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恐龍滅絕之謎 并非由于奇科蘇盧布隕石撞擊

        2017-03-20 14:24:2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恐龍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的一類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大部

        恐龍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的一類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大部分恐龍已經(jīng)滅絕,但是恐龍的后代——鳥類存活下來,并繁衍至今。恐龍最早出現(xiàn)在約2億4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于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所發(fā)生的中生代末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铸堊罱K滅絕于63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古新世。

        科學界流行的看法認為,6500萬前撞擊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一塊巨大隕石,導致了恐龍的滅絕。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凱勒最近說,地質(zhì)分析表明這次撞擊與恐龍滅絕在年代上不吻合。

        凱勒日前于正在新奧爾良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議上說,外來天體撞擊可能是恐龍滅絕的原因之一,但真正給了恐龍致命一擊的,可能并不是形成墨西哥“奇科蘇盧布”隕石坑的那次撞擊,而是一次人們尚不了解的撞擊事件。

        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奇科蘇盧布”隕石坑,被認為是一個類似小行星的天體撞擊地球的遺跡,最近十多年來一直被科學家們視為支持恐龍滅絕“外來天體撞擊”假說的確鑿證據(jù)。早先研究顯示,形成“奇科蘇盧布”隕石坑的這次撞擊,發(fā)生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第三紀交界時期,與恐龍絕跡時間吻合。科學家們由此推測,這次撞擊導致了包括恐龍在內(nèi)的很多地球物種大規(guī)模滅絕。

        但在2004年,凱勒等人對從“奇科蘇盧布”隕石坑中部地表以下約1500米深處鉆取出的芯樣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該隕石坑形成時間比白堊紀-第三紀交界時期要早30萬年左右。這一發(fā)現(xiàn)對“奇科蘇盧布理論”是一個打擊,不過有科學家對凱勒等人所取樣本是否能準確反映撞擊發(fā)生年代表示懷疑。

        為了平息爭論,今年3月,凱勒等人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布拉索斯河谷地區(qū)羅斯巴德鎮(zhèn)地表50米以下鉆取了3份芯樣,以提取地球物種大滅絕時的沉積物樣本。布拉索斯河谷地區(qū)被認為是研究形成“奇科蘇盧布”隕石坑的那次天體撞擊影響的最佳地點。

        在一份長2米的樣本中,凱勒等人發(fā)現(xiàn)導致“奇科蘇盧布”隕石坑形成的那次天體撞擊而噴射出的玻璃沉積物,在地質(zhì)年代上與在大滅絕中滅絕的生物化石相差30萬年,再一次向“奇科蘇盧布理論”提出質(zhì)疑。樣本中有一層厚2厘米的斑脫土,這是一種結(jié)構(gòu)發(fā)生改變的自然玻璃成分,來自形成“奇科蘇盧布”隕石坑的天體撞擊所產(chǎn)生的噴射物質(zhì)。斑脫土層之上,是厚50厘米、來自由撞擊引發(fā)海嘯的沉積物。這兩層沉積物之上,是厚1.2米的碎石層,即大滅絕時死亡的小型動植物化石。

        凱勒表示,新發(fā)現(xiàn)是“奇科蘇盧布理論的致命硬傷”,科學家們應當在真正導致大滅絕的天體撞擊隕石坑旁開展科學研究。

        凱勒等人認為,恐龍和同時期其他一些物種的滅絕,很可能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比如說,在比白堊紀-第三紀交界時期更早的時期,地球上火山噴發(fā)活動就開始活躍,地球氣候變暖,給生態(tài)系統(tǒng)帶來壓力。白堊紀-第三紀交界時期地球所受的外來天體撞擊,與火山噴發(fā)活動一起,給了恐龍致命的最后一擊。不過,這最后一擊可能不是形成“奇科蘇盧布”隕石坑的更早的那次外來天體撞擊,而是白堊紀-第三紀交界時期,在其他地方發(fā)生的、尚未得到證實的外來天體撞擊事件。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