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日本武士恐怖的切腹文化
切腹從日本平安時代就廣泛流傳的。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幾百年后,切腹會成為日本武士道最崇高的死亡方式。那么,切腹是日本武士獨有的文化嗎?
永祚元年(西元989年),權傾一時的藤原家出了一個無惡不作的大盜叫藤原義,在一個陰冷的夜晚被官兵包圍,走投無路。只見他袒胸露腹,膝上橫著一把太刀,正悠閑地吹著一支綠簫,卻無人識得曲名。
一曲吹罷,藤原義舉起太刀,用力插入自己的腹部,橫向一字切開,然后用刀尖挑出自己的內(nèi)臟拋向官兵,情形慘不忍睹。藤原義便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切腹,犯了死罪時,人們認為切腹是比斬首要光榮很多的死法。二戰(zhàn)結束時,日本陸軍大將阿南惟幾就是第一個切腹自盡的日軍高級將領。切腹是日本武士獨有的文化嗎?
切腹的動機可以有很多種,比如戰(zhàn)敗,引咎,死諫,自我犧牲,保存名譽,甚至還有純粹為了樹立名聲和用切腹為子孫換取利益的。
切腹一般是在肚子上橫拉一刀,也有拉兩刀三刀的,不過肉體上承受的痛苦實在太大,一般拉不過第二刀,后來又發(fā)明了十字切腹法,橫豎兩刀,刀口要平直光滑,不能有皺褶。而且死時對尸體還有要求,只能前俯,不能后傾,膝蓋要并攏,不能分開。這些繁瑣的禮儀都代表著武士們的光榮。切腹是日本武士獨有的文化嗎?
由于切開腹部并不能致人立即斃命,切腹者需要遭受巨大的生理痛苦,所以武士們切腹時還需要一個重要的角色——介錯人。
介錯人的責任就是當切腹者完成切腹之后,馬上砍下他的頭顱,使其少受痛苦。但人們通常認為斷頭是不吉利的,所以高明的介錯人能將力道把握得十分精準,一刀砍下后讓頭顱跟身體還有一絲頸皮連著。切腹是日本武士獨有的文化嗎?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看在外國人眼中是十分震撼的,那么切腹是日本獨有的嗎?
中國的《左傳》和《莊子》中都記錄了一個萇弘化碧的故事,萇弘是周敬王的大夫,曾為孔子之師,后遭陷害流放蜀地,為證清白,萇弘剖腹而死,三年之后,其血化為碧玉。
《戰(zhàn)國策》和《史記》中記載了聶政刺韓王的事情,聶政在刺殺韓傀之后,用劍毀面挖眼,剖腹挑腸而死。
切腹是日本武士獨有的文化嗎?梁啟超在《中國之武士道》中,就曾描述了武士道精神并非日本獨有,而是源自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士兵的精神。這種精神在后來的中日文化交流中傳到了日本,與本國文化相結合,才誕生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