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被唐朝抹黑的隋煬帝楊廣 詩人與天才政治家
看看楊廣的兩大愛好:寫詩和美女。是不是覺得很眼熟?沒錯,當年陳叔寶最愛的也是這兩樣。而且,楊廣和陳叔寶的喜好,還真有不少相似,不但都喜歡詩歌和美女,還都喜歡華麗的宮殿,喜歡游玩,喜歡享受生命。不過,楊廣畢竟不是陳叔寶,他和陳叔寶有質的不同。楊廣是真正的天才,他不但有藝術天才,同樣有政治天才。
一切,都要從楊堅晚年最大的煩惱說起。
模范皇子
楊堅看到的楊廣,和我們所熟知的楊廣,并不是一個人。
我們熟知的楊廣,被叫做隋煬帝,“煬”這個謚號是李淵起的。舊禮上說,好內怠政曰煬,當初,楊廣把陳叔寶的謚號定為“煬”,李淵給了楊廣同樣的謚號,大概是為了反諷。
翻開史書,我們看不到隋煬帝的優(yōu)點,即使有,史官也加了主觀定論:全是裝的。
此外,暴虐,好色,濫用民力,殺父弒兄等評價不絕于耳,其荒唐程度與陳叔寶不相上下,其昏庸程度與宇文赟異曲同工,隋文帝好不容易盜竊并治理得井井有條的大帝國,就斷送在這個全身都是缺點的人手中。
我們看到的隋朝史書,是唐朝史官修的,隋朝的史料,在戰(zhàn)亂中丟了一大堆;而唐朝史官,為了證明唐高祖起兵的正義性,自然要丑化隋煬帝。這兩個原因,造成了我們現(xiàn)在只能看到一個昏庸殘暴的隋煬帝。
一個完全沒有優(yōu)點的人,和一個完全沒有缺點的人一樣,都讓人難以相信。
所以,我們不妨拋開史官們的評價,用單純的眼光看一看這位復雜的帝王,也許,我們會得出不一樣的、更為公正的結論。
楊廣,又命楊英,小名阿摐,隋文帝楊堅與獨孤皇后的第二個兒子。楊廣從小就聰明,受到父母的寵愛,年輕時代,更是一位能夠風靡全國的模范皇子。
二皇子楊廣是個英俊少年,不但英俊,還寫了一手好詩,而且為人謙虛,待人禮貌,談吐不凡,進退有度。十三歲時,他被封為晉王。有相士看了楊堅五個兒子的面相,對楊堅說:“晉王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p>
一位聰穎謙虛的皇子,自然會得到朝臣們的喜愛。
楊廣的聰明,還在于他很會討好父母,隋文帝曾經去楊廣的住宅,發(fā)現(xiàn)楊廣家里的樂器都蒙上灰塵,久已不用。他斷定楊廣不愛好聲色,著實稱贊一番。
事實上,楊廣不但愛好音樂,還是個極有品位的藝術家,他之所以擺出蒙塵的樂器,不過是為了讓父親開心。這件事在史官筆下,自然成了楊廣“虛偽矯飾”的證據(jù)。
其實事情沒有那么嚴重,中國歷來提倡孝道,《二十四孝》故事中,多少孝子為了討父母歡心弄而虛作假裝瘋賣傻,比如假裝跌倒裝哭讓父母發(fā)揮愛心,比如穿上大紅大紫的戲服哄父母開懷一笑,做做樣子討父母歡心,是中華兒女的傳統(tǒng),并一定就有什么居心。而且,皇帝的子女,自然希望父母對自己有更好的印象,裝裝樣子,也不是大過。
此外,楊廣愛護士卒,有一次去打獵,天下大雨,侍衛(wèi)們拿來雨衣,楊廣搖搖頭,說:“士兵們都在淋雨,我怎么能獨自穿上雨衣呢?”這句話一傳十、十傳百,從此士兵們都知道楊廣性格仁慈,對他非常愛戴。
楊廣成人后,娶梁國皇室后代蕭氏為妻,這位溫婉美麗的女子雖然從小流落民間,卻并未改變她的貴族氣質。楊廣很滿意這個妻子,他對南方很好奇,妻子恰巧來自江陵,于是,二人很有共同語言,非常恩愛。
楊廣的輝煌開始于公元588年,他率領50萬大軍進逼陳國,俘虜了所有陳國皇室成員,當他押著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陳叔寶和陳國大臣,帶著從陳國搜羅來的戰(zhàn)利品,在驪山將這些勝利果實獻給自己的父親,他的內心是自豪的,也是悲哀的。
楊廣的隱痛,在于他沒有長子的身份,不能繼承隋文帝的王位。他只能看著他的哥哥楊勇成為下一任隋朝帝王。獻俘驪山,并不是楊廣的勝利,他知道,這些勝利全部屬于隋朝,屬于父親楊堅,屬于下任天子楊勇。
陳國滅亡后,由于政令不行,四處*,楊堅命楊廣前去招撫。剛剛結束武將工作的楊廣,又開始文臣生涯,楊廣的安撫極有效率,江南百姓從此安居樂業(yè)。
不論是行軍,還是治理,楊廣都有自己的手段,真材實料,不容小覷。
在安撫江南的過程中,楊廣暗中做了另一件事,他將居住地江都,營建為自己的根據(jù)地,這時的他,已經不想把勝利果實讓給自己的哥哥。就算他不能當隋朝皇帝,他也要自立為王,割據(jù)江南。
楊廣是揚州總管,一直居住在江都,偶爾回到長安,他察覺到一件事:他的母親獨孤皇后,對太子楊勇很不滿意。雖然母后不滿意哥哥的原因,讓楊廣覺得可笑。
獨孤皇后不滿意楊勇,是因為楊勇好色,不太理會正室妻子,只寵愛那些美貌的小妾。
天下男人哪有不好色的,就連父親,不是也有那么多的妃子。楊廣把這句話憋進肚子里,他想到母親曾逼得父親離家出走。楊廣學了個乖:自己的那些美貌小妾,絕不能讓母親看到。
楊廣又發(fā)現(xiàn),母親對自己非常滿意,原因同樣讓楊廣好笑。
獨孤皇后喜歡楊廣,固然因為楊廣人帥、頭腦聰明、會討人喜歡、有本事,還有一個原因:楊廣與正妻蕭氏非常恩愛。
后世史官都說楊廣為了討獨孤皇后喜歡,常在母親面前裝成和蕭氏相敬如賓的樣子,這冤枉了楊廣。楊廣雖然有許多小妾,但對蕭氏一直敬重喜愛,即使在成為皇帝以后,楊廣也沒有冷落蕭氏,在隋朝覆滅之前,更是與蕭氏朝夕相伴。一個人在享樂的時候,身邊的人是誰也許并不重要,倘若一個人遭遇危難,他總是希望自己最信任、最親愛的人陪在自己身邊,所以,楊廣與蕭氏的恩愛并不是做做樣子。
獨孤皇后的特殊喜好,讓楊廣看到了機會。在辭別母親的時候,他試探性地表示,自己得罪了哥哥,哥哥看他很不順眼,以后哥哥當了皇帝,自己不知要如何自處。
獨孤皇后一聽,更是悲傷,想到自己最喜歡的二兒子今后會受委屈,她抱著楊廣大哭。
楊廣回到江都,他命妻妾隨從收拾東西,準備離開居住了10年的江都。
在母親對楊勇的極度不滿中,楊廣看到了一絲希望,也許,他不會只是個割據(jù)江南的帝王。他要回長安,拿到他想要的東西。
回到長安的楊廣還是那么謙虛仁愛,他像往常一樣對朝臣以禮相待,暗地里結納了一些愿意幫助自己的人,他對士卒仍然愛護有加,他對父母仍然孝順,根本不說自己想要當太子。楊廣的聰明,帶了狡猾。也正是如此,在楊堅的兒子中,楊廣和父親最像,他能把心機全部隱藏在忠誠的外表下。
忠厚的太子楊勇根本想不到,自己即將大難臨頭。
楊廣的支持者
楊廣的奪位計劃正式開始。下面介紹一下楊廣的兩位主要支持者。這兩位支持者,最終決定了楊廣的地位。
首先要介紹的是隋朝女權主義運動杰出代表,一夫一妻制忠誠擁護者獨孤皇后。
這位皇后的事跡,我們在前文中已經詳細敘述,這位天縱英才的皇后,在男女問題上過于較真,認為天下男子都該只愛正妻,就連大臣們的婚姻問題,她也橫加指責。
當然,史書上的記載也不能盡信,獨孤皇后對楊勇的厭惡,不僅是因為楊勇不重視夫妻感情。仔細思考獨孤皇后的為人,不難看出她喜愛楊廣,想要廢掉楊勇的原因。
獨孤皇后為人有頭腦,有決斷,自然更喜歡同樣聰明的楊廣。世間父母很難做到絕對公正,他們最疼愛的兒女只有兩類,要么那個兒女最需要自己,要么那個兒女和自己最像。
楊廣繼承了父母的優(yōu)點:有戰(zhàn)略眼光,有政治修養(yǎng),有深沉心機。這些,不但是獨孤皇后喜歡楊廣、認為楊廣應該被立為太子的原因,也是楊堅在楊廣身上所看到的優(yōu)點。
反觀太子楊勇,這位皇子其實也不差。楊勇為人寬厚,率性大度,所以,也不太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喜怒哀樂皆行于色,這在老謀深算的楊堅夫婦看來,自然不是什么優(yōu)點。
還有一個原因是楊廣的表面功夫做得太好了。父母反對的,他不做,父母喜歡的,他一定要全部做到。而楊勇沒有這些心機,喜歡做什么就做什么,從來不在乎父母的看法,這讓楊堅夫婦認為:這個孩子不太孝順。
不論個人素質,還是性格小節(jié),獨孤皇后都認為楊廣更適合當未來天子。于是,她開始促成這件事。史書上說,獨孤皇后沒完沒了地對楊堅吹枕邊風,說楊勇壞話,夸贊楊廣,應該是不實之詞。年老的楊堅雖然有點糊涂,還不至于糊涂到混淆黑白;年老的獨孤皇后雖然有點偏執(zhí),卻不至于偏執(zhí)到拿帝國的將來開玩笑。
但獨孤皇后對楊廣的寵愛,肯定也影響了楊堅的選擇。楊堅一生都尊重妻子的意見,獨孤皇后想要廢楊勇立楊廣,楊堅定會慎重考慮。
然后要介紹的是為官有道冷酷無情的楊素。
前文已經說過,楊素是隋朝最會做官的人,隋文帝年老,他當然要和未來天子打好關系,保證他官運亨通。可是楊素并不接近太子楊勇,反倒對晉王楊廣親近異常。
以楊素的個性,不會做無謂的投資,他親近楊廣,就是已經將楊廣視為未來上司。
那么,隋朝重臣楊素為什么選擇楊廣?依他做官的本領,依太子楊勇的頭腦和個性,他在楊勇手下做大臣,不是一樣可以享受榮華富貴?
楊素知道,楊勇如果繼位,他依然可以高官厚祿,但是,有個人的地位始終會在他之上。這個人就是隋朝頭號大臣高颎。在隋文帝眼里,高颎一直是隋朝的一號人物,楊素雖然勞苦功高,卻不能和高颎相比。何況,高颎的兒子高表仁娶了太子楊勇的女兒,二人是親家關系,一旦楊勇繼位,高颎的地位仍然在楊素之上。
楊素是個期望利益最大化的投資者,他把希望押在隋文帝夫婦喜愛的楊廣身上,于是,他和一幫和楊廣交好的大臣,如宇文述、元胄等人對楊堅提出改立太子的請求。
楊堅早已有這個想法,但知道事關重大,他試探性地詢問高颎。
高颎立刻下跪,說:“長幼有序,其可廢乎?”
依高颎的個性來看,他并不是在為自己的親家說話。這位大臣心里只有隋朝社稷,他知道廢立太子關系到國家穩(wěn)定。如果楊堅改立楊廣,會給后世留下極壞的影響,此例一開,想要立喜歡的兒子當太子的后世君王們,自然會效仿楊堅的行為。
為什么高颎、或者說歷代朝廷大臣如此堅持太子不可替換?
第一是為了皇位繼承的規(guī)范。皇帝妃子多,兒子也多,如果皇帝喜歡哪個兒子就立哪個,定然引起其他皇子的不滿,導致兄弟相殘。如果這些皇子再有一些有實力的外戚,更會引起整個朝堂的混亂。立嫡長子為太子,對其他皇子而言,并不公平,但卻是一個杜絕王位紛爭的有效方法。歷朝歷代都這樣做,經實踐證實,這方法問題很多,卻也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第二是為了朝廷的穩(wěn)定。嫡長子被立為太子,皇帝就會允許他招攬自己的幕僚,給他配備重要的大臣做為助手,這時的嫡長子已經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一旦牽扯廢立事件,被波及的不只是太子本人,他的親信也會受到影響,這些親信原以為自己會在太子即位后前途無量,聽到太子要被廢,自然不會善罷甘休,他們會與另一位皇子正面交鋒。無論誰勝誰敗,都會影響到政府的穩(wěn)定。
考慮到這兩個原因,高颎堅決反對廢太子立晉王。
可是,此時的楊堅已經疏遠了高颎。說話最有分量的高颎尚不能打消楊堅的廢立之心,其他大臣的話,估計楊堅也只當耳邊風。
楊廣更加大膽地讓親信監(jiān)視楊勇,將楊勇的過失不斷報告給隋文帝,隋文帝也知道太子的日子不好過,就讓人去查看太子的情況。
事情就是這么巧,去查看的人正是楊素,楊素回來就報告說,楊勇對皇帝似有怨恨之意,楊堅聽了更生氣。又提到廢立之事。左衛(wèi)大將軍元旻進諫說:“廢立大事,天子無二言,詔旨若行,后悔無及。讒言罔極,惟陛下察之?!?/p>
元旻的話,一片赤誠,卻也得罪了一大片人,一句“讒言罔極”,使那些說過太子壞話的人心懷怨恨。楊素誣告元旻是太子的同黨,楊堅的老恩人元胄更是火上澆油,當值的時候刻意拖延時間,對楊堅說:“我之所以不走,是怕元旻造反傷害您?!?/p>
楊堅相信了楊素和元胄的話,處死了元旻。從此,敢為太子說話的人更少了。太子楊勇每日戰(zhàn)戰(zhàn)兢兢,就擔心父親殺了自己。他謹言慎行,楊廣的手下們仍然編出源源不斷的罪行報告給隋文帝。終于,楊堅決定廢楊勇,立楊廣。
廢立典禮在武德殿進行,楊堅命百官站在東面,皇室親屬站在西面,楊勇和幾個皇子站在殿庭中央。文臣薛道衡宣布了廢楊勇的詔書,說楊勇“性識庸暗,仁孝無聞,昵近小人,委任奸佞,前后愆釁,難以具紀”,這些事,幾乎全是楊廣一黨狀告的結果。然后,宣布將楊勇及其子女廢為庶人。
楊堅對長子的厭惡大概到了極點,他又讓薛道衡詢問楊勇:“爾之罪惡,人神所棄,欲求不廢,何可得耶?”
被稱為“仁孝無聞”的楊勇卻是個孝順的人,他跪拜對楊堅說:“臣合尸之都市,為將來鑒誡,幸蒙哀憐,得全性命?!?/p>
這句話說完,長期被監(jiān)視,被污蔑的楊勇,再也忍耐不住,流下淚水。左右兩邊的大臣、皇親看到這樣的情形,大多對楊勇充滿同情,可是,他們誰也不敢說話。
楊勇被廢后,覺得冤屈,數(shù)次給父親寫信,這些信件全都被楊素扣押,楊勇不得不爬到樹上大聲叫屈,楊堅隱約聽到他的聲音,問楊素:“他怎么了?”
楊素冷冷地說:“大皇子瘋了,已經無法醫(yī)治?!?/p>
楊堅“哦”了一聲,從此不再見大兒子。模范皇子楊廣順利成為太子,整個廢立過程中,楊廣沒事人一樣站在局外,事情全是手下做的,他看上去仍是個恭謙仁愛的皇子。
楊廣是這場皇位之爭的最后勝利者,他玩弄權術的手段,讓人心驚膽戰(zhàn),很多史書甚至給楊廣的心狠手辣加了個尾巴,說楊堅臨終前,楊廣對楊堅嚴加防范,每天都命楊素將楊堅的病情寫成手諭送到宮外,以此計算老爹什么時候能死。有一次,楊素的紙條傳來傳去,竟然傳到了病床上的楊堅手上,楊堅一見之下,知道自己冤枉了楊勇。這時楊堅的愛妃宣華夫人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告訴楊堅說,自己正換衣服,太子楊廣闖進房間想要非禮她。楊堅終于看穿楊廣的狼子野心,想要叫人再次改立太子,卻被楊素阻止。有些史書寫得更嚴重,說楊素派人直接殺死了楊堅。
寫這些情節(jié)的人,不知是太同情楊勇,還是太討厭楊廣。像楊廣這樣考慮事情周密細致的人,就算真的對父親的妃子有意思,又怎么會在父親未死之前非禮?他就不擔心父親一氣之下廢了自己?楊素那樣聰明,怎么會連一張紙條都送不妥當,送到了楊堅的病床上?這些史料有一定的戲劇性,可以當小說看。
另一些史書記載的也許更真實,隋文帝去世之前,楊廣仍然是模范皇子形象,不,現(xiàn)在已經是模范太子了。隋文帝在病床上與百官告別,崩于大寶殿,終年六十四歲。
這樣的記載更復合楊廣深沉的個性,從楊勇被廢的事情上可以看出,楊廣總是能夠戴著最合適的面具,把戲做到最后一刻,這也是一個優(yōu)秀政治家必備的素質,在楊堅去世前,他大概還是楊堅心目中的孝順兒子。
這樣說來,一直為接班人煩惱的楊堅,倒是走得無牽無掛。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將一個龐大帝國留給了他心目中的優(yōu)秀繼承人,他相信這個帝國會更加強大,卻沒想到,他的好兒子楊廣讓這個帝國在三十七歲那年徹底死亡。
很多人認為,改立楊廣是楊堅的失誤,如果楊勇順利成為太子,以楊勇寬厚的個性,更適合守成,隋朝應該會持續(xù)更長的時間。
歷史沒有假設和如果,這個問題也沒有討論的意義。只能慶幸楊堅沒有看到隋朝的覆滅,至少在他死去的一刻,他為自己的功績心滿意足,對帝國的將來充滿信心。他認為自己一生的心血沒有白費。
公元604年,楊堅去世,從某個意義上來說,楊堅也算是個幸福的人。
真兄弟
死去的楊堅曾對大臣們說過這樣一句話。
“前世皇王,溺于嬖幸,廢立之所由生。朕傍無姬侍,五子同母,可謂真兄弟也。豈若前代多諸內寵,孽子忿諍,為亡國之道邪?”
楊堅不無得意地說,過去的帝王寵愛自己的妃子,想立她們的后代為太子,導致了廢立之爭,而自己的五個兒子是一母所生,真正的兄弟,不會互相殘殺。
楊堅大概認為,“真兄弟”的兒子們會親密友愛??墒?,在皇室家庭,兄弟間的爭斗從來不限于是否是一母所生,就算有同一個母親,該搶照樣要搶,該殺照樣要殺,楊廣對楊勇的陷害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且在歷史上,楊堅的五個兒子的遭遇不是一般的慘,甚至很多人說,楊堅對宇文家族趕盡殺絕,事情做的太過分,所以報應到他的兒子們身上。他的兒子不像他希望的那樣相親相愛,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互相殘殺。而且,這五個兄弟無一善終,全部都是暴死。
略去隋煬帝楊廣不談,讓我們看看楊堅的其他四個兒子。
楊家老大,原任太子楊勇,前文已經說過,是個溫厚的人,這樣的人不適合生在帝王之家。沒有政治心機和政治手腕,只能被二弟楊廣整治到惶惶不可終日。被廢為庶人后,過著膽戰(zhàn)心驚的生活。
楊廣繼承了父親的狠毒,對于政敵,他毫不客氣,剛一繼位就賜死楊勇,殺了楊勇的十個兒子。
楊家老三,秦王楊俊,年少的時候是個好苗子,性格寬仁慈愛,天天念佛,無比虔誠。大了以后變得虛榮奢侈,在任地聚斂民財,修建華麗的宮殿,因為違反了禁制,被父親治罪。臣下們覺得楊堅處罰的太重,對兒子管束嚴格的楊堅說:“我不但是秦王的父親,還是天下百姓的父親,難道我還要給他專門制定一部法律?”
楊俊也是個好色之人,他的王妃崔氏是大族之女,卻和獨孤皇后一樣善于嫉妒??吹秸煞蚝苌賮碜约旱姆块g,她便心生怨恨。獨孤皇后的做法是殺掉勾引丈夫的女人,這位崔女士的做法是殺掉辜負自己的男人,她在丈夫食用的瓜里下毒,毒藥分量不夠,僅把楊俊毒到半殘。
隋文帝聽到這個消息,處死了崔氏,把楊俊召到長安,免去他的官職。楊俊躺在病床上,預感自己快死了,寫信給父親,希望父親能原諒自己??墒菞顖匀徊荒罡缸又?,派人下詔,又把楊俊大罵了一頓。楊俊又是慚愧,又是傷心,又是害怕,很快一命嗚呼。
楊家老四,蜀王楊秀,是個美男子,史書上記載他“有膽氣,容貌瑰偉,美須髯,多武藝”。有膽氣又會武藝的人,一般都是大大咧咧,不拘小節(jié),這種個性和楊堅完全不像,楊堅欣賞不了楊勇的忠厚,當然也欣賞不了楊秀的囂張,在他看來,像楊廣那樣的皇子才是最標準的。他甚至對獨孤皇后說:“楊秀肯定不得好死。我活著的時候他不敢造反,等到我死了,他肯定要造反!”
而楊秀本人,大大咧咧慣了,在自己上任的蜀地逍遙自在,穿著最好的衣服,用著最好的馬車,這些服飾馬車跟天子用的規(guī)格差不多,明擺是跟父親對著干。后來,楊勇被廢,楊廣成為皇太子,楊秀很不高興,對自己的二哥也非常不滿。楊廣聽說了這件事,搜集了楊秀的一些罪狀(楊秀的大大咧咧害他不淺),去父親那里狀告楊秀想要謀反。
楊廣的手下,能把一個太子告成庶人,現(xiàn)在楊廣親自出馬,效果更是立竿見影。本就覺得楊秀要謀反的楊堅,不分青紅皂白地叫楊秀回到長安,直接關進大牢,并揚言要殺掉楊秀。
說是要殺,到底還念著父子之情,雷聲大雨點小,此事很快就要不了了之。
楊廣同志不會便宜自己的弟弟,他派人做了兩個偶人,寫上楊堅和漢王楊諒的名字,埋在華山,然后命楊素挖出偶人,說是楊秀干的。楊堅大怒,立刻將楊秀廢為庶人,宣布終身監(jiān)禁,還將他的親信手下殺個精光。
至于大牢中的楊秀怎么做偶人埋偶人,史書上沒有寫,我們也無法深究,就當楊秀有超能力吧。
楊廣繼位后,楊秀仍然做著犯人,一直做到隋朝末年。大將宇文化及殺掉隋煬帝,楊秀、楊秀的兒子,包括前面說過的楊俊的兒子,還有后面要說的楊諒的兒子,全都被宇文化及殺害。
楊家老五,漢王楊諒,因為是小兒子,得到楊堅的特別寵愛,被楊堅封為并州總管,管理五十二州。大哥楊勇被廢,楊諒知道二哥心狠手辣,父親年老糊涂,自己的處境很危險。并州是聚集天下精兵的地方,楊諒決定要好好利用這個地盤,決不能束手待斃。他以防突厥為名義,召集自己的軍隊。
楊堅死后,楊廣果然召楊諒回長安,楊諒看到大哥、四哥的下場,知道自己回去后必死無疑,他在陳國舊將蕭摩訶等人的協(xié)助下,起兵造反。
楊廣立刻派楊素前去征討。
楊諒這位小公子,大概被父母寵壞了,既沒有謀略也沒有膽識,從前楊諒征討遼東,高颎為了戰(zhàn)局,基本不采納他的意見,他因此怨恨高颎,可見是個獨斷專行的人?,F(xiàn)在,他對手下的建議照樣不采納。
這樣一個人,碰上隋朝第一狠的楊素,自然很快就落敗。無奈之下,楊諒只好投降,被楊素押到長安。
看到弟弟,楊廣感嘆了一番,裝模作樣地說:“我的兄弟不多了,怎么能再殺你呢?就讓我徇私枉法,饒你一命吧?!比缓?,他將楊諒降為庶民。
話雖然說的很漂亮,楊廣的做法可一點都不漂亮,他命人將楊諒關起來,不給楊諒送飯,最后,楊諒被活活餓死。
楊堅所說的“真兄弟”,有三個被楊廣親自解決,至于楊俊,如果老婆沒有對他下毒,估計他早晚也會死在楊廣手里。
楊堅從來都不是個天真的人,但是,在兒子們的兄弟感情問題上,他到底犯了主觀錯誤,皇室家庭沒有兄弟感情,楊廣為了皇位,可以把兄弟殺到一個不留,在鏟除威脅的方法上,他和父親空前統(tǒng)一。
現(xiàn)在,楊廣不用擔心有人來搶自己的皇位了,他可以安心大展宏圖,做隋朝的皇帝。
此外,楊諒起兵,給了楊廣一個啟示,帝國版圖這么大,一旦遠方發(fā)生起義,前去平叛的官兵往往要耗費很多時日,那么,有沒有可能直接控制這些地區(qū)呢?有沒有可能找到一種更快速的交通方法?
楊廣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問題一時沒有答案,楊廣也不著急,現(xiàn)在最要緊的事是他要開始享受帝王的生活,治理這個國家。
楊廣的帝王生活
現(xiàn)在,楊廣成了皇帝,他不再需要裝模作樣,得到了充分的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在講述楊廣的政治軍事生活之前,先來說說他的私生活吧。楊廣的私生活充分說明,他是個浪漫主義者。
楊廣喜歡寫詩,而且,聰明絕頂?shù)臈顝V寫詩也寫得極好,隨便拿出兩首來看看:
“寒鴉飛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p>
這是比較悲觀的。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p>
這是比較柔美的。
看來,這位剛剛登基的帝王,有絕佳的藝術修養(yǎng)和詩人氣質。
還有人記載說,楊廣不但有詩人氣質,還有文人的劣根性,不能容忍其他人寫詩比自己好。他曾經殺死有文采的薛道衡,得意洋洋地看著薛道衡問斬,然后說:“你還能做‘空梁落燕泥’這樣的句子嗎?”
不但愛寫詩,楊廣還愛好美女,他不停地擴充后宮,妃子太多,沒有那么多的時間臨幸,很多妃子覺得非常傷心,別忘了,楊廣是個帥哥,還是個會寫詩的帥哥,更是個當皇帝的帥哥。美女都想得到楊廣的寵愛,最夸張的一條傳聞是:有個妃子進宮后,一直得不到楊廣的接見,她本人對楊廣思慕已極,寫了一封情書,然后上吊自殺。
楊廣終于來了,看到這位妃子的情意綿綿的遺書和嬌美冰冷的尸體,后悔不已。
不過,楊廣雖然博愛,他與結發(fā)妻子蕭氏(現(xiàn)在已經是蕭皇后)還是恩愛如初。蕭皇后不是獨孤皇后那樣的女強人,楊廣花心,她沒能力管,也不想管。
看看楊廣的兩大愛好:寫詩和美女。是不是覺得很眼熟?
沒錯,當年陳叔寶最愛的也是這兩樣。
而且,楊廣和陳叔寶的喜好,還真有不少相似,不但都喜歡詩歌和美女,還都喜歡華麗的宮殿,喜歡游玩,喜歡享受生命。
不過,楊廣畢竟不是陳叔寶,他和陳叔寶有質的不同。
楊廣是真正的天才,他不但有藝術天才,同樣有政治天才。
楊廣繼位后,迅速組成自己的領導班子,核心人員是以下五個人:左翊衛(wèi)大將軍宇文述,黃門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蘊,內史侍郎虞世基,以及楊堅非常信任,曾經熱衷于在山里居住的蘇威。這五個人被稱為“五貴”。
此外,一直為楊廣出謀劃策盡心竭力的楊素,也成了楊廣的重臣,繼續(xù)他的高官厚祿。
楊廣統(tǒng)治初期,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
延續(xù)父親的政治,包括繼續(xù)建造糧倉,繼續(xù)科舉制度,等等;
命裴蘊收集樂曲,樂器和樂師;
恢復儒學學校,提高儒生的待遇;
收集圖書并編撰圖書,建立藏書數(shù)量可觀的藏書樓。
這些事情對喜歡讀書喜歡音樂喜歡儒生的楊廣來說,都不算大事。只能證明,在國家建設方面,楊廣是個合格的帝王,他對帝國的考慮,全面周到,甚至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