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伯索地,韓康子為何加倍奉送?害怕智伯?
在春秋末年,晉國國君已經沒落,朝政大權掌握在晉國的四個大夫手上,也就是韓、趙、魏、智四家手中。當時,智伯的土地最多,實力最強,韓趙魏三家不得不聽命于智伯。
可是,就算智伯再怎么強大,也不過是和韓趙魏三家一樣,是大夫身份。大家彼此平等,并沒有統(tǒng)屬關系??墒?,任何一個時代,道義大多屈服于強權。面對強大的智伯,你跟他理是沒有任何作用的。況且,韓趙魏三家本身,對于晉國國君來說,也不過是亂臣賊子。
但是,做人都要有臉面,做為一方之主,就更看重自己的尊嚴。可是,當智伯伸手向韓康子索要土地的時候,韓康子不但沒有反抗,反而加倍給智伯土地。韓康子是不是嚇傻了呢?不是,韓康子是有意為之。
當初,當韓康子見到智伯的使者,聽到索要土地的無禮要求的時候,也氣得臉色發(fā)白,只差沒有當場發(fā)火,把使者斬殺了。等到使者下堂之后,韓康子召見自己的謀士段規(guī),氣呼呼的把智伯的無理要求告訴段規(guī)。不過,等到段規(guī)一番解說之后,韓康子的氣消了,竟然笑嘻嘻的提出,愿意將數倍的土地,交給智伯。
原來,段規(guī)告訴韓康子:“智伯這個人,是個貪財好利的小人,為人剛愎自用?,F在他們地盤最大,實力最雄厚,一旦惹怒智伯,他必然發(fā)兵,而一旦發(fā)兵,我們很難抵擋。我們現在不如加倍給智伯土地。智伯看到了必然更加驕傲,輕視我們,也必然會輕視和我們實力差不多的趙、魏二家。這樣的話,智伯就會向趙家和魏家索要土地,如果他們不肯,就會發(fā)生戰(zhàn)爭。那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免于災難,并且可以在他們打得兩敗俱傷的時候撈取好處了。”
原來,段規(guī)也是個心思細密的人。面對強權的欺凌,有時候公然對抗,不如曲線救國。并且,當時韓趙魏的形勢,是三家獨立,則不是智伯的對手,可是若聯(lián)合起來,則智伯必敗。于是,段規(guī)提出,從長遠考慮,讓智伯成為韓趙魏共同的敵人,那樣,才是相對弱小的韓家的生存之道。
韓康子于是派出使者,給智伯送上有萬戶百姓的土地。智伯果然大喜,覺得韓康子害怕自己。既然韓康子獻上了萬戶土地,那么趙家和魏家當然也必須同等回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