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龍到底該不該殺?毛文龍紀念詩詞
毛文龍是明朝后期,坐鎮(zhèn)遼東,抗擊后金軍隊的大將。他從嶄露頭角開始,便常常在戰(zhàn)爭中戰(zhàn)勝后金軍隊。他像是一只猛虎,穩(wěn)穩(wěn)的扼住狹窄的山道,使得后金的官兵不得通過。
在坐鎮(zhèn)東江之時,取得鎮(zhèn)江大捷,一道由袁可立設計的海上防線,在毛文龍手上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有效的阻止了敵人對大明朝領土長驅直入的騷擾 。
后來明軍與清軍發(fā)生寧錦大戰(zhàn),正是因為毛文龍襲擊昌城、遼陽,才迫使了后金再次回師。而袁從煥也在“寧錦大戰(zhàn)”以后為他請功:“孰知毛文龍徑襲遼陽,旋兵相應,使非毛帥搗虛,錦寧又受敵矣!毛帥雖被創(chuàng)兵折,然數年牽制之功,此為最烈!”
毛文龍緊緊咬住了后金這條大虎的尾巴,像是一顆堅韌不拔的釘子,用著清軍眼中的“弱兵”,阻擋了后金官兵南下的步伐。當時的后金人對于毛文龍可謂是恨極惡極,整日里都想將毛文龍活捉,十倍報之。就是這樣一個有效阻止后金侵擾明朝的大將,沒有死在四人手里,最后卻死在了自己人手 下。
作為毛文龍上司的袁崇煥,后來以十二條罪狀,將毛文龍捉拿斬殺。袁崇煥斬殺毛文龍事件,因為其極大的影響,使得后世人一直存在著極大的爭論。毛文龍到底該不該殺?
認為不該殺的人,大抵都是這樣的原因。從毛文龍的功績上講,他對于后金軍隊的遏制是絕對的,只看幾個大戰(zhàn)役就足以看見他作為一名將領的出色之處。而毛文龍原上司袁可立設置的海上防線,也在毛文龍手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在袁可立斬殺毛文龍三個月后,三個月后就發(fā)生了女真軍兵臨京都城下的“己巳之變”——后金約十萬精兵繞道內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迫明都北京。三年以后,海上防線徹底崩潰,后金軍隊由此可長驅直入,直抵關隘。
甚至在斬殺看毛文龍后不久,孔有德、耿仲明率部投降清太宗皇太極,成為日后清軍強大的武裝部隊。這可說是袁崇煥殺毛文龍始料未及的后果。
當時明朝劉宗周上疏,以為“己巳之變,坐誤國者,袁崇煥一人。小人競修門戶之怨,異己者概坐以崇煥黨”。
而贊成袁崇煥斬殺毛文龍的人,是這樣認為的。毛文龍的確在抗擊后金官兵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其人驕橫跋扈,不聽上級指揮,甚至很多時候到了罔顧王法的地步。這樣一個不安定因素,要是他們是毛文龍的上級,也會想辦法將其除去。
而且毛文龍貪斂軍餉,殺遼東平民冒敵充公,不服上級管教,獨占一方,怎么都有點割據軍閥的特點。所以很多人猜測,毛文龍當時雖然表面上還服從明朝管教,但未必沒有想要割據一方的心思。而且后來還出現了許多毛文龍與清朝書信往來,結合他叛敵的部下,很有可能毛文龍本人早已有了這 種心思。
毛文龍沒有叛敵是肯定的,但是說他沒有錯也不對,畢竟一個不服上級管教的將領,哪個上級都不會喜歡。所以毛文龍此人該殺不該殺,全看各位看官個人喜好,小編并不能給個正確的判定,只有將各方理由擺出來,作為判斷依據。
毛文龍死后,后世有人為其寫詩祭奠。
《寄東江毛總戎文龍》——錢謙益
鴨綠江頭建鼓旗,間關百戰(zhàn)壯軍威。
青天自許孤忠在,赤手親擒叛將歸。
夜靜舉烽連鹿島,月明傳箭過鼉磯。
紛紛肉食皆臣子,絕域看君臥鐵衣。
《挽毛大將軍詩》——吳國華
昨夜營星色黯然,訃音忽向路人傳。
但嗟韓信成擒日,不見蒙恬御敵年。
功業(yè)已沉沙磧雨,精靈猶鎖海門煙。
好收戰(zhàn)骨鴟夷里,歸葬西湖岳墓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