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牛的大臣宇文護 他為啥不謀朝篡位?
我一直認為,歷史人物所作出的選擇,一定是他在當時認為的最好選擇,至于后來沒選擇對,這是事后諸葛亮來看的。宇文護為什么不篡位,這個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雖然這么說,我也可以事后諸葛亮的試著分析一下。歡迎頭條讀者吐槽。
大家都知道宇文護,號稱史上第一屠龍手,557年-560年,3年之間,接連干掉了3個皇帝,西魏恭帝元廓、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北周明帝宇文毓。所以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擴展成幾個小問題(1)宇文護為啥不在逼元廓禪位以后自己當皇帝,當然皇帝這個說法不太準確,那時宇文覺是稱天王的,不是稱皇帝的,宇文毓一開始上位,也是稱天王的,后來才稱的帝?(2)宇文護為啥不在干掉宇文覺以后,自己當皇帝?(3)宇文護為啥不在干掉宇文毓之后,自己當皇帝?(4)宇文護為啥讓宇文邕當了12年的皇帝以后,還不篡位,反而還被宇文邕干掉?這四個階段,北周的政壇是一直在變化的,所以宇文護的想法也是一直在變化的,所以單單一句宇文護為啥不篡位自立,是沒法回答的,得分開來分析。
第一個問題,事實上,宇文泰原來是希望自己的另一個侄子,宇文導來輔政的,但是宇文導病死了,所以退而求其次,才選的宇文護,但他無論戰(zhàn)功、聲望還是資歷都與他叔叔宇文泰相去甚遠,將領(lǐng)們都不太服他。李弼、趙貴、獨孤信、侯莫陳崇這幾大柱國都在,都不服他,就一個于瑾幫他,宇文護實際上是靠于瑾的幫助坐穩(wěn)的位子,他覺得,只有趁宇文泰剛死不久,余威仍在的時候篡奪西魏皇權(quán),建立新的王朝,才能讓自己以新朝皇族的身份名正言順地凌駕于各位柱國之上,穩(wěn)定宇文家族和自己的地位,所以他廢西魏恭帝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能讓大家服,所以這個階段,他是不可能篡位的。再說第二個階段,西魏被北周取代以后,這個國家表面很穩(wěn)定,其實暗流涌動。在關(guān)隴集團內(nèi),除宇文家族以外,地位最高的是赫赫有名的六大柱國。這其中,排在首位的李虎已在幾年前去世,排名第二的李弼此時也已病重,沒啥能量了,剩余四人中,于謹已經(jīng)和宇文護結(jié)成同盟,侯莫陳崇屬于騎墻派,態(tài)度不明;而趙貴則是心懷不滿,史書上記載,“每懷怏怏,有不平之色”,獨孤信的態(tài)度,史書沒有記載,但肯定也非常失落。而宇文護性格跋扈,喜歡大權(quán)獨攬,執(zhí)政后他就規(guī)定所有與軍事有關(guān)的決策,都要得到他的許可。
趙貴性格剛烈,對這非常不滿,就您這水平,還想領(lǐng)導我們打仗?一個只端過盤子的服務員,還想玩顛勺?于是趙貴就找獨孤信,想廢了宇文護,但是宇文護有線人,接到線報,宇文護先下手為強,干掉了趙貴和獨孤信,這個線人叫宇文盛,因為這次告密,官運亨通,提他,知道的人少,但是提他兒子和孫子,太有名了,兒子宇文述、孫子宇文化及。干掉趙貴和獨孤信以后,天王宇文覺非常不滿,他手下也有一幫人攛掇他,準備干掉宇文護,但是又被線人告訴宇文護了,于是宇文護逼宇文覺退位,改立宇文泰的庶長子宇文毓,當時宇文毓已經(jīng)24歲了,屬于長君,而不是幼主,從這你就能看出來,宇文護心虛,因為執(zhí)政不到一年,已經(jīng)得罪了一大幫人,所以這次不敢立幼主,他連幼主都不敢立,還敢篡位嗎?
再說第三個階段,宇文毓史載他寬明仁厚,說白了就是老實,再說白了就是軟弱,所以宇文護覺得立他挺好控制,但是沒想到,宇文毓是個外柔內(nèi)剛之人,剛即位就和宇文護對著干,宇文毓的正妻就是獨孤信的大女兒,叫啥不知道,宇文毓要立她為王后,但是宇文護不同意,很簡單,獨孤信是宇文護干掉的,立她女兒,怎么可能,但是宇文毓據(jù)理力爭,宇文護居然沒說過他,只能立獨孤氏了,這件事宇文護很受觸動,覺得宇文毓不是善茬,于是以退為進,假裝要把朝政大權(quán)還給宇文毓,沒想到宇文毓說挺好,謝謝,宇文護這個郁悶,但是軍權(quán),宇文護沒交,宇文毓親征以后,很有作為,你從他的謚號明帝來看,就能看出來,而且宇文毓歲數(shù)大,所以宇文護越想越拍,宇文毓越大,自己越不安全,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接著干掉宇文毓,這次宇文護選擇的是用毒,因為宇文毓經(jīng)過兩年的親政,已經(jīng)很有政績了,所以不能以昏庸無道明著來逼他下來,于是就用下毒的著,干掉了宇文毓,但是估計是慢性毒藥,宇文毓居然還有時間留下遺詔,讓老四宇文邕即位。宇文護又郁悶了,其實從這件事情上,多少已經(jīng)可以看出點宇文護的性格來了,優(yōu)柔寡斷,做事做不到位。
再說第四個階段,宇文護本來想立宇文毓的年幼的兒子的,但是沒想到宇文毓的遺詔里立的是18歲的宇文邕,于是宇文護計劃觀察一下,如果宇文邕也像宇文毓那樣不聽話,就接著干掉,但是沒想到,宇文邕太聽話了,表現(xiàn)的太好了,一登基,就啥事都不管,就讓宇文護全權(quán)負責,宇文護這下放心了,他要篡位,想讓眾人服,現(xiàn)在還差一樣東西,就是軍功,就是連宇文泰都沒能完成的任務,滅掉北齊,于是經(jīng)過3年準備,宇文護大舉伐齊,但是,被北齊名將段韶和斛律光打的大敗,過了一年,宇文護又傾全國之兵伐齊,這就是著名的周齊邙山之戰(zhàn),蘭陵王高長恭的成名之戰(zhàn),結(jié)果是北周慘敗,這兩次慘敗,讓宇文護威信掃地,特別是第二次,邙山之戰(zhàn)這次,是西魏北周30多年來,最慘的一次失敗,北周要修養(yǎng)聲息,這一休,就是五年,五年以后,宇文護卷土重來,但是,又沒討到便宜,北齊有段韶、斛律光,北周無法取勝。
這幾次戰(zhàn)役,對宇文護的聲望打擊太大,再加上,宇文邕一直裝慫,表面上來看,對宇文護沒啥威脅,所以,我揣摩宇文護,可能想緩緩在篡位。但是,時不等人,你這邊想緩緩,宇文邕那邊不等了。宇文邕即位的時候18歲,現(xiàn)在已經(jīng)30歲了。臥薪嘗膽了12年。經(jīng)過這幾次戰(zhàn)役,宇文邕認為,宇文護窮兵黷武,三次攻齊,都損兵折將無功而返,曾經(jīng)聯(lián)合后梁伐陳,也失敗了,一個失敗接著一個失敗,這讓宇文護的威望不斷下降。內(nèi)政方面,宇文護表現(xiàn)的也一般,他的家人和下屬倚仗他的權(quán)勢,為所欲為,貪得無厭,搞得烏煙瘴氣。最重要的,宇文護這幾年來專橫跋扈,剛愎自用,手段狠辣,樹了很多敵人,大臣和將領(lǐng)對宇文護心懷不滿的非常多。所以經(jīng)過深思熟慮,宇文邕終于下定了決心,該出手了。但宇文邕不過是個掛名ceo,幾乎所有大臣都聽命于宇文護,軍隊更是掌握在宇文護的手里,除了身邊的幾個太監(jiān),宇文邕誰也指揮不動,咋辦。
只有一個辦法,偷襲!宇文邕和僅有的幾個親信,比如宇文直這些人商量咋偷襲,后來敲定了方案。宇文護一次外出回到長安,宇文邕在宮中迎接他,接著和他一起去拜見皇太后,路上,宇文邕很誠懇地對宇文護說,太后年事已高,卻酷愛喝酒,以致喜怒無常。我跟她說了很多次,她都不聽,你勸勸她。然后,宇文邕拿出一個早已準備好的《酒誥》,酒誥應該是《尚書》中的一篇關(guān)于禁酒的文章。然后交給宇文護,讓他用這個勸太后。宇文護不覺得有詐,見著太后以后,就開始念這文兒,宇文邕手里拿這玉笏板,在后邊站著。然后,宇文邕就用這個玉笏板,猛砸宇文護。宇文護倒地,然后宇文直沖進來,就砍了宇文護。這就是宇文護在北周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