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哪位作家用版稅購買了北京四合院
當下作家寫小說做連載,寫書拿版稅,生活實在艱辛,很多人出書,都要自費,好一些的作家、學者,可以拿稿費、版稅,那收益也是很低的,絕大多數(shù)是養(yǎng)活不了自己的。中國的作家靠體制內(nèi)的那份工資保障才能維持生活,否則,百分之九十的作家只有餓肚子。
民國時的作家,總體上也不富裕,可是稿費收入與物價相比,還算可以。比如發(fā)一篇稿子得稿費二三元,足可以維持一二天的生活。有的作家很義氣,得了三五元錢,正好有朋友來訪,立馬用稿費招待朋友吃頓飯。今天的稿費千字50-100元算是比較普遍的,請朋友吃頓飯還要找便宜的館子,否則根本不夠。用稿費買房那是夢想,也就只有那些進入作家富翁排行榜的作家才可以實現(xiàn)。
民國期間,用稿費買房的也是鳳毛麟角,但是作家靠稿費維持生計還是有可能的,只要你勤奮。翻譯家傅雷民國期間,沒有公職,完全依靠翻譯掙錢養(yǎng)家糊口。
言情小說家張恨水是少數(shù)幾個收入頗豐的大作家,其言情小說,在當時是暢銷書,很受讀者歡迎,《啼笑因緣》、《春明外史》等小說出版時,洛陽紙貴。
1924年《世界日報》創(chuàng)刊,張恨水出任副刊主筆,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春明外史》一炮打響。張恨水也因此成名,收入開始改善。每月收入一、二百元。那個時候的一、二百元,是個相當引人羨慕的數(shù)目,一擔米不過六七元。隨后,張恨水又創(chuàng)作了《金粉世家》等小說,名聲大噪,收入暴漲。按照當時與世界書局簽訂的契約(出版合同)規(guī)定:《春明外史》稿酬,《金粉世家》稿費分4次支付,每接到他的1/4稿子,就支付1000元稿費。約定每千字8元稿酬,出書不再付版稅。當時張恨水家庭有幾筆較大的費用, 一次性就可以開出4000元支票,前后兩年時間,僅家庭支出就花費一萬幾千元。
按照當時的出版合同,《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兩部小說為張恨水得到了每年6400銀元的稿酬收入,月均收入在500銀元以上。按照陳明遠《何以為生》的計算,1924年的4000銀元相當于如今人民幣14萬元左右,500銀元的月收入相當于如今的月收入人民幣17000元左右。
在獲得巨額稿酬后,張恨水先是在北京租了一所帶有庭院的大房子,他的書房就有兩間。后來用4000銀元的稿酬在前門大刪欄12號購買了一所大宅門四合院。
四合院里很寬敞,有許多間房屋。庭院里原本有棗樹、槐樹、桑樹、椿樹、花椒樹、無花果樹11棵,張恨水搬來后,又栽種了洋槐、梧桐、楊柳、丁香等樹木,還栽種了菊花等花卉。當時張恨水將收入分為四部分支配:一部分作為家庭開支,比例占大頭;第二部分購買木板印刷的線裝書;第二部分養(yǎng)花,四合院的花草購買了不少,按照季節(jié)更換;第四部分聽戲,張恨水是戲迷,北平的大劇院,名角很多,張恨水得以一飽耳福。
除了編報去報館,看戲去戲院,其他時間,張恨水住在寬敞的四合院里,寫作、養(yǎng)花是張恨水平時主要的事情。閑暇之時,張恨水也邀請三五個友人,來此賞菊花,喝茶,擺龍門陣。有時所飲的就是用菊花為原料,自己釀造的菊花鍋。
北平這樣的四合院換到現(xiàn)在,至少房價在億元以上,那么坐擁四合院的張恨水就是億萬富翁了。只是抗戰(zhàn)爆發(fā)后,張恨水也離開了北平,四合院也轉入他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