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考古發(fā)現 金箔墻皮展現1700年前世俗生活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陳凌教授帶領的考古隊,在新疆南部的新和縣通古斯巴什古城東北部的發(fā)掘工作中獲得重大發(fā)現。
“我們在古城發(fā)現了貼有金箔的墻皮,貼金塑像殘塊、佛塔頂部的塔剎等?!标惲枵f,從出土的遺物推測,該城的始建年代應在距今1700年左右的魏晉(公元3~4世紀)時期。
通古斯巴什古城位于新和縣城西南44公里渭干鄉(xiāng),古城現存面積約5.7萬平方米,方形,用土坯砌成。墻基寬約4~8米,墻體殘存最高可達7米。古城四面有馬面,四角有角樓。
陳凌介紹:發(fā)掘區(qū)域為古城的北甕城,面積約800平方米。通過局部鉆探,發(fā)現通古斯巴什古城地層堆積超過5米。
“這說明該城文化堆積深厚,延續(xù)使用時間長。部分遺址進行過多次改造、利用,先后有多層房址堆積。由于經過多次改建和后代破壞,遺址殘損嚴重,發(fā)現有金箔墻皮的居址在古城內的東北角?!?/p>
記者看到貼有金箔的墻皮殘片,薄如信紙的金箔熠熠閃亮,顯示出高超的金箔打制工藝。墻皮呈微小的細波紋,似為專門制作,類似今天裝修用的壁磚。
“能住在這樣一個貼金的房子里的人,大概非富即貴了?!标惲枵f,“這處房址是什么性質,曾經是什么人居住和使用,都是值得追問的話題?!?/p>
一件約40厘米長的木雕塔剎讓陳凌如獲至寶,“這是佛塔的頂部建筑殘存,很可惜不見佛塔,塔剎的頂部也有焚燒過的痕跡,這是因為新的房址就在原有的房址焚燒后建設?!标惲枵f。
在這里出土的古代錢幣,除唐代“建中通寶”外,還有不少漢代的五銖錢?!拔覀冞€發(fā)現了紋飾圖案精美的陶片、木刻、釉陶和玻璃器皿殘片,我們推測可能與波斯有關。”陳凌說。
“根據目前出土的遺物推測,該城的始建年代可以追溯至魏晉時期。由此也就引發(fā)了這座古城自始建以來延續(xù)至唐代到底是什么性質,新和縣在漢—唐時代究竟處于怎樣的地位,這么一個規(guī)模巨大的古城反復利用又說明了什么等一系列問題。我們將在未來的工作中不斷地尋找和探索答案?!标惲枵f。
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平定龜茲(轄境相當于今新疆輪臺、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新和六縣市),將安西都護府建于龜茲,并在天山以南的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城修筑城堡,建置軍鎮(zhèn),由安西都護兼統(tǒng),史稱“安西四鎮(zhèn)”。更早的公元前60年,西漢中央政權在今新疆輪臺縣境內設西域都護府。通古斯巴什古城即在今輪臺縣以西百余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