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愛女固倫和孝公主與和珅兒子豐紳殷德婚姻
固倫和孝公主(1775年—1823年),清高宗乾隆帝皇十女,母惇妃汪氏。公主于乾隆65歲時出生,因性格活潑,善騎射,容貌類似父親,深得乾隆寵愛。后嫁于和珅長子豐紳殷德為妻。逝于道光三年,終年49歲。
據(jù)李朝史料記載,和孝公主在宮中號為“波羅公主”。由于公主最為乾隆皇帝所鐘愛,即使盛怒之時只要一見到公主怒氣便解。所以每當(dāng)乾隆要責(zé)罰宦寺時,宮人就會送公主至皇帝處。
乾隆五十四年,公主出嫁,妝奩十倍於和嘉公主。乾隆賞賜公主的器玩槪論其直殆過數(shù)百萬金,另外特賜帑銀三十萬。公主出嫁當(dāng)日,大官手奉如意珠貝, 拜辭於公主轎前, 無慮屢千百。首閣老阿桂雖然年老位尊, 亦不能免。
籌備
十三歲的時候,乾隆開始為女兒籌備大婚的事宜。
首先,他破格晉封十公主為“固倫和孝公主”,享受皇后嫡出女兒的待遇,相當(dāng)于親王。而且,他還讓十公主享有乘坐金頂轎的資格,那更是嫡出公主都不一定能得到的特殊待遇,超過了她所有的姐姐們。
就在這一年,乾隆晚年最寵愛的妃子之一,維吾爾族的容妃和卓氏因病去世了。容妃,即傳說中的“香妃”。但是她的人生與民間傳說大相徑庭——她的家族和卓,被認(rèn)為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人,在穆斯林中享有至高的威望,出于政治考慮,乾隆納和卓氏二十九代王的女兒買木禮艾則穆為妃。和卓氏初入宮受封和貴人,后封容嬪、容妃。她的家族因為她而備受皇寵,哥哥與堂兄都被封為一等臺吉(享有封地握有兵權(quán)的王爺)。從宮廷畫家留下的油畫來看,和卓氏氣質(zhì)高貴,樣貌秀麗,身材裊娜。由于娘家的雄厚背景,再加上自己出眾的品貌,容妃在后宮備受皇寵??上В簧紱]有生育兒女。
沒有親生兒女的容妃,熱愛草原,也熱心皇家狩獵活動,常常追隨在乾隆身邊,一身戎裝,在木蘭圍場上追逐奔跑的獸群?!虼?,她十分喜愛與自己興趣相投的十公主,將她作視作親生女兒一般地疼愛。
容妃去世的時候,大約是五十多歲,臨終時,她對自己不能親眼看著十公主出嫁感到十分遺憾,她在留下的遺言里,將自己多年收藏的珍寶財物分送給家人以及后宮的姐妹。得到遺贈最多的,就是她念念不忘的十公主,遺贈的珍寶器物多達(dá)二百四十多樣。
政治婚姻
在和孝公主15歲那年,乾隆五十四年的十一月。和孝固倫公主下嫁和珅之子豐紳殷德,乾隆送給女兒的陪嫁豐厚奢華,僅綾緞類的衣料就達(dá)到近兩千匹,可以堆滿一間倉庫。從此,豐紳殷德與固倫和孝公主兩個人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一起了。
他們的婚姻無疑是一場政治婚姻。在中國古代,很多政治婚姻都是以失敗告終,因為他們之間沒有愛情。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政治婚姻是最符合實際,也是最穩(wěn)定的婚姻結(jié)合形式,因為政治婚姻首先強調(diào)的是門當(dāng)戶對,夫妻雙方肯定同屬于相同或相近的階層,由是推之,兩人的志向,興趣愛好大都是相同的,這樣一來,夫妻在一起生活就有了共同的話題和追求。所以相對于封建社會其他童養(yǎng)媳、指腹為婚來說,政治婚姻不能不說是相對可取的,雖然其中充斥了大量的權(quán)錢交易。
豐紳殷德與固倫和孝公主無疑是幸運的一對。不錯,他們之間是一筆政治交易,尤其是在和珅看來,和珅可不會管他們之間有無感情,他只是要依賴公主的關(guān)系來鞏固乾隆帝對自己的寵愛。但是兩人卻異常般配,男的瀟灑俊朗,女的美麗大方,在以后的數(shù)十年間,兩人的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共同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guān)。和珅也極力討好固倫和孝公主,他不僅囑咐豐紳殷德每天多陪陪公主,而且自己也向公主大獻(xiàn)殷勤,因為多年來與乾隆的相處讓他了解:要討好一個人的歡心,就應(yīng)從他最喜歡的人下手。固倫和孝公主是乾隆的最愛,嘗曰:"汝者為皇子,朕必應(yīng)汝儲也。"因此,和珅在固倫和孝公主尚年幼時,便竭力討好。公主也對和珅非常信賴。據(jù)清人姚元之《竹葉亭雜記》記載:公主幼年時"常呼相為丈人,一日上(乾隆帝)攜主(公主)游同樂園之買賣街(在圓明園中,每年新春伊始到燕九節(jié)期間,仿照民間設(shè)立的商業(yè)一條街),和珅時入值在焉。高宗見信估良者有大紅呢夾衣裳一領(lǐng),主悅之。上因語主曰:"萬向汝丈人索之,和亟以二十八金買而進(jìn)之。望乎和為丈人,未知其故。主少時好衣冠作男子大?;蛞驊驗榇朔Q耶。"說有次公主見到喜歡的衣服,乾隆叫公主求和珅為其買之,此時想必乾隆已賜婚,故公主呼和珅為丈人。
婚禮
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和孝公主與豐紳殷德要舉行婚禮。乾隆賞賜了無數(shù)寶物給公主。同時又下諭道:"凡下嫁外藩固倫公主,例支俸銀一千兩。如系在京住者,即照下嫁八旗之例支給。從前和敬固倫公主,雖系在京公主,而俸銀、緞匹仍照外藩之例支領(lǐng),年久便越減,是以降旨仍許照舊關(guān)支。今和孝固倫公主,系朕幼女,目在朕前承歡侍養(yǎng),孝謹(jǐn)有加,將來下降后,所有應(yīng)支俸祿,亦著一體賞給一千兩,以昭平見,而示嘉獎。"顯示了乾隆時固倫和孝公主的偏愛。同時,乾隆愛屋及烏,對豐紳殷德亦寵愛而加,下旨曰:"命固倫公額附豐紳殷德在御前行走。"后又任其為教秩大臣。是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賜剛15歲的固倫和孝公主與豐紳殷德在此黃應(yīng)吉日舉行了婚禮,乾隆賜予大量獎賞。
婚后
高瞻遠(yuǎn)矚
皇室中良好的教育使固倫和孝公主非常能干,見識長遠(yuǎn),所以乾隆的溺愛并沒有使公主養(yǎng)成驕嬌二氣,反而愈見其才?;楹?,她也很關(guān)心丈夫豐紳殷德的前途。因為她知道,男子漢大丈夫必須要有事業(yè)為依靠,她不希望丈夫整日蔭在皇上與和珅的陰影下反而無所事事。希望丈夫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依賴父親。
婚后,她發(fā)現(xiàn)和珅貪贓枉法,她預(yù)感到和珅這樣貪財好貨不會有好下場,昭連《嘯亭續(xù)錄》記載:"公主嘗對豐紳殷德言:"汝翁愛皇父厚德,毫無報稱,惟有見有日彰,吾代為汝憂。他日恐身家不保,吾必遭汝累矣。"固倫和孝公主果然高瞻遠(yuǎn)矚,過不了幾年,和珅事敗,公主多次向嘉慶求情,為和珅求得全尸。
對丈夫嚴(yán)厲
固倫和孝公主與豐紳殷德婚后的生活甚篤,而且,因為公主比豐紳殷德大半個月,又受乾隆寵愛,所以,在家中固倫和孝公主占了事實上的主動地位。據(jù)昭連《嘯亭續(xù)錄》記載:"某個冬天的一個早晨,天上飄著鵝毛大雪,童心未泯的豐紳殷德不由得童心大盛,想起童年與伙伴及堂兄豐紳宜綿一起玩雪的情景,于是情不自禁"偶弄奮作拔雪戲。"和孝公主看到很生氣,立刻責(zé)備他說:"汝年已逾冠,尚作癡童戲耶?"可見公主對豐紳殷德要求十分嚴(yán)格,豐紳殷德見公主生氣,連忙跪下求饒,請求公主原涼,公主含笑扶起豐紳殷德,并為其拭汗,道,汝勿作童戲,與吾共讀詩書!
和孝公主以儒家禮儀來要求自己的丈夫豐紳殷德,豐紳殷德也不負(fù)公主所望,努力修習(xí)四書五經(jīng),深受皇上重用。
固倫和孝公主尚騎射,著男裝,經(jīng)常和豐紳殷德出外打獵,起初和珅為了討好公主,常與兩人同出游獵,后見小兩口情深意切,心想自己就不用親自出馬了,自己已經(jīng)位極人臣,現(xiàn)在要培養(yǎng)的是長子豐紳殷德,如果他與和孝公主的感情濃厚,那么,乾隆必定更寵豐紳殷德,到時,和家父子都會受盡公主寵愛,故和珅經(jīng)常教訓(xùn)豐紳殷德多陪和孝公主出獵或游山玩水,豐紳殷德也很機敏,又喜歡公主,所以每次公主出獵,必偕同前往。
但兩人亦有不諧的時候,固豐紳殷德"持重老成,不茍言笑",而公主生性外向,能干練達(dá),兩人在相處的時候經(jīng)常出現(xiàn)公主一人"獨領(lǐng)風(fēng)騷",而殷德一言不發(fā)的場面。
勸夫納妾
二人婚后有一子,公主全融身心投入到幼子身上,而豐紳殷德常常去外地視察苗民起義的軍情。故兩人之間出現(xiàn)過裂縫。不過幸好豐紳殷德也喜歡自己的幼子,三口之家也其樂融融,可惜好景不長,不知是什么原因,二人的幼子早夭,和珅聞之亦傷心欲絕。和孝公主與豐紳殷德更是悲痛不已。此后,公主不曾再生育,為了和家不致絕后,公主多次勸說豐紳殷德討幾房小妾,豐紳殷德起初以為公主乃是試探,后來公主多次懇請,方知公主情深意切,雖然他不想傷害公主的感情,但由于和家無其他子嗣,為了接續(xù)香火,他也不得不討了幾房小妾,至于后來和珅倒臺后豐紳殷德"飲醇酒,近女色“,則又另當(dāng)別論了。
變故
乾隆去世
嘉慶四年的正月初三,十公主剛滿二十四歲的這一天,她的父親、人生的保護(hù)傘乾隆皇帝去世了,享年八十八歲。
乾隆帝剛?cè)ナ?,嘉慶便向和家動手了。他當(dāng)天便下旨,讓和珅與死黨福長安晝夜輪守梓宮殯殿。這等于變相地將和珅除去了軍政大權(quán),軟禁起來了。
隨后,嘉慶調(diào)兵遣將,立即起用自己的親信和親兄弟,接管了軍機處及戶部,并讓兄弟們領(lǐng)著大內(nèi)侍衛(wèi)將乾隆的殯殿團(tuán)團(tuán)圍住。
和珅被擒
正月初十,和珅就在乾隆的棺木前束手就擒。
和珅一入天牢,立即引發(fā)了控訴他的高潮,各省督撫、各部公卿多年受他壓制敲詐,這時紛紛上書,要求將他以大逆之罪凌遲處死。
在這種波瀾之下,和府被抄,豐紳殷德也被抓起來審訊。十公主驚恐悲哀,沒有想到這一天這么快就來到了。為了自己的丈夫和兒女,她只得忍著眼淚,趕進(jìn)皇宮,跪著請求自己的哥哥,放公爹和丈夫一條生路。
嘉慶從小就特別疼愛這個小妹妹,但也從小就痛恨和珅。據(jù)說當(dāng)年,他得知父親將小妹許配和家時,曾憤恨得飲食不入。
現(xiàn)在,面對哭成淚人的妹妹,他思來想去,只得扶起她,答應(yīng)饒恕額駙。但是和珅罪大惡極,至多只能保他一個全尸。
十公主只得打道回府。
僅僅又過了四天,嘉慶便在正月十五元宵佳節(jié)頒旨公布了和珅的二十條罪狀。三天后的正月十八日,剛滿五十歲的和珅便在獄中收到了一條御賜的白帛,懸梁自盡了。
總算兄妹情深,嘉慶信守了承諾,不但赦免了豐紳殷德,還讓他仍舊享受伯爵的封號待遇。
對于和家那富麗堂皇的府邸,嘉慶將它一分為二,一半歸還十公主及額駙,另一半賞給了同母的弟弟慶郡王永璘。
和珅倒下了,但他仍有后人。按封建社會的習(xí)俗,只要有后人,那么這個人還算孝順,如果沒有子嗣的話,無論他如何孝敬父母,他也會被扣上不孝的罪名。因此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說法。后人就涉及到一個范圍問題,有的人只把直系親屬算作后人,只包括兒子、女兒,有的人認(rèn)為應(yīng)該算所有的后人,我們同意后一種看法,我們認(rèn)為,如果只算直接的親屬的話,和珅的后人就太少了。因此我們把固倫和孝公主等與和珅有關(guān)的家屬亦當(dāng)作后人。
丈夫墮落
和珅長子豐紳殷德,生于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在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四月,乾隆帝賜名豐紳殷德,指其為十公主(即固倫和孝公主)額駙,并賞戴雙眼花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豐紳殷德與和孝公主完婚,和珅死后,在公主幾度懇求下,嘉慶允許其夫豐紳殷德"暫行出城,料理喪事"。堂兄豐紳宜綿也被暫時解禁。和珅生前建造的比皇陵還豪華的和陵,因逾制被嘉慶帝強行拆毀,豐紳殷德與堂兄豐紳宜綿只好另立新墳,草草掩埋之,并把馮氏、和琳等人的墳地也遷到此地。讓馮氏與和珅這對夫妻能在陰世團(tuán)聚,和珅在修筑和陵的時候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沒有機會享受和陵,只有靜靜地躺在劉村墳地內(nèi)。和珅倒臺后,豐紳殷德相繼被革去一等公、貝勒伯爵等爵位。幸好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嘉慶因鎮(zhèn)壓白蓮教成功,龍顏大悅,大賞天下,也賞了豐紳殷德,他下諭道:"固倫和孝公主下嫁固倫額駙豐紳殷德,其品秩原與貝子相等,嗣固伊父和伸獲重譴,是以將豐紳殷德一并革職,旋經(jīng)朕格外加恩,授為散秩大臣,今當(dāng)大功勘定,恩逮親藩,因念固倫和孝公主亦應(yīng)一體錫與恩施,著將豐紳殷德,賞給民眾品級,仍在教秩大臣上行走,俾公主同深歡感,以示朕篤念椎恩之至意。"
經(jīng)歷了從榮華富貴到一無所有,豐紳殷德也深深理解到了人生如夢,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云煙。正如《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一樣,他看破世相,認(rèn)為"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dá)即文章",可惜,豐紳殷德沒有曹雪芹那樣的才華,也沒有曹雪芹那樣的苦功,所以,他只留下了一些三流的小詩,后來被其堂兄豐紳宜綿整理成冊,也算是流傳后世了。因此豐紳殷德整天縱情聲色犬馬。他希望這樣的無所作為能逃避官方對自己的陷害。
可是如此還是犯了忌諱,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固倫和孝公主府長史奎福向內(nèi)務(wù)大臣溫布控告豐紳殷德"演習(xí)武藝,謀為不軌,并欲害公主,將妾帶至墳園于國服內(nèi)生女各款。"嘉慶一審發(fā)現(xiàn)純屬誣告,不過豐紳殷德國服內(nèi)生女確有其事,豐紳殷德也供認(rèn)不諱。故嘉慶帝諭示道:"……實系奎福因革去長史心懷怨恨,捏詞誣控,今愛書已定,豐紳殷德并無謀為不軌之事。其罪狀在和將侍妾帶至墳園,于國服一年內(nèi)生女,實屬喪心無恥,令其閉門思過,如此懲辦已是敬幸,其他俱屬輕罪不議。"
按大清律例,皇帝大喪期間,守制者不得懸掛門符,張燈結(jié)彩,不得婚嫁,不得同房生育等等,豐紳殷德身為額駙,在乾隆喪期內(nèi),當(dāng)然應(yīng)守禁忌了,從此豐紳殷德生活中最后的一根稻草也沒有了,"飲醇酒、近婦人"這些平時里的行為也成了奢望,生活中什么自由都沒有了,豐紳殷德哀嘆:"功名事業(yè)俱泡影,埋骨何須墓志銘。"
晚年
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嘉慶又授予他"頭等侍衛(wèi),擢副都統(tǒng),賜伯爵銜。"不久,嘉慶派他到烏里雅蘇臺任職,豐紳殷德"星馳瀚海,日近斗魁,秉公執(zhí)法"。在邊疆地區(qū)供職,與其說是嘉慶在提拔他還不如說是在流放他,嘉慶討厭與和珅有關(guān)的一切,當(dāng)然自己的妹妹固倫和孝公主除外,所以就來個眼不見為凈,讓豐紳殷德長期在邊疆做官。而此時,豐紳殷德的身體由于過度放縱和自暴自棄的心境,已經(jīng)是百病纏身了,在這種蠻荒之地?zé)o異于慢性自殺,他自己早死晚死都不太計較了。公主可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丈夫奔赴黃泉,于是多次向皇兄求情,希望他放自己的丈夫回來養(yǎng)病。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二月,應(yīng)公主所請,嘉慶許可豐紳殷德回京療傷,還派人看望他,過了沒幾月,由于旅途勞頓,當(dāng)年五月,豐紳殷德去世,年僅36歲,嘉慶"念其平日小心供職,賞給公爵銜,"又"派英和帶同侍衛(wèi)十人前往奠,并賞賜陀羅經(jīng)被,賞給和孝公主銀五千兩,俾資料理喪務(wù),仍照公爵銜給與恤典。"其堂兄豐紳宜綿聞訊,萬分悲痛。
嘉慶帝對妹妹凄涼的處境無能為力,明清兩朝的公主都是不能再嫁的。他只能經(jīng)常給妹妹送來錢物,從經(jīng)濟(jì)上幫助她。
隨后,豐紳宜綿護(hù)送豐紳殷德靈柩同劉村和氏新墳,與和珅、馮氏團(tuán)聚,豐紳殷德有一個兒子,可是早夭,故身后僅留有兩女,死時長女11歲,幼女5歲,"一尚垂鬢一尚嬉。"后來固倫和孝公主過繼一個兒子叫福恩,世襲了輕車都尉,嘉慶對豐紳殷德的后人還很照顧。
固倫和孝公主出身顯赫,與豐紳殷德同年生,逝于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九月初十日,終年49歲。道光帝對姑姑一生的遭遇備感哀傷,親臨她的墓前祭奠。
這份破格的優(yōu)遇,應(yīng)該算是十公主一生中最后一次盛大的場面了。雖然和珅倒臺,但她還是受盡了三朝皇帝(乾隆、嘉慶、道光)的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