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出色女間諜 一個人顛覆一個國家
中國歷史上最出色的女特務(wù)則非西施莫屬,她因貌美而被越國將軍范蠡作為越國間諜獻(xiàn)給吳王夫差。到吳國之后,西施以美貌使吳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致使朝政混亂;同時離間吳王夫差與吳國大將伍子胥,削弱吳軍事力量,為越國復(fù)興和吳越戰(zhàn)爭中越國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xiàn)。
寒家出美女
西施,姓施,名夷光,是春秋末年越國人,約于公元前506年,出生于諸暨苧蘿山麓苧蘿村。父親砍柴賣柴,母親浣紗織布。古時候苧蘿村施姓有東西兩村,夷光家住西村,所以被稱為西施,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相傳她天生麗質(zhì),美艷絕倫,居中國古代歷史上"四大美女"之首,北宋詩人蘇軾的《 火飲湖上初晴居雨 》中"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指的便是這位越國美女。
西施原本居住在偏僻的山村,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可能就此終老,但正所謂"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不久,美貌便把她推向了歷史的前臺。因為家境不好,西施很小就開始幫著家里干活,在溪邊浣紗,和小伙伴們嬉戲打鬧,雖然貧困,倒也自得其樂。但是平靜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
公元前494年的一場吳越戰(zhàn)爭,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俘虜?shù)絽菄プ隽巳速|(zhì),讓勾踐夫婦住在闔閭墓前的一間石室里,給他養(yǎng)馬,這當(dāng)然是一種羞辱和懲罰。每當(dāng)夫差出行時,便讓勾踐在前面給他牽馬,街道兩旁的人都聚觀取笑,指指點點。勾踐把這一切都忍受下來,夫婦兩人每日蓬頭垢面,出入石室,很盡心地喂養(yǎng)馬匹,對夫差更是奴顏婢膝,極盡討好之能事,似乎心甘情愿地做夫差的奴隸。勾踐這個人很有心計,百般討好吳王夫差,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屈辱。據(jù)說有一次夫差生病,勾踐前往探病,竟口嘗了夫差的糞便,夫差很奇怪,問他干什么,勾踐說:"臣聞嘗糞便之類,可知病情的發(fā)展;味甘則不佳,味苦則漸愈,今味苦,知大王之圣躬無礙也。"夫差大為感動,想考驗一下自己的兒子,叫兒子也嘗嘗自己的糞便,兒子面有難色。夫差嘆曰:"親如子,尚不及勾踐也。"于是對勾踐更加信任,不久就把他放回越國去了。勾踐回國后,勵精圖治,一心要打敗吳國。于是,他一方面訓(xùn)練軍隊、發(fā)展農(nóng)業(yè),"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他召集了大臣范蠡與文種,商量了許多滅吳之計,如怎樣休養(yǎng)生息,怎樣團結(jié)民眾,怎樣訓(xùn)練士兵,等等。大夫文種還擺出了滅吳"九術(shù)",其中有一術(shù)就是抓住"吳王淫而好色,宰佞以曳心"的弱點,賄賂吳國宰相伯嚭,獻(xiàn)美女給吳王夫差,使他"惑亂沉湎,不領(lǐng)政事",放松對勾踐的警惕,使越國贏得東山再起的機會。
于是勾踐決定實施"美人計",在全國大肆搜羅美女,送給吳王夫差,以瓦解吳王斗志,消耗吳國力量。勾踐派大夫范蠡前往民間尋覓美女,當(dāng)范蠡行至苧蘿山時,正碰上了在此浣紗的西施,她目如秋水,顧盼生姿,在青山綠水間顯得分外迷人,范蠡當(dāng)下便決定西施作為實施"美人計"的間諜送給吳王。
西施穿上綾羅綢緞,坐上了華麗的馬車之后,就更顯得婀娜多姿了。許多百姓為了一睹西施的美貌,都擁到郊外的驛館去迎候,以至于路上塞滿了人群。當(dāng)時有一個傳聞,說負(fù)責(zé)招聘西施的范大夫傳令下去:要看美人的人,必須先交一文錢,于是在驛館中設(shè)了一個錢柜收錢,那錢柜竟然頃刻而滿!可想而知,有多少人希望看一眼美麗的西施!西施到了國都后,勾踐親自給她選了老樂師,教她歌舞,并讓一些人教她化妝和禮儀等儀態(tài)之學(xué)以及蠱惑人心的技巧,就連探聽情報的知識和技術(shù)也是必修的課程。在眾多名師的調(diào)教下,西施很快便展露了過人的才情,三年下來已是能歌善舞、雍容華貴,一舉手一投足都能表現(xiàn)出嫵媚動人的風(fēng)韻。勾踐實施"美人計"的時機終于到了。后來吳王夫差要在蘇州建一個高臺用于賞軍取樂,勾踐決定利用這個機會,把西施送往吳國,于是勾踐派人從深山采伐了兩百株大樹,帶上精心裝扮過得西施,令范蠡送往吳國。吳王夫差本來就好色,見到貌美如花的西施立即驚為天人,對伍子胥"妹喜、妲己誤國"之類的勸諫根本充耳不聞,立刻將西施納入后宮,對她寵幸有加。
三千寵愛于一身
西施這個苧蘿村的浣紗姑娘為人聰明伶俐,而且很有愛國情懷,從來也不敢忘記自己來到吳國的使命,她用盡渾身解數(shù)讓吳王寵愛她,并聽信她的話。而夫差自從得到西施,對她寵愛異常,有求必應(yīng),為求得美女歡心,更是大興土木,在虞山北麓筑姑蘇臺,在靈巖山建館娃宮,終日沉湎酒色,享樂游玩,不理朝政。吳王為博得西施歡心,大動土木,勞民傷財,使吳國財力逐漸枯竭,而吳王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常常與西施一起,帶著樂師們隨意四處去游玩,不再理會朝政,對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的勸諫不僅不理會,反而進行訓(xùn)斥驅(qū)逐,漸漸地大臣們也都不敢說了,朝中風(fēng)氣漸漸敗壞。
同時,西施充分利用她對吳王的影響力,積極配合越國的行動。為了掏空吳國的府庫,耗盡它的財力,越國借口遇到災(zāi)荒,向吳國要求借貸十萬石的糧食。大臣們有的反對,有的贊成,夫差一時也沒了主意。回到后宮,夫差便把這件事跟西施說了,西施便趁機向夫差進言:"您平時總以英雄自許,怎么連這么點事都決定不下來呢?各國之間本來就應(yīng)該相互援助,當(dāng)年秦穆公不是也賣糧食給他的敵國晉國嗎,并說"晉的君王有罪,晉的百姓何辜?"一個雄才偉略的國君,應(yīng)該有氣量、胸懷寬廣才是,對敵國尚且如此何況越國還是大王您的屬國呢,越國的百姓就是您的臣民,難道您讓自己的臣民活活餓死嗎?"這一番話說得夫差面紅耳赤,第二天便下令借給越國十萬石糧食。第二年,越國大豐收,便把糧食如數(shù)地還給了吳國,夫差見糧食按時歸還,而且還顆粒飽滿,質(zhì)量很好,便下令用這些糧食做吳國來年的糧種。誰知這些糧食在吳國種下去一年后卻是顆粒無收,吳國頓時陷入饑荒之中。吳國人以為這只是越國的糧種在吳國水土不服所致,他們哪里知道這些糧食早已被越國人用水蒸過,這一切都是越國人的陰謀而已,越國想以此消耗吳國的財力,造成吳國的饑荒,引起吳國混亂。
計殺大將伍子胥
吳王日益寵愛西施,荒廢國事,吳國府庫空虛,軍隊的戰(zhàn)斗力也大為減弱,可是滅吳還有一道障礙,那就是吳國忠心剛正之臣伍子胥。他是幫助闔閭奪取王位的有功之臣,夫差得以立為太子也是他拼死在闔閭面前爭來的,吳國東征西討,稱霸于諸侯,也全仰賴于他,他是夫差父子兩代的功臣,在吳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伍子胥一直就認(rèn)為越國是吳國的心腹大患,屢次在夫差面前和太宰伯嚭爭論對越國的政策,吳王夫差雖然沒聽,但也還知道伍子胥是一番忠心,只是不愿意聽到他的逆耳的話而已。西施明白伍子胥是她和越國的最大威脅,此人不除,吳國就難滅。但要讓吳王與伍子胥交惡并非易事,于是她便與吳王寵臣伯嚭聯(lián)合了起來。
當(dāng)時,越國在勾踐的治理整頓下,國力日益增強,軍隊也訓(xùn)練有素,吳王夫差也感到了威脅,曾想要征伐越國,正是在西施和伯嚭的花言巧語下才打消了這個念頭。后齊與吳交惡,夫差想要攻打齊國。這時,伯嚭力主攻打齊國,并保證出師必捷,加上平日里西施和伯嚭總說越王是如何地恭敬吳王,對吳王絕無二心等等,此時的吳王夫差也就逐漸放松了對越國的警惕,而是一心要攻打齊國。而這正中越王下懷,越王希望吳國勞師費餉,進一步消耗國力,便趁機推波助瀾,親率官員前去朝賀,并贈送大批禮物,還表示愿意派出三千甲兵隨吳王出征。而伍子胥不同意攻齊國,諫言道:"齊國的問題不過是一個人皮膚上的毛病,而越國才是吳國的腹心之疾。大王不應(yīng)該伐齊,首要的任務(wù)應(yīng)該是滅越。"可是夫差在西施和伯嚭的影響之下,早已聽不進去這種話了,伍子胥見后只能無奈地嘆道:"大王不聽我的話,再過三年,吳國就變成廢墟了。"夫差聽他口出怨言,很不高興,回后宮后又跟西施說起這事。一直以來西施就利用各種機會,一遍又一遍地在吳王耳邊挑撥吳王與子胥的關(guān)系,這一次她更是趁此挑撥道:"伍子胥他是楚國人,卻攻打楚國,還把故主楚平王從墳?zāi)估锿诔鰜?,鞭尸三百,這是何等殘忍毒辣的人,您重用這樣的人在身邊,不覺得危險嗎?他要滅越,我就是越國人,您要聽他的,就先殺了我吧。"在西施一遍遍的撒嬌中,吳王漸漸地開始懷疑起伍子胥的忠心來。
這時,一向與伍子胥有矛盾的伯嚭置國家安危于不顧,也乘機挑撥吳王和伍子胥之間的關(guān)系。他向吳王報告說:伍子胥要謀反了。原來伍子胥屢次諫阻吳王無效,知道吳國遲早要亡,自己雖然隨時準(zhǔn)備殉國,卻愛子心切,便借出使齊國的機會把兒子寄養(yǎng)在齊國的一個大夫家里,而齊國正是吳國的敵國,這便被當(dāng)做了謀反的證據(jù)。夫差聽到報告后大怒,便派人賜給伍子胥一把寶劍,命他自盡。伍子胥對著使者,慨嘆道:"我輔佐你父親成為霸主,我又讓你當(dāng)上吳王,你當(dāng)年曾許諾要把吳國分一半給我,我從來不敢奢望,而如今你卻讓我自殺?"說完便仰天長嘯,橫劍自殺了。伍子胥死后,吳王寵信太宰伯嚭,朝政更加腐敗昏暗,吳國的國力進一步削弱。至此美女西施出使吳國的間諜任務(wù)已經(jīng)完成,她為越國的勝利徹底掃清了障礙。
據(jù)說伍子胥臨死時曾吩咐左右說:"我死后,你們把我的眼睛放在吳國的城門上,讓我看到越軍是怎么打進來滅吳的。"伍子胥的話不久果真應(yīng)驗了。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帶上全部的精兵北上,到衛(wèi)國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會諸侯,爭奪中原霸主的地位,國中僅留下太子友及老弱殘疾留守。勾踐認(rèn)為復(fù)仇時機已經(jīng)成熟了,便派范蠡為大將,率兵攻打吳國,一舉攻占了吳國都城姑蘇,俘獲了吳太子友。夫差在黃池聞此消息后,派使臣卑辭厚禮,前去越國求和。范蠡認(rèn)為現(xiàn)在還不能一舉將吳國滅掉,便同意了吳國的求和。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踐再次北進伐吳,吳軍雖然全力迎戰(zhàn),但吳國的精銳早已損失在往日的東征西討中,相比之下越國卻是蓄養(yǎng)多年的精兵,兩軍交鋒,吳軍慘敗,越軍將吳都姑蘇團團圍住,圍而不殲,竟達(dá)三年之久。公元前473年,吳王夫差日暮途窮,不戰(zhàn)而自敗,吳王派使臣跪行至越軍大營,乞求罷兵言和,遭到了勾踐的拒絕,夫差自殺而亡。
在越國危難之際,西施臨危受命,以美色迷惑吳王夫差,離間其君臣關(guān)系,致使吳國政局不穩(wěn),國力下降,成功地扮演了使者和間諜的角色。越國最后滅掉吳國,稱霸諸侯,在一定程度上,是與西施的犧牲和奉獻(xiàn)分不開的,她是當(dāng)之無愧的中國古代第一女間諜。對此,明代的西施祠,有副用鳥蟲篆書寫的對聯(lián):"越錦何須衣義士,黃金祗合鑄嬌姿",以此來稱頌西施在興越滅吳中的功績。奇怪的是,西施并沒有使用毒藥之類的謀殺手段,直到夫差生命的最后一刻,西施都沒有向他下手。她看起來像是個純潔無邪的間諜,手中沒有沾染敵人的鮮血,同時又極其出色地完成使命,幫助越國滅掉了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