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百家姓以“趙”為首?
記得在我上高中時有這樣一個變態(tài)的規(guī)定,要背下來三字經(jīng)和弟子規(guī)才可以參加高考。這可難壞了我們,每次一背到“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后面的就怎么也被不下來?,F(xiàn)在回想起來,百家姓為什么要以“趙”為首呢?這里面有什么含義?
宋代編寫的《百家姓》將趙姓列為全國首姓,是因為趙姓是宋朝的國姓,實際上以人口和望族排列并非如此。據(jù)專家考證,趙姓是當(dāng)今中國的第七大姓。
趙氏出自蠃姓,與秦國蠃姓同祖。趙氏的祖先是伯益,具體始祖是造父。伯益是夏朝東夷族首領(lǐng),蠃姓各支的嫡系祖先。
伯益的9世孫造父,是西周時著名的駕馭車馬的能手,傳說他在桃林一帶得到8匹駿馬,調(diào)訓(xùn)好以后獻給周穆王。周穆王配備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為他駕駛,經(jīng)常外出打獵、游玩。
有一次西行至昆侖丘,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正在這時聽到了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著急。在關(guān)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鎬京,及時發(fā)兵,平定了叛亂。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將趙城(在今山西洪洞縣北)賜給他,自此以后,造父族稱為趙氏。
還有一種說法認(rèn)為趙姓的祖先是蜚廉,蜚廉有二子,一曰惡來,惡來之后為秦;二曰季勝,季勝之后為趙。季勝的曾孫就是造父。造父六世曰奄父,為周宣王御。
奄父生叔帶,因周幽王無道,離開周王室去晉國,為晉文侯御,這樣,趙氏便進入晉國,他的后世事晉為大夫。周威烈王時,與韓、魏分晉,列為諸侯,開國君主趙烈侯(名籍)是晉大夫趙衰的后代,建都晉陽,后遷都邯鄲,戰(zhàn)國時為七雄之一。趙姓歸於以國名為氏的一類。
趙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發(fā)展繁衍。秦代,河北正定人趙佗任南海郡龍川縣令,后為南海尉,於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郡,建立南越國,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受封為南越王。此后,趙佗的子孫繁衍於今廣東、廣西一帶。
唐高宗總章年間,中原人趙端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五代時,河南上蔡人劉龍?zhí)煸趶V州建立南漢,洛陽人趙光裔、光逢、光胤兄弟三人因此而在南海安家。
元兵攻陷杭州后,南宋末代皇帝帝遷於崖山(在廣東新會縣南大海中),不久兵敗,帝沉海而亡,南宋宗室趙氏散逃至澎湖,潮陽等地,后在閩、粵一帶發(fā)展繁衍。
從清康熙年間開始,閩、粵趙氏陸續(xù)有人遷居臺灣,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於歐美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qū)。
由於秦漢以來,尤其是唐宋以后,趙氏遍布江南、嶺南各地,加之南宋趙氏政權(quán)統(tǒng)治淮河、秦嶺以南的半壁河山長達150多年,所以,目前趙姓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較高。
趙氏不僅是漢族大姓,而且在長期多次的民族大融合中還有不少人融入北方的匈奴族和南方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中.
原來百家姓以“趙”為首還有這么多含義。其實我覺得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宋代編制的百家姓將趙排在了首位。宋朝的皇帝可是姓趙的,自然要把自己的姓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