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晚年時小時玩伴只剩一人 他為何沒有被殺?
在明朝的洪武年間,這個時候做官的人都是相當危險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就像很著名的明朝初期四個大的案件里的藍玉和胡惟庸,被殺的大臣們多達3萬多人。洪武年間的開國建功偉業(yè)的老臣們,幾乎一個沒剩下,都被殺盡。就連徐達、常遇春,如果不是早早就去世了,恐怕也難逃被殺的命運了。不過,也有一個名人,他的名字叫做湯和,一生之中做事謹慎,就榮華了一生,得了善終。
湯和,字鼎臣,按照現(xiàn)在的地理位置是安徽鳳陽人。《湯和傳》中說道:“與太祖同里闬”。這個“闬”的理解就是門的意思”,在這里說的是里巷之門。朱元璋小的時候和湯和生活在同一個小巷里。湯和從小就很有抱負,又文武雙全,小時候就是孩子王,而長大之后又身材高大,面容英俊,這足以證明湯和是個不一般的人。
據(jù)說,朱元璋農(nóng)民起事的推薦人就是湯和在郭子興起事的時候,湯和已經(jīng)因為功勞卓越成為了一個小官了。而此時的朱元璋,還是寺廟里的一個小和尚。湯和顧念兒時友情,還寫信給朱元璋,邀請他一起謀事,共享富貴。不過在明史之中,卻沒有提到這件事情。歷史上只記載了關(guān)于朱元璋“卜神”之事,書中的意思是說:
那一年,朱元璋正在寺廟里思考要不要去別的地方躲避戰(zhàn)亂。于是到菩薩面前卜卦,發(fā)現(xiàn)卜出來的走或者留下都不是很吉利。朱元璋喃喃自語道,是不是我要干件大事業(yè)了?于是再一卜卦,果然是大吉。當天晚上,朱元璋就套靠了郭子興,從其開啟了一條勝者之路。這樣的一段描繪,意思是說,朱元璋參加起事軍完全是出于自愿,而不是受到誰的指引。后來,郭子興還把他的養(yǎng)女賜給了當時的朱元璋做妻子,眾人都不服氣,但只有湯和覺得這是理所當然,湯和的表現(xiàn)讓他很是高興,從而他對湯和就頗有好感。湯和為了朱家的天下奮斗了一生,兢兢業(yè)業(yè)。那么對于這么一個老臣,朱元璋怎么就放下心了呢?史書上記載說是他為人出事及其小心,謹言慎行,小編看來不然,更多的是湯和本身就是一個聰明人。
他深知朱元璋的心思,在朱元璋殺了胡惟庸等人之后,他心驚膽戰(zhàn),知道了朱元璋忌諱他們手中的權(quán)利,所以主動提出告老還鄉(xiāng)。按理說當朱元璋聽到兒時伙伴,起事的引路人說要辭官的時候,應該挽留一下,但卻沒有,相反他很高興,還為湯和在鳳陽修筑了房子,朱元璋認為湯和是個明白人,如果朝堂之上都是湯和這樣的人,那朱元璋還會殺那么多的大臣嗎?
不過朱元璋是個心思很重的人,很多人都曾告老還鄉(xiāng),為什么還是不能逃出一死呢,因為帝王的猜忌之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湯和即使回了家還是處處小心,這才使朱元璋放下了戒心。湯和回家之后,把朝廷賞賜下來的東西都分發(fā)給了親朋好友,更是從不結(jié)交官員不過問朝政之事,也告誡自家子孫規(guī)規(guī)矩矩,從不落人把柄,這一點朱元璋相當?shù)臐M意。
湯和有個嗜好,就是愛酒如命,但從不酒后亂說,唯獨有一次,在喝酒之后,做出了表現(xiàn)功高的事情,不過,據(jù)歷史學家表示,這很有可能是裝出來的,湯和這樣做的目的,只是想讓朱元璋覺得他是一個愚蠢魯莽的人。
對于湯和總是醉酒這件事情而言,朱元璋是不是已經(jīng)看透了,這倒是無從得知。不過朱元璋的順水推舟卻做的很好,論功封賞的時候還把湯和醉酒說出的事情當做借口,其他人都峰了公爵,只有湯和被封侯。其實朱元璋這么做。只是為了殺雞儆猴罷了,試想,這么大功勞的人他朱元璋都可以只封侯,那別的人更不用說了,湯和也是個聰明的,裝出一副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樣子道謝了皇恩。可見湯和的心智非常高。
湯和告老還鄉(xiāng)之后,還被朱元璋請出來攻打倭寇,湯和所到之處,無不是好名聲,但他去絲毫沒有驕傲,更沒有戀戰(zhàn),仗一打完,立刻辭官回家。洪武23年正月初一,湯和來到朝堂之上給朱元璋叩拜,送上新年祝福,突然得了急病,口不能言,朱元璋派人把湯和送去南京,朱元璋拉起湯和的手,回憶小時候的事情,當時的湯和只能點頭,卻說不出話來了。
朱元璋也是感慨萬千,小時候的玩伴,現(xiàn)在也只是剩下湯和一個了。
洪武28年8月28,湯和去世了,當時的湯和70歲。朱元璋追封他為東甌王,謚號為襄武,埋葬在鳳陽曹山。湯和的一生就這樣完結(jié)了,正說明一時糊涂總好過太聰明。太聰明的人往往一不小心就會毀滅,但裝的了糊涂的人卻是心有大智的人,這種人往往又可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