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解密:鳳雛龐統(tǒng)來投東吳孫權后為何棄之不用?

        2016-06-02 20:34:4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三國演義》中說起智謀之士,評價最高的當然是臥龍和鳳雛,水鏡先生司馬徽有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諸葛亮是在劉備

        《三國演義》中說起智謀之士,評價最高的當然是臥龍和鳳雛,水鏡先生司馬徽有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諸葛亮是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后才慢悠悠出山,可以說擺足了架子。同樣級別的龐統(tǒng)就比較背了,先是投曹操,然后是見孫權,最后是歸劉備。在孫權、劉備那里一開始都沒有得到重用,而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長的太丑,而這個原因,在面見孫權的時候,顯得尤為突出。

        當孫權見到龐統(tǒng)的時候,看到龐統(tǒng)“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就很不高興。為何孫權這么重視人家的長相呢?權謀背后的真三國:鳳雛龐統(tǒng)主動投奔,孫權為何堅決不用?這就要結合漢朝以來的品評人物的風氣來說了。東漢以來,品評人物有兩大標準,一個是“容止”,一個是“精神”,簡單一點來講,就是很看重一個人的外在美和內(nèi)在美。外在美人人都看得見,內(nèi)在美沒有三五個月誰又能知道呢。像諸葛亮第一眼就讓劉備動心?“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在劉備眼中,諸葛亮那就是神仙一流的人物。像東吳的前任大都督周瑜,那也是一表人才,風度翩翩,于是吳人才會稱呼周瑜為“美周郎”嘛??梢哉f,漢末魏晉以來,但凡官員,長相都至少是平頭正臉,這是品評人物,甚至是選拔官員的一項基本原則。

        于是,長相丑陋,朝天鼻,黑面孔的龐統(tǒng),不受歡迎,也就很好理解了。

        不過,孫權畢竟是一位有英雄氣質(zhì)的君主,不會完全因為長相而把龐統(tǒng)一棍子打死。

        龐統(tǒng)真正得罪孫權,是因為貶低周瑜,抬高自己。

        孫權問龐統(tǒng),平生所學,以什么學說為主?在當時,無非是儒學,法學,兵學等等。可是龐統(tǒng)卻說:“不必拘執(zhí),隨機應變?!边@個不必,孫權聽了就更加不開心了。不必就是何必,何必一定要拘泥是什么派別的學說呢?我龐統(tǒng)是無門無派,隨意應變而已。龐統(tǒng)的這句話,很明顯有輕視孫權的意思。

        但是,孫權依然忍著。

        孫權看到龐統(tǒng)這夢看重自己,就使出自己殺手锏,抬出自己的偶像周瑜來了。他問龐統(tǒng),你的學問比周瑜周公瑾怎么樣呢?

        龐統(tǒng)聽了笑著說:“某之所學,與公瑾大不相同?!饼嫿y(tǒng)的語言中沒有直接說自己如何高出周瑜,但是卻笑著回答,在一向崇敬周瑜的孫權看來,龐統(tǒng)的笑就無異于是嘲諷,無異于說周瑜算什么呢,怎么能和我相比。

        于是孫權就很不開心了,告訴龐統(tǒng),你先下去吧,等以后有機會我再用你好了。

        權謀背后的真三國:鳳雛龐統(tǒng)主動投奔,孫權為何堅決不用?于是,龐統(tǒng)知道自己沒戲了,長嘆一聲出門了。

        應該說,龐統(tǒng)的狂傲,讓他失去了施展才華的大好機會。

        但是,龐統(tǒng)在東吳出仕的機會并未斷絕。孫權說話也還留有余地,“待有用公之時,卻來相請”,以后有需要,孫權還是會來找龐統(tǒng)的。

        可是,由于魯肅的一番話,完全堵死了龐統(tǒng)在東吳的仕宦之路。

        魯肅到底說了什么,讓龐統(tǒng)受到這樣不公正的待遇呢?

        當魯肅知道孫權不準備用龐統(tǒng)時,就進去詢問原因,孫權告訴他:“狂士也,用之何益!”孫權不滿意的,是龐統(tǒng)的狂。其實,狂士未必無才,或許人家是有資格狂傲呢?比如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有人就認為諸葛亮很狂??墒菂s也有人認為諸葛亮根本不應該和管仲樂毅相比,那樣太屈才,應該和興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漢四百年的張子房相比??衽c不狂,因人而異。

        如果魯肅這么解釋,孫權未必會生氣??墒?,魯肅說了一番話,讓孫權大怒,發(fā)誓絕不用龐統(tǒng)。

        魯肅怎么說的呢?權謀背后的真三國:鳳雛龐統(tǒng)主動投奔,孫權為何堅決不用?魯肅說:“赤壁鏖兵之時,此人曾獻連環(huán)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p>

        魯肅高度評價龐統(tǒng),認為赤壁之戰(zhàn)勝利的首功當屬龐統(tǒng),沒有龐統(tǒng)獻上連環(huán)計,根本不可能取得勝利。

        可是孫權聽了這句話非常刺耳,尤其是對于“第一功”,極為反感。孫權說:“此時乃曹操自欲釘船,未必此從之功也,吾誓不用之。”孫權認為是曹操自己想要把船釘起來,和龐統(tǒng)有什么關系呢。

        其實,孫權講的話自然是有錯。龐統(tǒng)連環(huán)計的高明之處,正在于讓敵人曹操看來,連環(huán)計是有利于自己,其實長遠來看,確實重大陷阱。正如老子所推崇的“無為之治”的最高境界,明明君王實行了一些改革,但是百姓們都認為是自己要如此,一點不覺得是官府強迫自己一樣。

        但是,魯肅的話其實也有偏頗。

        赤壁之戰(zhàn)的成功(不談歷史,只談演義),有三大功勞,周瑜作為孫劉聯(lián)盟的主帥,施展苦肉計,然后用火攻大敗曹操,當然應該是第一功。諸葛亮借來東風,讓火攻之計策能夠順利實施,可謂第二功。龐統(tǒng)的連環(huán)計,讓火攻計策殺傷力更大,可謂第三功。

        我們可以反過來推理。沒有連環(huán)計,孫劉聯(lián)盟難獲大勝;沒有借來東風,孫劉聯(lián)軍無法獲勝;可是沒有周瑜江東主戰(zhàn),孫劉聯(lián)軍都注定了滅亡。

        于是,周瑜才是赤壁之戰(zhàn)第一功臣,這個觀點毋庸置疑。

        那么,魯肅為什么要歪曲事實,故意夸大龐統(tǒng)的功勞呢?權謀背后的真三國:鳳雛龐統(tǒng)主動投奔,孫權為何堅決不用?可以從兩方面設想。

        一方面是魯肅一片好心,老好人魯肅繼續(xù)扮演著老好人的角色,為了要孫權留住龐統(tǒng),夸大龐統(tǒng)的功勞,沒想到孫權聽了大怒,結果適得其反。

        一方面是魯肅用心險惡,老好人魯肅也有著奸詐的面目,故意夸大龐統(tǒng),甚至凌駕于周瑜之上,必然會激發(fā)孫權強烈不滿,然后就可以排擠走龐統(tǒng),自己獨霸江東政壇。

        兩種觀點,截然相反。但是真相只有一個。

        我不相信第一種。作為年紀輕輕,第一次見到孫權,就敢于做出江東版“隆中對”,提出孫權可以立足江東,吞并荊州,入川占據(jù)蜀地,三分天下,進而二分天下的宏偉構想的偉大政治家魯肅,不可能是目光短淺的人。魯肅不知道孫權性情?魯肅不知道掩蓋周瑜功勞會引發(fā)什么嚴重后果?

        我不相信魯肅不知道。

        但是我又不愿意相信第二種。畢竟第二種的魯肅過于陰險。

        不過,生活中也好,歷史中也好,許多我們不相信的事情,都經(jīng)常發(fā)生了并經(jīng)常發(fā)生著。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