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史上曹魏一代名將張遼 他原來本不姓張
張遼是呂布之后,最負盛名的魏國猛將之一,在逍遙津,以7000人眾擊敗東吳十萬大軍,而更為奇特的,張遼的原名并不姓張,因為難得的一次軍事行動,大敗而歸,從此隱姓埋名,幾百年后,一代將星張遼出世。張遼,字文遠,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很著名的一位猛將,其實倒退五百年,張遼并不是老張家的人,他的祖先叫聶壹,是漢武帝時期的一位富商。那為什么后來姓張了呢,首先需要說明的是,肯定不是皇帝賜的姓。當時屬于漢武帝早期,大將軍衛(wèi)青,只是個皇帝身邊的小侍衛(wèi),大漢對匈奴的整個狀態(tài),匈奴顯的更強勢,而漢武帝一直希望可以扭轉(zhuǎn)這樣的局面,這是大勢,而張遼的這位祖先,在雁門馬邑一帶,也就是現(xiàn)在的朔州,和匈奴交界,做邊境生意。由于匈奴對大漢時常的騷擾,以及在生意上,對于漢族的強勢,當然,或許還有一點,為國請命、日后希望棄商入政,這位聶壹同志,通過自己的好友王恢,向漢武帝進言,獻上了一條:引君入甕的計策。
《三國演義》里,蜀國五虎將趙云,長坂坡之后,沒有一場著名的戰(zhàn)役,因為諸葛亮出山之后,趙云變成了諸葛軍師的棋子,去哪干嘛,都是依計行事。很顯然,張遼要幸運的多,在曹操的手下,一直都有獨當一面的機會。當時孫權(quán)的吳國,和曹操的魏國劃長江而治,孫權(quán)在江北的裕溪口建立軍事?lián)c,而曹操呢,依靠合肥、皖城作為進攻吳國的基地。公元213年,曹操進攻裕溪口,無功而返,而到了公元214年,吳國大將呂蒙、甘寧攻打皖城,魏國大將朱光被俘。這是背景,打敗袁紹后的曹操,擁有了幾乎整個中原,已經(jīng)從偏安一隅,開始將目光瞄向統(tǒng)一全國,由于和孫權(quán)的戰(zhàn)爭進入拉鋸,于是,曹操開始討伐漢中張魯,將守衛(wèi)合肥,防備孫權(quán)的任務,交給了張遼和李典。
公元215年,孫權(quán)親自率領十萬大軍,進攻合肥,當時,合肥有多少人馬,7000!為什么人這么少,倆個原因:第一,主力都去打張魯了,討伐戰(zhàn)要的是壓倒性的優(yōu)勢,正因為這樣的心理沖擊,不久張魯投降。關于,張魯這個人,很有意思,歷史崔(微信公眾號lishi_cui)在后面會有一篇關于張魯?shù)膫饔?,這里簡單介紹一下,整個三國時代,戰(zhàn)爭多,方士多,比如于吉、張角,而張魯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位。他不僅是道教正一派的第三代天師,還是占據(jù)漢中的割據(jù)軍閥,號稱是西漢開國重臣,張良的直系后代。張魯這邊按下不表,我們繼續(xù)講,合肥兵少的另一個原因,合肥作為軍事重鎮(zhèn),城高墻厚,十萬部隊不可能一下子攻城的,7000的部隊,只要挨過第一輪攻擊,到時救兵一到,就是個前后夾擊的局面。所以,孫權(quán)到達合肥城下后,要的速戰(zhàn)速決,取得合肥的控制權(quán),第一天吃飽喝足,養(yǎng)足精神,然后就是輪番強攻,但是沒想到,第一個晚上,還沒過,就出大事了。
無論是守城的部隊,還是攻城部隊,氣勢很重要,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由于長途跋涉,孫權(quán)的部隊累了,需要休息,在第二天的攻城大戰(zhàn)中,將氣勢提升到頂點,對于攻城來說,事半功倍。這當然不是張遼,張文遠將軍希望看到的,作為應對,處于絕對劣勢的魏國士兵,急需一場勝利,不僅可以鼓舞士氣,還能打擊對手,所以張遼,從7000人中選出800敢死隊,夜襲孫權(quán)的江北大營。夜襲的結(jié)果,張遼選出的這支特種部隊,徹底打亂了吳國軍隊的正常休息,當然,這只是次要的,古代戰(zhàn)爭,不可能真的如《三國演義》中描繪的那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張遼再猛,他的800人敢死隊,也只是騷擾而已,真正取決定作用的,還是,張大將軍的7000人部隊,以及合肥城高大的城墻,連續(xù)擋住了十萬吳國軍隊的輪番攻擊。十天之后,毫無進展的東吳大軍,對于這次失敗的渡江之戰(zhàn),開始撤退。
張遼,作為名將,價值開始體現(xiàn)出來了:由于合肥守城的部隊人少,東吳的撤退并沒有太過在意對手,而且孫權(quán)也是一位英雄人物,掩護大部隊撤退,這種本來是軍中大將的任務,老孫一肩挑了起來。主力已經(jīng)在前面開始撤退了,而東吳之主帶著一隊人馬押后,掩護。不管怎么說,這個時候?qū)O權(quán)身邊的力量很薄弱,張遼開始行動了,帶著合肥僅有的人馬,開始猛沖孫權(quán)的護衛(wèi)。結(jié)果后撤部隊開始被叫回,而孫權(quán)的禁衛(wèi)軍只能選擇和張遼拼命,畢竟,老大的性命更重要么,一陣慌亂之后,禁衛(wèi)軍隊長陳武戰(zhàn)死,大將宋謙、徐盛、凌統(tǒng)重傷,東吳軍隊,慌慌張張,跑回了大本營。此后,張遼被封為征東將軍,而為了體現(xiàn)東吳對張遼的恐懼,江東一帶,母親嚇唬小孩的方式,也變成了:張遼來了,張遼來啦!
公元220年,曹丕成了新的魏國老大,封張遼為前將軍,而之前已經(jīng)對魏國稱臣的東吳,再次叛變,曹丕的應對之策,還是派遣張遼屯兵合肥,進爵都鄉(xiāng)侯,成為曹丕應對東吳,最信任的大將。公元222年,張遼重病,曹丕派御醫(yī)日夜看護,隨著孫吳的再次倒戈,輕傷不下火線的張遼,再次入住合肥城,而孫權(quán)在得知張遼回府后,是這么說的:“張遼雖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當?shù)?,千萬要謹慎在意!”同年,張遼擊破吳將呂范,不久,張遼病逝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