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天兵為何拿不下孫悟空 天庭為何大敗而歸
孫悟空大鬧天宮之時,玉帝派出十萬天兵天將,雄赳赳氣昂昂開赴下界,對花果山進行軍事圍剿。天軍參戰(zhàn)兵力眾多,武器裝備精良,后勤補給充足,并布下“十八架天羅地網(wǎng)”,牢牢掌握了制空權,占據(jù)壓倒性優(yōu)勢,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天軍戰(zhàn)績實在糟糕,敗得落花流水。縱觀圍剿全過程,幾次大的戰(zhàn)斗發(fā)生在孫悟空和哪吒、木吒、二郎神之間。哪吒與悟空斗了三十回合,就被悟空打傷胳膊,負痛逃走;木吒也只戰(zhàn)了五六十回合,“臂膊酸麻,不能迎敵,虛幌一幌,敗陣而走”;二郎神倒是與孫悟空旗鼓相當,兩人“斗經(jīng)三百馀合,不知勝負”。
但令人詫異的是,在三人與孫悟空惡斗之時,天軍方面竟無一人伸以援手。只有當悟空與二郎神斗法敗跡顯露之后,在天庭觀戰(zhàn)的太上老君才“及時”出手,用金剛琢將孫悟空打翻在地,搶了頭功。是不是天庭中人本事低微,手段一般呢?事實上天庭臥虎藏龍,人才濟濟。例如在凌霄殿執(zhí)勤的王靈官,就曾與悟空“斗在一處,勝負未分”,為如來前來助戰(zhàn)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又如二十八宿中的奎木狼,后來在波月洞占山為王,與孫悟空“戰(zhàn)有五六十合,不分勝負”,令悟空心生敬意;再如天庭的九頭獅子、金毛猻、青牛等“司機”和看爐的、敲磬的童子,在下界為妖之時,風生水起,大顯神通,有的甚至將孫悟空打得一敗涂地。那么此時他們?yōu)楹尾伙@山不露水,不為天庭的安危上陣迎敵呢?
其原因與哪吒、木吒、二郎神這些官二代有關。哪吒名頭雖響卻本領一般,但每次隨父李天王出征,不是當先鋒就是為大將,還官封三壇海會大神;木吒論能力水平,遠不如觀音欣賞的黑熊怪和紅孩兒,但他在南海穩(wěn)居大師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地位無人能撼;二郎神是玉帝外甥,更是風光無限,不但占據(jù)“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甚至“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建立了私人武裝。
二郎神一到陣前就宣稱:“若我輸與他,不必列公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贏了他,也不必列公綁縛,我自有兄弟動手”。如有人去強搶風頭,說不定還會惹禍上身。眾天將本來對官二代們就有意見,此時更是既不敢怒又不敢言,索性深藏不露,隔山觀虎斗,看官二代們出盡洋相。如此情形之下,天軍焉有不敗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