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戴安瀾火化時竟發(fā)生如此靈異之事
戴安瀾赴緬作戰(zhàn)時,妻子王荷馨帶著四個子女住在貴陽。覆東、藩籬、靖東、澄東四個孩子的名字,寄寓著戴安瀾“覆滅東洋”“筑起藩籬抵御日本侵略”“平靖東洋鬼子”“澄清東洋鬼子”的心愿。
“當時,大哥正在讀初中。那天他在學校操場玩雙杠,一個同學跑過來問他父親是不是戴安瀾?他說是。這個同學就告訴他,戴安瀾已經在緬甸打仗犧牲了。聽到這個消息,哥哥驚得手一松,從雙杠上掉了下來。”戴澄東說,幸好200師的將士們并沒有撇下他們的戴師長,而是決心將他的遺體帶回國內?!肮け鵂I將一棵攀枝花大樹鋸下來,將樹干掏空,作為棺木,將父親的遺體入殮,由工兵營負責護送,跟隨部隊前進?!?/p>
由于天氣炎熱,尸體開始腐壞,抬著繼續(xù)行軍不行,將戴師長的遺體留在緬甸更不行。無奈之下,他們決定將師長的遺體火化。
士兵在瑞麗江的江心灘上堆放好木材,將棺木放在上面。為防止日軍突襲,重機槍連在兩側山頭警戒。“點火后,兩岸的士兵舉手敬禮,士兵大都哭了。尸體燒到一半的時候,在濃烈的火光中,有一股蟒狀的火焰夾雜著許多火星向天空飛去,戰(zhàn)士們看了高聲呼喊‘師長成龍上天了!’心情才得到了些許寬慰?!贝鞒螙|說,這個富有神秘色彩的細節(jié),他聽幾位經歷過這件事的老兵提起過。
后來,部隊后撤到滇緬邊境時,一位老華僑為戴將軍痛殲日軍、為國捐軀的英雄事跡所感動,主動將為自己準備的一口楠木棺材獻出,并護送裝有遺骨的棺木一直走到村鎮(zhèn)的盡頭。
從云南到貴州,再到廣西,戴安瀾的靈柩每到一地,民眾都要自發(fā)地加入迎送的行列,拜祭這位抗日英雄。
1943年4月1日,蔣介石委托李濟深主持,為戴安瀾在全州香山寺前舉行了悼念安葬儀式。蔣介石的挽詞是:“虎頭食肉負雄姿,看萬里長征,與敵周旋欣不忝;馬革裹尸酹壯志,惜大勛未集,虛予期望痛何如?”毛澤東也派人送來一首挽詩:“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斗志也無違?!敝芏鱽?、朱德、彭德懷、鄧穎超等也敬送挽聯(lián)。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戴安瀾將軍的墓地遷往安徽蕪湖小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