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西漢的郅都被漢朝列侯宗室稱為蒼鷹?
西漢的郅都,曾以郎官的身份服侍孝文帝。景帝時拜為濟南太守,針對豪強目無國法、肆無忌憚的情況,郅都未遵行漢初定下的輕刑原則,而決定采取以暴制暴的酷烈手段,下令捕殺了瞯(jian)氏首領(lǐng),用嚴刑峻法打擊豪強,遠近震動,人人側(cè)目。后景帝將其升任為中尉,專管京師治安,親領(lǐng)北軍。郅都依然按照濟南時的方法行事,執(zhí)法不阿,敢于向朝廷直言進諫,從不趨炎附勢,或視權(quán)臣臉色行事。當時漢朝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民樸,畏罪自重”,犯法者多為皇親國戚、功臣列侯。而郅都“行法不避貴戚”,凡犯法違禁者,不論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懲之,以致朝廷上下,不管是文武百官還是列侯宗室對郅都又恨又懼,“見都側(cè)目而視”,背后稱他為“蒼鷹”(《史記·酷吏列傳》)。
郅都“為人勇,有氣力,公廉不發(fā)私書,問遺無所受,請寄無所聽”,常自稱:“已倍親而仕,身固當奉職死節(jié)官下,終不顧妻子矣”。他是一位為人勇敢、公正廉潔、鐵面無私、六親不認的酷吏,執(zhí)法雖不免過于嚴酷,但其人格還是可敬的。在他任雁門太守時,連匈奴也敬其高風亮節(jié)而退兵,“竟郅都死不近雁門?!毕鄠鳎倥嗽蜜ざ既讼褡骷?,但射手竟攝于郅都威名而不能中的。由于處理臨江王劉榮修建宮室侵占宗廟土地一案時得罪了竇太后,竇太后以匈奴散布的郅都盤踞雁門郡造反的謠言為借口,強迫漢景帝將郅都殺了。
漢朝列侯宗室以“蒼鷹”稱郅都,雖有喻指他執(zhí)法異常兇猛之意,但實非贊譽善喻?!吧n”只是一種顏色,“鷹”卻是一種獵人可馴養(yǎng)幫助捕食小獸和其他鳥類的猛禽,實際是把郅都視作觸動他們利益階層的酷吏。中國古代有很多嚴格執(zhí)法、不畏權(quán)貴的執(zhí)法司法官員,但往往被皇帝利用為推行某項政策的政治工具,觸犯皇室利益時又會被犧牲掉,搏擊權(quán)貴的“蒼鷹”郅都,最終也未能逃脫架鷹人之手,成就古代正直執(zhí)法司法官員的悲劇性宿命。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都對郅都有很高的評價,司馬遷論贊極表同情,說“郅都伉直,引是非,爭天下大體”,“足以為儀表”,使之名列酷吏之首。漢成帝時,大臣谷永則把郅都與戰(zhàn)國趙國的廉頗、趙奢等名將并列,譽為“戰(zhàn)克之將,國之爪牙”(《漢書·陳湯傳》),這些評價算是給了郅都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