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太平軍北伐究竟是不是失誤?
領導太平軍北伐的是誰
太平軍北伐是發(fā)生在1853年5月至1855年4月之間的一場戰(zhàn)爭,太平軍北伐軍從天京浦口出發(fā)一路高歌猛進,僅僅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就打到了天津靜海和獨流一帶,前鋒部隊甚至是到達了天津楊柳青,領導太平軍北伐的是誰?領導太平軍北伐的是驍勇善戰(zhàn)的太平軍將領林鳳祥和李開芳,這二位是太平軍出了名的猛將。下面介紹一下這兩位的情況。
林鳳祥,1825年生于廣西桂平一個貧苦壯族農民家庭,由于自幼喪母,其父憐愛未加檢束,以致放蕩不羈。少年之時,但遇不平事,就挺身相助。1851年參加了金田起義,是金田起義結拜的四十盟兄弟之一,因為驍勇善戰(zhàn)被逐漸的提拔起來成為了太平軍的重要將領,1853年5月受命領導太平軍北伐軍進行北伐,從此踏上了北征的路途。后來一直打到了天津靜海和獨流一帶,給清政府以極大的威脅,但是遭到清政府重兵圍剿,在連鎮(zhèn)被捕,并且被殺害,犧牲的時候年僅30歲。
李開芳,廣西郁林州人,生于哪一年不是很清楚,與林鳳祥齊名,壯族。因為英勇善戰(zhàn)被逐漸的提拔成為了太平軍的主要將領,1853年5月受命與林鳳祥一起率領太平軍北伐軍進行北伐,后來在連鎮(zhèn)與林鳳祥分開,林鳳祥死守連鎮(zhèn),李開芳則率領六百余騎兵進駐高唐,后來從高唐突圍去了荏平縣馮官屯,在馮官屯與清軍進行了殘酷的戰(zhàn)斗,最終在突圍的時候被俘,后來在北京被凌遲處死。
太平軍北伐是失誤嗎
太平軍北伐是太平天國運動中的一次戰(zhàn)略進攻,是在太平軍定都南京之后對清政府進行的一次大規(guī)模的進攻,這次北伐太平軍派出了自己的兩萬精銳部隊,希望可以奪取清政府的都城北京。太平軍北伐是失誤嗎?實際上太平軍北伐確實是一個重大的戰(zhàn)略失誤,下面就分析一下。
首先從太平軍從太平軍當時的形勢來看,太平軍北伐確實是屬于一種戰(zhàn)略失誤。太平軍在1853年3月19日占領南京,并且將南京定為自己的都城,1853年5月北伐軍從揚州出發(fā)開始了北伐。太平軍定都南京的時候雖然形勢對太平軍來說是一片大好,但是太平軍還是存在著很大的隱患的,當時的清政府在南方的勢力相當的大,對太平軍的圍剿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太平軍的根基并不穩(wěn)定,在自己的大本營還沒有鞏固好的情況下,貿然的派出自己的精銳部隊在沒有后勤補給的情況下進行遠征實在不是一個明智之舉。
再者,太平軍北伐實實在在的是一場孤軍深入的戰(zhàn)爭,對于孤軍深入的作戰(zhàn)部隊來說,應該具備長途奔襲的特點,這樣可以機動性的作戰(zhàn),可以迅速的轉移陣地,并且能夠在戰(zhàn)爭中及時的補給損失的兵員和消耗掉的糧草,但是很不幸的是太平軍的北伐軍明顯的不具備上述特點,所以這樣一支軍隊孤軍深入,其結果必然是不妙的。
太平軍北伐是失誤嗎?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太平軍北伐確實是一個不小的失誤,這場戰(zhàn)略進攻的失誤直接造成了北伐軍全軍覆沒。
太平軍北伐時間
1853年太平軍攻占了南京,進入南京城之后太平軍宣布定都南京,國號太平天國,當時的太平天國運動達到了鼎盛時期,當時一片大好的形勢使得太平天國的領導人盲目樂觀,于是派出了太平天國的精銳部隊進行北伐,想要奪取北京。但是太平軍北伐最終以全軍覆沒告終。
1853年春天太平軍攻占了南京,并且定都南京,定國號為太平天國,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高潮時期,這一時期太平天國攻城略地,聲勢浩大,可謂是所向披靡,正是在這種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之下,太平天國的領導層想要推翻清政府,奪取清政府的天下,于是1853年5月太平天國派出了兩萬人的精銳部隊進行北伐,北伐軍由林鳳祥、李開芳領導開始了聲勢浩大的太平軍北伐。
北伐軍在剛剛開始的時候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一直打到了天津附近,清政府大為震動,派出僧格林沁和勝保前去圍剿北伐軍,北伐軍面對著數倍于自己的敵人又加上軍事物資的缺乏,漸漸的顯露出敗相。最后經過兩年的艱苦戰(zhàn)斗,林鳳祥和李開芳分別在連鎮(zhèn)之戰(zhàn)和馮官屯之戰(zhàn)中被清軍打敗之后俘虜,最終被清政府殺害,太平軍北伐軍全軍覆沒。林鳳祥李開芳被俘的時間分別是1855年正月十九和1855年四月十六。兩位將領的被俘標志著太平軍北伐的失敗。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太平軍北伐時間為1853年5月至1855年4月。
太平軍北伐和國民革命軍北伐
太平軍北伐和國民革命軍北伐都是由定都南京的政府下令開始的北伐,太平軍北伐是太平天國政權組織的目的在與推翻清政府的北伐,而國民革命軍北伐是國民政府組織的旨在反帝反封建運動的一次北伐,太平軍北伐最終以失敗告終,而國民革命軍北伐最終在形式上完成了對全國的統(tǒng)一。下面詳細的對比一下太平軍北伐和國民革命軍北伐。
首先從北伐的性質來看兩者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太平軍北伐目的在于推翻清政府,而國民革命軍北伐具有反帝反封建運動的雙重任務。
再者,從結果來看太平軍北伐最終全軍覆沒,而國民革命軍北伐取得了勝利。
第三點,從參與北伐戰(zhàn)爭的的力量來看,太平軍北伐主要是太平天國運動中的農民,并沒有進行積極的宣傳,沒有發(fā)動起北方民眾。而國民革命軍北伐之中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合作之下,發(fā)動起了各方面的力量,積極的進行了宣傳,并且還發(fā)表了北伐宣言,宣布了北伐的目的在于反帝反封建,并且得到了蘇聯的大力支持,因此太平軍北伐全軍覆沒,國民革命軍北伐取得了勝利,在形式上統(tǒng)一了全國。
第四點,從兩次北伐的意義和影響來看,太平軍北伐是從1853年5月至1855年4月,時間長達兩年,轉戰(zhàn)地域多大六個省市,大大的打擊了清政府的腐敗統(tǒng)治,但是缺點是并沒有積極的宣傳自己的主張,沒有發(fā)動起受壓迫的群眾。國民革命軍北伐從1926年至1927年之間國民革命軍進行的北伐,這次北伐聲勢浩大,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高潮,最終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勢力,使得國民革命政府取得了形式上對全國的統(tǒng)一,國民黨政府成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