦路官邸時,每到周末,就會邀人來打麻將,孔祥熙的女兒孔二小姐就是她的牌友。電影明星、社交名媛們更是把麻將桌當成了很好的社交場所,當年陸小曼就熱衷此道。
有“東方標準美人”之稱的30年代女明星徐來也曾是個麻將高手,她和丈夫唐生明都是社交高手,出手闊綽,愛打麻將,熱衷跳舞,家中常高朋滿座。只是唐生明還有一個身份,他是作為軍統(tǒng)的特務打進汪偽內(nèi)部。風姿綽約的徐來很快與汪精衛(wèi)老婆陳璧君、陳公博情婦莫國康、周佛海老婆楊淑慧等混熟了。在麻將桌上,徐來搞到汪偽核心層不少重要情報,甚至搜集到的情報比她老公還多。后來唐生明策反了陳公博、周佛海等眾多漢奸;還得到日本準備再度襲擊珍珠港的軍事情報,及時送出,得到美國方面致謝。說來,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功勞還是來源于太太的麻將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