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莊帝手刃爾朱榮 結(jié)果卻是為高歡做嫁衣
陳慶之幫助元顥登上地位后,元顥對陳慶之的猜忌日益加深之際,爾朱榮的數(shù)十萬大兵開到了黃河北岸。
洛陽東北的黃河北岸有一座小城,名叫北中城,緊靠黃河上的河橋。元顥派陳慶之帶著他的幾千白袍軍把守北中城,自己則率領(lǐng)北魏的降兵守在南岸。爾朱榮屢攻北中城不下(攻城都那么猛,守城更是梁軍的拿手好戲了),又沒有足夠的船只從別處渡河,幾乎打算撤軍再作計較。
黃門郎楊侃勸道:“勝敗乃兵家常事,豈可以小敗而廢大謀?元顥已失民望,四方百姓都指望明公早日收復(fù)都城。依我之見,不如征召附近的民眾捆扎木筏,沿河?xùn)|西排開幾百里,教元顥防不勝防。一旦渡河,大功必成!”
爾朱榮大受啟發(fā),他一面派人從附近找到了幾艘可以作為向?qū)У男〈?,一面命爾朱兆與賀拔勝監(jiān)工,準(zhǔn)備了大量木筏。一天深夜,爾朱榮大軍從馬渚渡口萬筏齊發(fā),撲向南岸,大敗元延明的守軍。元顥棄城南逃,隨從失散,在臨潁被縣卒斬殺。陳慶之見大勢已去,收拾幾千步騎兵東還,爾朱榮一路窮追,途中梁軍又被汛期的潁水沖沒,陳慶之剃發(fā)扮作僧人,一個人抄小路才逃回了建康。
白袍軍的努力付之東流,身為南梁最后的驍將,陳慶之也徒嘆奈何。洛陽城的兩度易手,只是北魏末年的一段小小插曲,前后僅持續(xù)了六十五天。
爾朱榮消滅了元顥,把傀儡皇位交還給了孝莊帝元子攸。孝莊帝加封他為天柱大將軍。以前是國之柱(柱國),現(xiàn)在是天之柱,位極人貴。
關(guān)東基本安定了,爾朱榮有意收拾關(guān)中,徹底平息六鎮(zhèn)起事以來的混亂局面。關(guān)中路途遙遠(yuǎn),他本人不愿輕動,便要選一位最為得力的干將。他手下能獨當(dāng)一面的人才,就數(shù)懷朔派的高歡和武川派的賀拔兄弟。高歡對他的心思猜得最透,適合留在身邊;于是,他打算任命賀拔兄弟中的老三、武衛(wèi)將軍賀拔岳為統(tǒng)帥,領(lǐng)兵西討。
賀拔岳心中不安,尤其擔(dān)心跟他結(jié)下梁子的高歡借機(jī)陷害。他私下對哥哥賀拔勝說:“關(guān)中的萬俟丑奴乃是勁敵。倘若不能取勝,固然有罪;即便勝了,恐怕也會遭人嫉恨,為讒言所累?!?/p>
賀拔勝問他怎么辦。賀拔岳說:“你幫我向爾朱榮請示,找個姓爾朱的人擔(dān)任統(tǒng)帥,我愿做副帥。”
賀拔岳轉(zhuǎn)達(dá)賀拔勝的意思,爾朱榮很高興,便任命爾朱天光為統(tǒng)帥,以賀拔岳為左大都督,征西將軍侯莫陳悅為右大都督,共同入關(guān),討伐萬俟丑奴。時任步兵校尉的宇文泰,也被派到賀拔岳軍中。(關(guān)中的格局自此初見端倪)
萬俟丑奴是鮮卑人,靠著一批邊鎮(zhèn)上的士兵擁護(hù),在高平(今寧夏固原)稱帝,后來又收留了造反失敗的蕭寶夤(這位老兄五十年如一日地不忘復(fù)國,乘亂把齊國建到了長安,還殺了朝廷派來監(jiān)視他的酈道元(堂堂《水經(jīng)注》作者),怎奈經(jīng)不住打,戰(zhàn)敗后只好出逃投奔萬俟丑奴),席卷關(guān)中四州,勢力一度很盛。
爾朱天光的大軍一入關(guān),萬俟丑奴立刻顯了原形,一路節(jié)節(jié)敗退,逃往高平。賀拔岳以輕騎兵窮追猛趕,在平?jīng)錾苋f俟丑奴,又到高平捉住了蕭寶夤。不到兩個月,關(guān)中初定。又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爾朱天光徹底清剿了萬俟丑奴的殘部。爾朱天光鎮(zhèn)守關(guān)中,加封侍中,賀拔岳和侯莫陳悅則分別做了涇州刺史和渭州刺史。
宇文泰在戰(zhàn)斗中奮勇殺敵,軍功不小,被升為征西將軍,代理原州事務(wù),到萬俟丑奴的老巢高平一帶安撫軍民。宇文泰恩信并重,體恤民情,處處照顧到老百姓的利益。百姓們十分感動,都說:“要是早點遇到這么好的領(lǐng)導(dǎo),我們又怎么會去參與叛亂呢?”宇文泰在關(guān)中漸漸積累起名望,而這年,他才二十四歲。
北魏恢復(fù)了統(tǒng)一,孝莊帝卻高興不起來。爾朱榮身居晉陽,在洛陽廣布黨羽,通過他們遙控朝政,孝莊帝的舉動盡在掌握。孝莊帝就是想勞心多做管點政事,都會引起爾朱榮的不滿和掣肘。爾朱榮每次入朝,就拉上皇帝嬪妃一起在宮中擺起酒宴,歌舞作樂,又表演騎馬射箭的把戲,搞得孝莊帝又煩又厭。
爾朱榮要把自己家鄉(xiāng)的人派到河南各州做官,擬好名單讓孝莊帝過目,孝莊帝不同意,又派元天穆當(dāng)面要求,孝莊帝還是不同意。元天穆說:“天柱將軍大功在身,又是宰相,就算要把天下的官全換了,陛下也不可以違背,現(xiàn)在不過換幾個人而已,為何不行?”
孝莊帝氣不打一處來,正色道:“天柱將軍如果不想為臣,那就把朕也換了吧;如果他還想為臣,那就沒有替換天下百官的道理!”
爾朱榮聽說后,大怒:“天子是靠誰立的?如今居然不聽我的話了!”
孝莊帝在朝上受爾朱榮勢力的壓制,回到宮中又要被爾朱榮的女兒爾朱皇后斥罵。爾朱皇后有了身孕,整天說孝莊帝不識抬舉,還敢寵幸其他嬪妃。孝莊帝讓爾朱世隆去給皇后講道理,皇后卻說:“天子是我家立的,居然這么搞;父親本該自己做皇帝,現(xiàn)在哪有那么多麻煩!”
爾朱世隆也在一旁附和:“是啊,是啊。要是堂兄做了皇帝,我也早封王了!”
各地叛亂不止,孝莊帝不得不倚仗爾朱榮的力量,只好妥協(xié)讓步;現(xiàn)在叛亂都解決了,他越來越忍不住這口惡氣,想方設(shè)法要扳倒權(quán)臣,做名副其實的皇帝。
孝莊帝雖是傀儡,卻很有辦法。在爾朱榮重重眼線之下,他還是聯(lián)系了幾位憎惡爾朱榮的大臣,包括城陽王元徽、侍中李彧、侍中楊侃、尚書右仆射元羅等人,共同謀劃殺掉爾朱榮。
爾朱世隆覺察到孝莊帝不太對勁,就故意寫了封匿名信,說天子與大臣密謀殺太原王(爾朱榮),警告爾朱榮。爾朱榮不屑一顧,說:“爾朱世隆太沒膽了,誰敢殺我!”他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反而宣稱要進(jìn)京照顧皇后生產(chǎn)。
永安三年(公元530年),爾朱榮帶著五千名騎兵,從并州出發(fā)前往洛陽,一路上聽到人們傳言:“天子圖謀爾朱榮?!?/p>
爾朱榮到了洛陽,徑直沖進(jìn)皇宮,劈頭蓋臉地問孝莊帝:“外面的人說你要殺我,是么?”
孝莊帝相當(dāng)鎮(zhèn)靜,反問道:“外面的人還說你要殺我,難道可以相信么?”(孝莊帝的反詰實在太妙了。他若是生得早些,至少能做個中上水準(zhǔn)的皇帝,可惜生在人人思變的末世,僅靠聰明也無法力挽狂瀾)
爾朱榮被皇帝這么一說,反倒沒了疑心,每次入朝面君都只帶幾十個隨從,而?也不拿兵器。
孝莊帝有點想放棄,城陽王元徽說:“縱然爾朱榮不造反,又怎能容忍他的行為?更何況我們有什么能力保證他不造反?”考慮到元天穆還在并州,如果輕舉妄動,恐怕會遺留后患,孝莊帝就下一道圣旨,召元天穆來洛陽。
他把同謀者聚集到一起,又秘密拉中書舍人溫子升入伙。溫子升與孝莊帝分析了歷史上殺權(quán)臣的成敗得失,包括王允殺董卓、高貴鄉(xiāng)公殺司馬昭等案例,孝莊帝感嘆道:“殺爾朱榮,即便我死了,也是應(yīng)該做的,何況未必就死!我寧可像高貴鄉(xiāng)公(曹髦)那樣死,也不要像常道鄉(xiāng)公(曹奐)那樣生!”
正巧爾朱榮和元天穆進(jìn)宮與皇帝一同用餐,孝莊帝趕緊安排楊侃等人在殿東埋伏下來。沒想到兩人沒吃完,就起身離去,伏兵上殿晚了一步,刺殺失敗。
過了幾天,宮內(nèi)宮外又開始散播皇帝要殺爾朱榮的消息。孝莊帝怕夜長夢多,決定早作行動。元徽獻(xiàn)計,以皇后生太子為由,請爾朱榮入朝。
孝莊帝心中犯嘀咕:“皇后懷孕才九個月,這么說行么?”
元徽說:“婦女不足月產(chǎn)子的事很常見哪,爾朱榮肯定不會懷疑?!?/p>
孝莊帝便派元徽到爾朱榮府上傳話,同時在大殿東側(cè)再次布置了武士。爾朱榮正在府里與元天穆玩賭戲,聽說皇后產(chǎn)子,高興壞了。元徽摘下他的帽子放在手里耍玩,兩旁官員一個勁地道賀,更讓他堅信喜事臨門。他當(dāng)即拉上元天穆和長子爾朱菩提,帶著三十來個隨從進(jìn)宮。
孝莊帝聽報爾朱榮來了,坐立不安,臉色慘白。旁邊溫子升提醒說:“陛下臉色變了!”
孝莊帝連忙要了酒,咕咚咕咚喝下幾大口,臉上才恢復(fù)了血色。他命溫子升起草赦令(事成之后要大赦天下),帶下殿去,然后在大殿東面坐正,膝下藏好防身匕首,面朝西靜候爾朱榮。(注意當(dāng)時的坐姿是跪坐)
爾朱榮把隨從留在大殿門口,見溫子升迎面走來,便問他手中拿著什么文書。溫子升面不改色回了一個字:“敕(即圣旨)?!?/p>
爾朱榮合該倒霉,沒再細(xì)看,就與元天穆走進(jìn)大殿,坐到了孝莊帝的西北側(cè),面朝南。元徽從后面跟了進(jìn)來,剛拜了一下,一隊武士從大殿東門沖入。
爾朱榮“啊呀”一聲,心說不好。他反應(yīng)極快,一個箭步向孝莊帝撲了上去。孝莊帝正好酒勁上涌,略一欠身,抽出匕首,一刀捅進(jìn)爾朱榮前胸……
血濺大殿,兇神倒地。武士們蜂擁而上,一陣狂砍,爾朱榮和元天穆當(dāng)場身死。大殿門口的隨從們也全部賠上了性命。(傀儡皇帝手刃權(quán)臣,是中國歷史上極其少見的一幕,何況過程如此驚心動魄,完全不亞于荊軻刺秦王。真希望將來能有人精心改編,讓我們看到一部《刺榮》的大片)
事畢半晌,孝莊帝心臟依然怦怦直跳。他撿起爾朱榮手中的手板,上面有幾份奏折,凡非爾朱榮的心腹,都在清理陷害之列。孝莊帝嘆道:“這回要不殺他,將來就更難了。”
爾朱榮和元天穆死了,孝莊帝的噩夢并沒有結(jié)束。爾朱氏的勢力遍布四方,洛陽城中人心惶惶。事變當(dāng)晚,爾朱世隆帶著部眾燒了西陽門,逃出城去。
孝莊帝派人給爾朱世隆送去鐵券,向他表示:爾朱榮謀反,但只懲首惡,余者不究;只要投降朝廷,依然可以官復(fù)原職。
爾朱世隆不吃他這一套,心說:“太原王功蓋天下,還不是想殺就殺了;幾行鐵字有什么用!我一定要為太原王報仇,決不投降!”他攻了一陣洛陽,雙方各有損傷。爾朱世隆畢竟人少,就收兵北上,向汾州(今山西汾陽)刺史爾朱兆搬救兵。
爾朱氏叔侄在長子會合,兩人就近推舉太原太守、長廣王元曄做皇帝,整頓兵馬殺向洛陽。徐州刺史爾朱仲遠(yuǎn)是爾朱世隆的哥哥,得到消息,也出兵奔赴洛陽。
孝莊帝本以為殺了爾朱榮就萬事大吉,哪曉得落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他任命元徽總攬朝政,元徽嫉賢妒能,又吝惜錢財,根本出不了應(yīng)敵的好主意。他調(diào)兵把守黃河,哪知冬天水少,才沒過馬肚子,時逢狂風(fēng)大作,漫天黃土,箭都射不出去。爾朱兆的騎兵沒遇到什么抵抗,就進(jìn)了洛陽。
孝莊帝找不到馬匹,急匆匆跑到城門口,被爾朱兆的騎兵追上,做了俘虜,鎖在永寧寺的樓上。
殘冬臘月,北風(fēng)呼嘯,孝莊帝凍得瑟瑟發(fā)抖,向爾朱兆乞求頭巾御寒,爾朱兆不予理會。他入宮殺了爾朱皇后剛生下的小皇子,奸淫嬪妃、公主,放縱士兵大肆搶掠,擒殺元徽、元彧等宗室。洛陽城又遭受了一場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