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滿洲國簡介 日本所扶植的東三省傀儡政權(quán)
偽滿洲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占領(lǐng)中國東北三省后,所扶植的一個傀儡偽政權(quán)。因國民政府和中共及國際社會對偽滿政權(quán)均不予承認,故被稱作“偽滿洲國”或“偽滿”?!笆锥肌痹O(shè)于新京(今吉林長春),“領(lǐng)土”包括現(xiàn)今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不含“關(guān)東州”,即旅大),以及內(nèi)蒙古東部、河北省承德市。
1931年“9.18”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整個中國東北地區(qū),淪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3月9日,在日本軍隊的攛掇下,末代皇帝溥儀,從天津秘密潛逃至東北,在長春成立了傀儡政權(quán)--偽滿洲國(日本語:まんしゅうこく) 。
“偽滿洲國”初期為“共和”體制,不久后以溥儀為“元首”,初期稱號為“執(zhí)政”,年號“大同”,溥儀后稱“皇帝”,年號“康德”。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國發(fā)射的兩枚原子彈的攻擊,蘇聯(lián)紅軍突襲了駐守在偽滿洲國的關(guān)東軍和偽滿洲國軍,1945年日本戰(zhàn)敗;同年的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儀在通化臨江縣(今屬白山市)大栗子溝礦山株式會社技工培養(yǎng)所(日語:鉱山株式會社技術(shù)養(yǎng)成所,今白山臨江大栗子鎮(zhèn)偽滿皇帝溥儀行宮博物館)內(nèi)舉行“退位儀式”,宣讀“退位詔書”,偽滿滅亡,之后包括溥儀在內(nèi)的偽滿戰(zhàn)犯被蘇軍抓獲,并于1950年被移交給中共政府,接受改造。
1931年“9.18”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我國整個東北地區(qū),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關(guān)東軍為占領(lǐng)中國東北而答應滿洲族請他們來幫助建立新國家的請求,而滿清的末代皇帝溥儀成為了新國家元首最佳候選。而與此同時,1932年3月9日,在日本軍隊的支持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天津順利到達東北,在長春成立了傀儡政權(quán)--“滿洲國”(日本語:まんしゅうこく) 。
“偽滿洲國”地區(qū)的居民主要有漢族、滿族、蒙族、朝族、和族等。居民按民族區(qū)分,存在等級差異,規(guī)定當?shù)氐姆侨毡酒矫窠故秤么竺缀桶酌娣?,一?jīng)發(fā)現(xiàn),以“經(jīng)濟犯”處理。而在“偽滿洲國”的日本移民大約有200萬,并未加入滿洲地區(qū)籍,仍然是日本國民。很多山東和河北的窮苦農(nóng)民在“偽滿洲國”作勞工,大多未加入滿洲籍。 1940年,“偽滿洲國國務(wù)院”編纂的《康德7年度臨時國勢調(diào)查報告》對“偽滿洲國”人口進行了統(tǒng)計。截止1940年,“偽滿洲國”的總?cè)丝跒椋?3202880人(分中國系和日本系),其中中國系人口為:40858473人,中國系統(tǒng)中的漢族人口為:36870978人(漢族占滿洲的中國系人口的90.2%,占滿洲全部人口85.3%),其余人口為 滿(滿、漢八旗后裔)、蒙古、回等民族。日本系人口:2271495人,其中日本人:819614人,朝鮮人(因為朝鮮被日本吞并,所以人口算在日本系)1450384人,臺灣漢人(臺灣被日本吞并,人口算在日本系內(nèi))1497人。另外還有第三國(3732人)以及無國籍的人口(69180人)。 “偽滿洲國”的官方應用語言包括滿語,漢語、日語。當時日本為強化對東北人民進行殖民統(tǒng)治和達到分化中華民族的目的,把漢語稱作滿語。
由于漢族人口的比重最大,所以漢語是“偽滿洲國”的主要通用語。“偽滿洲國”面向民眾的出版物、告示、契約文本、廣播、電影主要使用漢語。滿洲的官方文件、詔書、國歌均有漢、日雙語版本,電臺也有雙語廣播,而滿洲的教學、科研讀物大多使用日語。“偽滿洲國”剛“建國”的時候,所有重要文告均只使用漢語,但越往后,日語的地位越高,使用面越廣,并被確定為滿洲國的未來國語。 蒙古語的使用范圍只在蒙族分布的東北西部地區(qū),由于長期與漢族共同生活,蒙族也通用漢語,只在蒙族地區(qū)的部分告示、契約中使用漢、蒙雙語文本。朝鮮語的使用只在朝鮮族的內(nèi)部,范圍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