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滑冰 被乾隆稱作“國俗”的宮廷體育活動
對大部分中國觀眾而言,真正認識花樣滑冰運動無疑是通過申雪/趙宏博這對“冰上伉儷”充滿傳奇的“冰上絢麗人生”開始。
你或許難以想象,早在宋代,中國人就已有類似花滑的活動——“冰嬉”,它甚至一度在清代發(fā)展成宮廷傳統(tǒng)體育活動。今天,我們?yōu)槟v述這一千多年來,中國花滑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和變化。
當時冰鞋上部為木制,兩側(cè)各釘兩根白皮繩,起固定作用。鞋底中間挖槽置鋼質(zhì)冰刀。此圖為《甄嬛傳》劇照。
乾隆皇帝曾稱之“國俗”
冰嬉亦稱“冰戲”,在《宋史》中就曾有記載:皇帝“幸后苑,觀冰嬉”。盡管歷經(jīng)朝代變更,如此活動始終傳承。明朝開始,“冰戲”更是成為宮廷體育活動。
到了清代,歷代皇帝的重視和喜愛達到高峰,尤其是乾隆皇帝。當時,他曾在《冰嬉賦序》中,把滑冰稱為“國俗”。另外,當時的畫家沈源的一幅《冰嬉賦》圖中有大蝎子、金雞獨立、哪吒探海等類似如今花樣滑冰的姿勢。
據(jù)考證,自乾隆登基后,每年冬天都要從各地挑選上千名“善走冰”的能手入宮訓練,于冬至至“三九”期間,在太液池上表演。此前,風靡一時的古裝電視劇《后宮甄嬛傳》就有體現(xiàn)古人冰嬉的場景。
36年前首次參加國際賽
如同中國很早就有“蹴鞠”,但現(xiàn)代足球踢得始終不見起色,“冰戲”這項過去的宮廷運動到“花樣滑冰”,中國人的起步又一次落后。
1979年10月,中國花滑運動員首次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NHK杯國際邀請賽。隨后,在新中國首次參加的1980年美國普萊西德湖冬奧會上,男單的許兆曉、女單的包振華,前者倒數(shù)第二、后者墊底,如同當時中國冬季項目的整體發(fā)展水平,花滑家底也就這么薄。
隨后,雙人滑迎來欒波/姚濱、冰舞迎來奚鴻雁/趙曉雷,盡管整體水平依舊屬于世界末流,但一個蓄力的過程已逐漸展開。在兩項不能算最高水準的國際大賽中,許兆曉(1984年匈牙利國際花樣滑冰邀請賽)和張述濱(1985年冬季大運會)的摘金給這項運動在中國的發(fā)展帶來了曙光。
“冰上蝴蝶”震驚世界
中國花樣滑冰首次令世界冰壇矚目,是女子單人滑選手陳露的出現(xiàn)。早在11歲,她就能完成三個三周跳,當時有些國內(nèi)行家就預言,陳露很有可能在歐美人苦心經(jīng)營的“花滑長城”上打開一個缺口。
1990年世青賽亞軍、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第六名、1994年利勒哈默爾和1998年長野冬奧會銅牌,此外,她在1995年摘得伯明翰世錦賽冠軍。她在世界舞臺上全面展示了中國花滑運動的新形象。
當時,美國NBC電視臺體育評論員桑德拉·白齊克在陳露自由滑《末代皇帝》開始時談道:“這套自由滑中,她(陳露)說自己要在這個源于西方的體育運動(現(xiàn)代花樣滑冰)中融入她的亞洲傳統(tǒng)?!?/p>
因為陳露在冰上多次精彩演繹《梁祝》女主角祝英臺為戀人殉情并蛻變成蝴蝶的經(jīng)典悲劇,觀眾與媒體送給她“冰上蝴蝶”的雅號。當陳露退役后,中國花滑進入“雙人滑”時代。
雙人滑實現(xiàn)奧運突破
2010年2月,當兩面五星紅旗伴隨著國歌在溫哥華太平洋體育館內(nèi)緩緩升起,姚濱——這位從事花樣滑冰45年的教父級人物濕了眼眶。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花滑人的夢想在那一刻最終實現(xiàn)。
那一刻的成功無疑是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結(jié)果。21世紀的頭十年,中國花滑一舉涌現(xiàn)了申雪/趙宏博、龐清/佟健、張丹/張昊三對出色的雙人滑選手,在國際賽場形成了團隊作戰(zhàn)的局面。在多才多藝的總教練姚濱帶領下,中國的“雙人滑”項目成了中國冬季項目的一面旗幟。
特別是“冰上伉儷”申雪/趙宏博組合,牽手18年經(jīng)歷風風雨雨,從世人覺得陌生,到熟悉,再到認可;從追求技術難度向追求技術、藝術的完美融合轉(zhuǎn)變。這些突破令他們在三度奪得世錦賽冠軍后,最終在溫哥華圓夢奧運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