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揭秘柯慶施之死 并非死于肺癌或“謀殺”

        2017-03-07 11:47:4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1958年3月8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開中央有關(guān)部門負責人和各省市、自治區(qū)黨委第一書記參加的工作會議,史稱“成都會議”。 毛澤東在會

        1958年3月8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開中央有關(guān)部門負責人和各省市、自治區(qū)黨委第一書記參加的工作會議,史稱“成都會議”。

        毛澤東在會上講話,談及個人崇拜問題,提出了“兩種崇拜”的觀點。他說:

        個人崇拜有兩種:一種是正確的。如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正確的東西,我們必須崇拜,永遠崇拜,不崇拜不得了……一個班必須崇拜班長,不崇拜不得了;另一種是不正確的崇拜,不加分析,盲目服從,這就不對了。反對個人崇拜的目的也有兩種,一種是反對不正確的崇拜,一種是反對崇拜別人,要求崇拜自己。

        其實,馬克思主義是反對一切個人崇拜的,根本不存在所謂“正確”的“個人崇拜”。 “兩種崇拜”觀本身就違背了馬克思主義。

        然而,就在這次會議上,“凡事‘左’三分”的柯慶施“緊跟”毛澤東,說出了這么一段“名言”:“我們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我們服從毛主席要服從到盲從的程度?!?/p>

        正可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聭c施如此獻媚取寵的話,居然博得了毛的歡心。曾任毛澤東通訊秘書的李銳告訴筆者,當時他聽了柯慶施的話,感到非常震驚。(2010年5月13日筆者在北京采訪毛澤東秘書、94歲的李銳老。)

        就吹捧毛而言,柯慶施其實比林彪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時,正處于“大躍進”歲月,柯慶施還有一句“名言”:“共產(chǎn)黨員不說三分大話不算數(shù),有三分大話,七分可靠就行了?!闭沁@一類“大話”,刮起了1958年的浮夸風(fēng)。

        就在成都會議之后兩個月── 195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舉行八屆五中全會,經(jīng)毛澤東提議,增選林彪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增選柯慶施為政治局委員。

        也就在這一年,張春橋經(jīng)柯慶施提議,晉升為中共上海市委常委。

        據(jù)陳丕顯之子陳小津告訴筆者,柯慶施那句“名言”,其實是當年陳公博對汪精衛(wèi)說的,周佛海在抗戰(zhàn)前曾吹捧汪精衛(wèi)說:“相信主義要做到迷信的程度,服從領(lǐng)袖要做到盲從的程度?!笨聭c施只是把“汪主席”換成了“毛主席”而已。陳小津以為,這樣的話只有張春橋才可能知道,提供給柯慶施。

        柯慶施千方百計取悅于毛,陳云敏銳地覺察到這一點。1980年11月,陳云兩次對《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起草小組的胡喬木等人談起毛澤東,提到了柯慶施:

        毛主席的錯誤,地方有些人,有相當大的責任。毛主席老講北京空氣不好,不愿呆在北京,這些話的意思,就是不愿同中央常委談話、見面。他愿意見的首先是華東的柯慶施,其次是西南,再其次是中南。(《胡喬木談中共黨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那“來勢非常厲害”的病,是什么???在當時,不僅柯慶施患肺癌屬于“絕密”,就連死于什么病,也是“絕密”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柯慶施之死漸漸被人們淡忘。但是,當報刊上提及他的時候,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總是稱他為“毛主席的親密戰(zhàn)友”、“毛主席的好學(xué)生柯慶施同志”。

        為“女客人”提供基地

        柯慶施不僅盡力取悅毛澤東,而且還盡力為“女客人”提供基地。

        就在柯慶施提出“大寫十三年”之后,引起了“女客人”的注意。1963年2月下旬,“女客人”又一次南下,來到上海。所謂“女客人”,是上海市政府交際處給第一夫人江青的代號。江青在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演藝界活躍過一陣子,對上海非常熟悉。她喜歡住進上海市中心的錦江飯店。她把柯慶施請到了錦江飯店。

        “我支持‘大寫十三年’!”江青當面恭維柯慶施,“柯老,我們對文藝界的看法,可以說完全一致!”

        “我們的見解一致,是因為我們都是以主席的思想作為準則?!笨聭c施說了一句非常得體的話。

        江青說:“我來到上海,覺得非常親切。上海的‘氣氛’比北京好多了!我要把上海當作‘基地’!”

        在柯慶施的支持下,江青在上海建立了“基地”——“大批判”基地和“樣板戲”基地。

        1966年11月28日,江青在首都文藝界大會上講話時,說及自己的“認識過程”,強調(diào)了“柯慶施同志的支持”:

        我的認識過程是這樣的:幾年前,由于生病,醫(yī)生建議要我過文化生活,恢復(fù)聽覺、視覺的功能,這樣,我比較系統(tǒng)地接觸了一部分文學(xué)藝術(shù)。首先我感到,為什么在社會主義中國的舞臺上,又有鬼戲呢?然后,我感到很奇怪,京劇反映現(xiàn)實從來是不敏感的,但是,卻出現(xiàn)了《海瑞罷官》、《李慧娘》等這樣嚴重的反動政治傾向的戲,還有美其名曰“挖掘傳統(tǒng)”,搞了很多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東西。在整個文藝界,大談大演“名”、“洋”、“古”,充滿了厚古薄今,崇洋非中,厚死薄生的一片惡濁的空氣。

        我開始感覺到,我們的文學(xué)藝術(shù)不能適應(yīng)社會主義的經(jīng)濟基礎(chǔ),那它就必然要破壞社會主義的經(jīng)濟基礎(chǔ)。這個階段,我只想爭取到批評的權(quán)利,但是很難。第一篇真正有分量的批評“有鬼無害”論的文章,是在上??聭c施同志的支持下,由他組織人寫的。

        江青所說的“第一篇真正有分量的批評‘有鬼無害’論的文章”,發(fā)表于1963年5月6日、7日上?!段膮R報》,題為《“有鬼無害”論》。作者的名字是完全陌生的“梁壁輝”。顯然,這是一個筆名,據(jù)柯慶施秘書吳云溥及《“有鬼無害”論》責任編輯唐振常向筆者透露,筆名源于“大筆一揮”,寫此文時頗費思索,“揮了兩筆”,“梁壁輝”亦即“兩筆揮”的諧音。

        “梁壁輝”是誰的筆名?華東局宣傳部部長俞銘璜也!俞銘璜在發(fā)表了《“有鬼無害”論》之后半年,便病逝了,年僅47歲。吳云溥告訴筆者:“俞銘璜瘦而干癟,但極有文才。”

        又據(jù)柯慶施另一位秘書蔣文杰回憶:“(1958年5月)在去北京開會之前,柯慶施的發(fā)言稿已寫好。這一稿是張春橋的手筆。(主題是批判經(jīng)濟建設(shè)領(lǐng)域里的‘少慢差費’—— 作者注)到北京后,柯慶施改變主意,放棄張春橋起草的發(fā)言稿。從江蘇代表團找來俞銘璜,另起爐灶,重寫一稿。題目是《勞動人民一定要做文化的主人》。俞銘璜確是快手、高手,僅用三四天時間,就趕出來了?!睆氖Y文杰的回憶中可以看出,當時俞銘璜與張春橋同為柯慶施手下的“兩支筆”。

        在俞銘璜病重、去世期間,柯慶施讓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張春橋接替俞銘璜。從此江青倚重張春橋,幫助她抓“樣板戲”。就連西皮、二黃也分不清楚的張春橋,只好“臨時抱佛腳”,成天守在電唱機、錄音機旁,閉著雙眼,歪著腦袋,用手在膝蓋上打著拍子,聽京劇錄音,人稱“京劇書記”。

        1964年6月5日至7月31日,京劇現(xiàn)代戲觀摩演出大會在北京舉行期間,江青大出風(fēng)頭,在大會上發(fā)表了主旨演講《談京劇革命》,一句也不提北京市委,卻三次表揚了上海市委,亦即表揚柯慶施:“上海市委抓創(chuàng)作,柯慶施同志親自抓。各地都要派強的干部抓創(chuàng)作。”“上海的《智取威虎山》,原來劇中的反面人物很囂張,正面人物則干癟癟。領(lǐng)導(dǎo)上親自抓,這個戲肯定是改好了?!薄坝械耐緦τ诟愠鰜淼某善凡辉敢庠俑模@就很難取得較大的成就。在這方面,上海是好的典型,他們愿意一改再改,所以把《智取威虎山》搞成今天這個樣子。”

        后來在“文革”中,張春橋當著紅衛(wèi)兵的面,也曾這樣談及:“1963年在上海舉行的華東地區(qū)話劇觀摩演出,是與京劇革命相呼應(yīng)的。那次匯演,是在柯慶施同志的領(lǐng)導(dǎo)下、江青同志的關(guān)懷下舉行的?!?/p>

        在上?!盎亍弊ァ皹影鍛颉钡耐瑫r,江青抓“大批判”——批判吳晗的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早在1962年7月6日,她在北京看了京劇《海瑞罷官》,就認為問題嚴重。不久,在跟中宣部、文化部四位正副部長談話時,她提到了要批判吳晗的《海瑞罷官》。部長們竟充耳不聞,仿佛沒有聽見似的。她向來是個一不做、二不休的女人。她看準了《海瑞罷官》,那就絕不會輕易放過。遺憾的是,她只能靠嘴巴進行“批判”。她必須物色“筆桿子”作為她的刀筆吏,替她捉刀。

        江青繼續(xù)求助上海??聭c施依然推薦張春橋。張春橋?qū)﹦∈峭庑?,對“大批判”卻是行家里手。照理,這位宣傳部長完全可以獨力承擔江青交給的重任。不過,張春橋心眼頗多,不像俞銘璜那般直來直去。張春橋知道這次交辦的任務(wù)來頭不小,牽涉頗廣頗深,他寧可退居幕后指揮,向江青另薦上海一位“青年文藝評論家”姚文元。江、張、姚就這樣開始秘密“合作”,炮制那篇揭開“文革”大幕的“宏文”——《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那“來勢非常厲害”的病,是什么?。吭诋敃r,不僅柯慶施患肺癌屬于“絕密”,就連死于什么病,也是“絕密”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柯慶施之死漸漸被人們淡忘。但是,當報刊上提及他的時候,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總是稱他為“毛主席的親密戰(zhàn)友”、“毛主席的好學(xué)生柯慶施同志”。

        突然病故于成都

        就在江、張、姚秘密“合作”《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的時候,柯慶施已經(jīng)病重。1964年4月20日柯在上海華東醫(yī)院做了手術(shù),切除了有癌灶的那一葉肺。當時周恩來專程來上海,柯慶施做手術(shù)時在醫(yī)院守候了3個小時。9月,柯慶施由衛(wèi)生部副部長傅連暲陪同去北戴河養(yǎng)病。天氣漸冷,10月23日起去廣州養(yǎng)病,逐漸復(fù)原。1965年3月,柯慶施在廣州經(jīng)過仔細的體檢,確認手術(shù)治療是成功的,準備回上海主持工作。

        然而,1965年4月10日清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報“柯慶施同志患重病治療無效,于1965年4月9日下午六時三十分在成都逝世,享年六十三歲”。

        當天,《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登了柯慶施遺照和中共中央訃告。

        柯慶施死在成都,是因為他在廣州療養(yǎng)時,應(yīng)西南局書記李井泉的邀請,于1965年3月23日與賀龍元帥、聶榮臻元帥同機飛往成都,視察三線工作,住在金牛壩招待所。不料半個月后在成都病逝。

        柯慶施畢竟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給予很高的禮遇??聭c施秘書吳云溥回憶,柯慶施在成都病逝之后,國務(wù)院當即派國務(wù)院秘書長周榮鑫前往成都。守靈3天之后,柯慶施遺體在成都火化。火化時吳云溥守候在側(cè),在骨灰中發(fā)現(xiàn)金屬碎片,可能是假牙。骨灰盒由陳丕顯捧著,前往成都軍區(qū)靈堂。吳云溥和另一位柯慶施秘書先期飛往北京,在南苑機場降落。

        新華社連日報道為柯慶施舉行的隆重的追悼儀式:

        11日中午,一架專機載著柯慶施的骨灰盒,由成都飛抵北京。國務(wù)院總理周恩來、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親自前往機場迎靈。靈堂設(shè)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

        13日上午,首都各界13000多人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行公祭柯慶施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主祭。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宣讀悼詞。公祭之后,柯慶施骨灰盒被運往八寶山第一室。

        同日下午,上海萬人追悼柯慶施大會在文化廣場舉行。大會照片上,最醒目的位置站著當時正在上海的林彪。在林彪右邊,隔著好幾個人,站著滿臉哀容的張春橋。華東六省也各自在省會為柯慶施舉行追悼會??梢哉f,柯慶施的追悼儀式夠隆重的了。

        對于柯慶施突然離世,江青非常悲痛。江青說:“我們應(yīng)該永遠紀念柯慶施同志。他始終是站在第一線上的。上海,多虧有了他,才抓起了話劇匯演和京劇革命……”

        1965年5月8日,柯慶施之女柯六六在《人民日報》發(fā)表了《憶爸爸,學(xué)爸爸,做堅強的革命接班人》一文,是當時報刊上唯一透露了柯慶施之死點滴情況的文章:“您這次得病,來勢非常厲害。當您處在昏迷狀態(tài)時,說話已很不清楚了,但您還是關(guān)心著國家大事,還在斷斷續(xù)續(xù)地詢問工作情況……”

        那“來勢非常厲害”的病,是什么病?在當時,不僅柯慶施患肺癌屬于“絕密”,就連死于什么病,也是“絕密”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柯慶施之死漸漸被人們淡忘。但是,當報刊上提及他的時候,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總是稱他為“毛主席的親密戰(zhàn)友”、“毛主席的好學(xué)生柯慶施同志”。

        柯慶施之死的真相

        1967年酷暑,“如火如荼”的“文革”使人喘不過氣兒來。就在這時,一條爆炸性的“新聞”通過傳單、大字報、紅衛(wèi)兵小報、造反派“戰(zhàn)報”,傳遍了全國。如同火上澆油,使“文革”頓時升溫。驚心動魄的標題:《誰是謀害柯慶施的兇手?》、《揭開柯老被害的內(nèi)幕》、《柯老被害之謎》……略摘幾段原文,便可以聞見濃烈的火藥味兒:“柯老是被那些黨內(nèi)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quán)派害死的。文化大革命開展以來,成都、華東等地的革命造反派根據(jù)揭發(fā)出來的大量事實證明,柯老的死是嚴重的政治陷害?!薄俺醪秸{(diào)查材料完全證明,柯老之死是劉少奇、賀龍、李井泉、彭真反革命集團的政治陰謀……在我國進入偉大的文化大革命前夕,劉少奇之流就對柯老下毒手,他們突然‘邀請’柯老,進行暗害,這完全是預(yù)謀的反革命事件……”

        這一連串“完全證明”、“完全是預(yù)謀”,斬釘截鐵一般,毫不含糊。

        我兩度采訪了當時參加搶救柯慶施的上海高干保健醫(yī)生方兆麟,終于厘清柯慶施之死的真相。(1986年6月1日、1992年1月4日,筆者兩度采訪方兆麟于上海。)我曾經(jīng)寫了報告文學(xué)《柯慶施之死》,請當時在柯慶施身邊的秘書吳云溥審閱全文。1994年10月14日吳云溥再度接受我的采訪,認為我寫的《柯慶施之死》符合史實,而且補充談了他所了解的柯慶施以及柯慶施之死。吳云溥說,當時他曾奉命寫過柯慶施病逝的大事記,交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檔案室保存……

        柯慶施并非死于肺癌。

        1965年4月5日,正值清明節(jié)。四川省委的李井泉、李大章、廖志高等人晚上設(shè)宴招待正在成都的朱德、董必武、賀龍、聶榮臻、柯慶施。席間,有人提議男賓、女賓分桌,夫人們另開一桌。于是,柯慶施夫人于文蘭坐到女賓桌那邊去了??聭c施大笑:“今天解放了!”本來,柯慶施有病,只能吃清淡飲食,忌油膩,夫人遵醫(yī)囑,很注意“管制”他的飲食。那天,柯慶施一“解放”,盡興而食,從晚六時入宴,至晚九時才回招待所臥室。

        柯慶施回屋后,看了些文件。臨睡前又吃了一把炒花生米。夜十二點多,柯慶施腹痛,保健醫(yī)生胡允平馬上前來診治。

        凌晨二時多,胡允平報告柯慶施的兩位秘書,即吳云溥和陳文。據(jù)吳云溥告訴筆者,他當時掛長途電話給上海市委辦公廳,電話是辦公廳副主任舒超接的,報告了市委書記處書記王一平;陳文給北京中央辦公廳掛電話,報告了彭真;胡允平打電話給上海高干醫(yī)院——華東醫(yī)院院長薛邦祺。他們都在電話中通報了柯慶施的病情。據(jù)吳云溥回憶,當時“女客人”正在上海,王一平通報了“女客人”,“女客人”馬上報告毛澤東,毛澤東很關(guān)心柯慶施的病況。

        清晨六時,因柯慶施病情加重,柯慶施秘書打長途電話給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陳丕顯,要求火速派上海醫(yī)護小組前來診治——雖然四川醫(yī)生已守候在柯慶施床前,但柯慶施寧肯相信上海醫(yī)生。當天中午,一架專機載著第一流的上海醫(yī)療小組,由書記王一平、華東醫(yī)院院長薛邦祺率隊,飛往成都。作為上海高干保健醫(yī)生,方兆麟也隨機前往。鑒于保密,上飛機時方兆麟還不知道飛往哪里,給誰治病。方兆麟是麻醉師。此外還有崔之義、林兆耆、榮獨山、董方中等來自上海各醫(yī)院的著名醫(yī)師。

        到達成都之后,醫(yī)生們發(fā)現(xiàn)治療對象是“老病號”。四川醫(yī)生的診斷結(jié)果為“膽囊炎并發(fā)胰腺炎”。上海醫(yī)生經(jīng)過仔細診查,認為:“第一為膽囊炎,第二為胰腺炎。”因為柯慶施在1964年曾患膽囊炎,是由他們診治的,當時的癥狀跟這一次相似。于是,這一次主要按照膽囊炎來醫(yī)治,也慮及胰腺炎。

        4月7日下午,于文蘭向上海醫(yī)生反映,柯慶施由于連日無法入眠,情緒煩躁不安。上海醫(yī)生經(jīng)過討論,決定注射鎮(zhèn)靜劑。下午3點,方兆麟給柯慶施注射鎮(zhèn)靜劑“硫苯妥鈉”之后,薛邦祺守候在柯慶施床前。柯安然入眠,發(fā)出輕微鼾聲。一直守候在外間的上海醫(yī)生們,輕輕地舒了一口氣。

        入夜,柯慶施的病情陡然轉(zhuǎn)危:呼吸急促,呈喘息狀,立即輸氧,驀地,柯慶施心跳停止。醫(yī)生立即做胸外心臟按摩,漸漸地,柯恢復(fù)呼吸和心跳。醫(yī)生們通宵不眠,不斷為柯慶施做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摩。

        8日,在緊張的搶救中度過。9日上午,柯慶施病情又轉(zhuǎn)危。中午,柯慶施心跳停止——出現(xiàn)了最危險的訊號。醫(yī)生和護士們排成一隊,輪流為柯做胸外心臟按摩。每人做幾分鐘,就累得直喘氣,趕緊由另一人接替??聭c施的心臟停止了跳動,而搶救仍在繼續(xù)中。連續(xù)不斷的胸外心臟按摩,使柯慶施的肋骨壓斷好幾根。直到下午6時30分,柯慶施已毫無起死回生的希望,搶救工作這才歇手。正在成都的朱德聞訊趕來,賀龍也趕來,表示深切悼念。朱德還寫了一首悼詩。

        匆匆從上海趕來的陳丕顯,代表中共上海市委,感謝醫(yī)護人員盡了最大的努力……

        根據(jù)彭真電話指示,對柯慶施遺體要進行解剖,以查明死因。當晚,柯慶施的遺體被運往成都醫(yī)學(xué)院病理解剖室,做了仔細的解剖。著名泌尿科專家、中國醫(yī)學(xué)科學(xué)院副院長吳階平主持了討論。北京、上海、四川的醫(yī)生根據(jù)柯慶施病癥及尸體解剖結(jié)果,一致認定:柯慶施死于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沒有任何“政治陷害”、“謀殺”的跡象。沒有一個參加治療、搶救的醫(yī)護人員提出一絲疑問?!拔母铩敝袡?quán)重一時的張春橋曾派專人調(diào)查過柯慶施之死,也因查不到任何疑點而罷休。那一針鎮(zhèn)靜劑是方兆麟打的,注射之后柯慶施病情轉(zhuǎn)危,為此方兆麟受到嚴厲的審查,也未查出任何“謀害”的證據(jù),倒是我從上海一大堆“文革”檔案中查到方兆麟當時寫的“交代”,成為記錄柯慶施之死最翔實的歷史文獻。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