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溥儀不會成有作為的皇帝 這里有三大原因
1967年10月17日,初秋時節(jié)的一個尋常日子。北京首都醫(yī)院,61歲的溥儀因腎癌醫(yī)治無效逝世。這意味著,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皇帝,成為了人們永遠的回憶。
溥儀命運多戕。他3歲登基做皇帝,6歲就宣布遜位;11歲又被張勛等一幫遺老遺少擁護上臺,11天后就灰溜溜地被趕下臺;28歲時,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成為偽滿洲國的皇帝,11年后,日本戰(zhàn)敗,偽滿洲國覆滅,溥儀被蘇聯(lián)紅軍抓獲、羈押,1950年被移交中國政府,以戰(zhàn)俘的身份接受了10年的思想再教育與勞動改造。
如果時光倒流,溥儀有沒有機會成為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呢?
首先,要成為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個人能力不可或缺。舉凡秦始皇嬴政、漢太祖劉邦、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這些開國皇帝,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光義這些中興之帝,無一不是勵精圖治、胸懷大志、聰穎過人、文武雙全,具備杰出的政治才能和管理能力。
這些優(yōu)秀皇帝必備的能力,溥儀統(tǒng)統(tǒng)沒有。
溥儀根本就是一個不思進取、碌碌無為的紈绔子弟。在幼年時代,他讀書極不用功,經(jīng)常裝病不上課。實在找不到借口了,就傳令給老師放假。老師放假,他也放假,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不讀書干什么?溥儀整天玩弄蛐蛐、螞蟻、蚯蚓。俗話說,“玩物喪志”。溥儀心中一點可憐的志向,想必都被這些玩意兒給磨光了吧。
溥儀甚至連自食其力的能力都沒有。從小在宮中長大的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導(dǎo)致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他到晚年后,還不會洗衣服,分不清糧票和錢,到食堂買飯時,就一把把糧票錢票都掏出來,讓食堂師傅自己去挑。
一個優(yōu)秀皇帝,怎么可能沒有敏銳的政治眼光呢?李淵能在群雄并起的隋朝末年毅然起兵、趙匡胤能在周世宗柴榮駕崩之后迅速率領(lǐng)大軍回師京城奪取政權(quán),無一不證明,一個優(yōu)秀皇帝,當然能夠在波詭云譎的時代用一雙慧眼看出歷史的走向,從而把握稍縱即逝的機會,一擊而中。
溥儀則相反。我們知道,除了第一次當皇帝,溥儀才3歲,無法作出選擇之外,他其余兩次當皇帝,都在錯誤的時間選擇了錯誤的支持者和隊友。第二次當皇帝,選擇了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張勛;第三次當皇帝,選擇了侵略中國領(lǐng)土的日本人——那可是在中國無惡不作罪惡滔天的日本人啊。押寶押錯,輸錢;政治站邊站錯,輸?shù)目墒巧砑颐\啊。
這種目光短淺之輩,莫說當有作為的皇帝,就是當一個地方軍閥,能夠活到第二集也是他運氣足夠好。
其次,要在軍閥混戰(zhàn)的時期,當上皇帝,怎么可能沒有自己的軍隊呢?
這幾天,我正在看《權(quán)力的游戲》。在第二季中,“龍之母”丹妮莉絲來到魁爾斯城,十三巨子之一的札羅力排眾議收留了丹妮莉絲一行。札羅提出,只要丹妮莉絲和他結(jié)婚,將拿出一筆巨大的財富資助丹妮莉絲奪取鐵王座。
丹妮莉絲很心動。但是她的護衛(wèi)喬拉極力勸阻了她,他說了四個字:“自力更生?!眴汤つ堇蚪z打造一支真正屬于自己的軍隊。
溥儀就沒有一支真正屬于自己的軍隊。不但沒有軍隊,他甚至連一個可以保護自己的衛(wèi)隊都沒有,這場游戲怎么玩?所以,自始自終,溥儀都是充當傀儡的角色。
溥儀在偽滿洲國時,一度想組建自己的武裝部隊。他以從天津帶來的十幾名保鏢為基礎(chǔ),從北京的皇族及滿族子弟和內(nèi)蒙的王公子弟中招募來2、300名青年,編為三個隊,當時稱作“護軍”。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根本就無法形成威脅的“護軍”,也不被日本人接受。最終,日本人找了一個借口,將溥儀的“護軍”解散了。
最后,溥儀生活的時代環(huán)境,根本就不允許皇帝的出現(xiàn),談何“有作為的皇帝”?
溥儀生活在20世紀初、中期。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就是孫中山先生所言“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時代。
什么是“天下大勢”?那就是民主共和的大勢。在那個時代,經(jīng)過辛亥革命的洗禮和熏陶,民主共和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飽受封建制度殘害的人民,早已將帝制扔到垃圾堆,怎么可能從垃圾堆里揀出來,讓人民再次接受呢?
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比溥儀能干一萬倍的袁世凱,哪怕他擁有強大的力量,只要敢突破底線,去干登基當皇帝的事情,就免不了轉(zhuǎn)眼間土崩瓦解,獲得身敗名裂的結(jié)局。袁世凱如此,比他差遠了的溥儀,怎么會例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