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民國第一女殺手也是中國首位女博士 女杰鄭毓秀

        2016-06-25 10:47:5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女殺手、女革命家、女博士、女律師、女大學校長、女法官、女廳長、女特使……這么多在我們今人看來似乎判若云泥、水火不相容、很不搭界的頭

        女殺手、女革命家、女博士、女律師、女大學校長、女法官、女廳長、女特使……這么多在我們今人看來似乎判若云泥、水火不相容、很不搭界的頭銜,怎么會“戴”在同一個人的身上呢?可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獨特的國度,在曾經(jīng)那樣一個特定的年代,這樣的事也就真實地出現(xiàn)了。

        這位女強人、“牛老太”、老前輩究竟是誰呢?

        她叫鄭毓秀(1891—1959),別名蘇梅,生于廣東省廣州府新安縣西鄉(xiāng)鄉(xiāng)屋下村(今深圳市寶安區(qū)西鄉(xiāng)鎮(zhèn)樂群村)一個封建官吏家庭。祖父鄭姚,窮苦出身,后在香港發(fā)跡,成為大商人,曾賑濟黃河水災,受到慈禧太后的封賜;父親鄭文治,清末戶部一官吏。

        她身上的“中國第一”可多了:她是第一位加入法國法律協(xié)會的中國人、中國近代史上女子參政第一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博士、第一位女性律師、第一位女性省級政務官、第一位女性地方法院院長、第一位女性審檢兩廳廳長、第一位參與起草《中華民國民法典草案》的女性、第一位女性非官方外交特使……當然,她還是民國第一女殺手、深圳近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性。與秋瑾、宋慶齡、陳擷芬、何香凝、鄧穎超等人一樣,她是民國時期少數(shù)開風氣之先的女中翹楚,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出色的革命家和女權(quán)運動的鼓吹者。

        根據(jù)史料記載,這位鄭毓秀打生下來就與同齡的女孩子大不相同。她自幼聰明伶俐,其母為了讓她有一技之長,便常常教她誦讀經(jīng)文;但她天性叛逆,對三綱五常、三從四德之類置于腦后。當時裹腳之風猶存,可她竟不纏腳,家人擔憂她將來難以嫁人;然而任憑家人軟硬兼施,年僅五六歲的小毓秀死活不讓,家人無計可施最后只好作罷。

        1904年鄭毓秀年方13歲。當她得知祖母在她年幼時,就把自己許配給了當時的兩廣總督之子,竟頗為不滿,親自寫信給男方,解除了這個未經(jīng)其同意的婚約。為此她惹了一場風波,只好離家出走。翌年鄭毓秀進入天津一所教會學?!俺鐚嵟印?,接受西式教育。1907年她隨姐姐東渡扶桑,在日本期間接受孫中山反清革命思想的熏陶,認識到要救國就只有反清。次年經(jīng)廖仲愷介紹她參加了同盟會,不久即回國從事革命活動。

        在此期間,孫中山聯(lián)合海內(nèi)外各派革命黨組成同盟會,主張用暴力方式推翻清王朝,先后發(fā)動了6次武裝起義,但都相繼失敗,大批革命青年為此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以梁啟超等為代表的?;庶h則乘機批評革命黨的暴力革命,尤其是批評孫中山等人“徒騙人于死,己則安享高樓華屋,不過是遠距離革命家而已”。同時革命黨內(nèi)也出現(xiàn)了一股“倒孫狂潮”。為挽救革命、挽救同盟會,汪精衛(wèi)主動提出自己去北京刺殺清政府高官,用鮮血來證明革命領袖們并不是貪生怕死的“遠距離革命家”,使黨內(nèi)外的懷疑人士重樹對革命的信心。

        汪精衛(wèi)計劃自己和黃復生先期抵達北京作準備,然后由喻培倫、陳璧君等人再攜帶炸彈進京。1909年10月,汪、黃兩人乘英國船來到天津,鄭毓秀專程迎接他們。廖仲愷特別寫信給鄭,要她全力幫助汪、黃等人的暗殺活動。雙方見面后,汪精衛(wèi)說:“聽說最近北京火車站盤查很嚴,我們這些男人攜帶炸彈易引起懷疑,想請你幫我們把炸彈帶入北京。不過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炸彈在路上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爆炸?!编嵷剐惝敿创饝骸叭绻粫ㄟ€叫什么炸彈,這事交給我好了。”憑借自己的機智勇敢和社交界的名氣,以及一位西歐外交官和幾位外國朋友的掩護和幫助,她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此后是在1911年末辛亥革命爆發(fā)后一兩個月里,鄭毓秀曾多次為革命黨人秘密運送軍火、傳遞情報,也干得很成功。

        鄭毓秀作為近代中國舞臺上頗富傳奇色彩的女性,曾兩次參與革命黨人暗殺清廷要員的活動,故被稱為“民國第一女殺手”。(當然,她這個殺手與一般殺手還是大不相同的。她既不是兇神惡煞、面目猙獰可怕的那種,甚至連真刀實槍、面對面較量也沒有。她更多的只是暗殺行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揮;而且第一次計劃又并未真正實施,第二次則只是旁觀人家去干——這人還是她姐姐的男朋友。但作為一個女流之輩,況且是早在整整100年之前,那還是很了不起的。)

        第一次是刺殺袁世凱。時值辛亥革命爆發(fā),清廷恐懼,為挽時局,任命袁為內(nèi)閣總理大臣,希望他成為第二個曾國藩,以鎮(zhèn)壓革命黨人。于是,革命黨人決定行刺袁世凱。 1912年1月9日,革命黨人羅明典等得知袁將于翌日早晨上朝,于是,鄭毓秀等十余人聚集商量,決定先暗殺袁世凱,以鏟除革命的真正障礙。根據(jù)刺殺行動計劃,將參與成員分成4組:第一組隱匿于三義茶葉店樓上;第二組在詳宜坊酒樓偽裝飲酒;第三組在東安市場前徘徊;第四組鄭毓秀與另二人則共乘馬車一輛,游弋于東華門、王府井大街之間,鄭是總負責人之一。各組準備在預定地點同時向袁投擲炸彈。

        1月15日,各組已準備奔赴戰(zhàn)斗崗位時,鄭毓秀卻突然接到同盟會駐北京支部的緊急命令,放棄刺殺袁的行動。因為最新情況表明,南北議和的真正阻力是來自良弼而不是袁世凱。鄭遂連夜行動,但尋找非常困難,只根據(jù)平時線索通知了其中8位戰(zhàn)友;而未接到通知的戰(zhàn)友們,還是按原計劃實施了刺殺袁的行動。鄭毓秀自己一人則堅持到了最后。但刺袁未遂(因計劃改變,多數(shù)成員撤退,故爆炸威力減小,使袁得以撿回性命一條,僅炸死其衛(wèi)隊長及衛(wèi)兵數(shù)名、坐馭一匹),大批軍警趕到出事地點,當場捕獲了十余人。鄭當時正在現(xiàn)場,還斗膽開了槍,由于她機智勇敢,最終得以脫離險境。當晚,袁世凱的特務頭子、營務處總理陸建章對所抓獲的十余人親自審訊,后來其中7人由鄭毓秀去找外國記者出面保釋、1人(即真正的投彈者嚴濟芬)逃脫;但另3人卻在射擊時被捕,罪證確實,立即槍決。

        刺袁行動十幾天后,鄭毓秀又加入行刺良弼的第二次暗殺活動。良是滿人,他掌握著一定數(shù)量的軍隊,是宗社黨核心人物;且堅決反對清帝退位,頑固守舊,成為革命黨的死對頭。鄭毓秀等人接到任務以后,吸取了刺袁行動的教訓,改變了行刺方法,決定派一人先接近良,然后近距離炸死他。擔當刺殺任務的是革命黨人彭家珍,他挺身而出、自告奮勇。其時彭正與鄭的姐姐處在熱戀之中,生離死別、有去無回,鄭的姐姐傷心欲絕,當場暈厥。鄭毓秀也十分悲傷、淚如雨下。但為了革命事業(yè),她仍然堅決支持彭的行刺行動。1月26日,由于鄭等人的周密安排,刺殺良弼的行動終于成功(彭家珍化裝成傳達員,打入良弼寓所,靠近剛回家的良弼,適時引爆炸彈,結(jié)果當場犧牲;良弼身受重傷,于兩日后死去)。

        鄭毓秀干了幾年出生入死、轟轟烈烈、驚險刺激的革命工作以后,忽然發(fā)覺救國救民僅有熱情遠遠不夠,必須具備先進的思想和技術(shù),才能有真正的用武之地。再加上她已獲知袁世凱有暗殺自己的計劃,于是在1914年選擇了出國留學的計劃,而其革命生涯便暫告一段落。

        她到了法國巴黎,取了個洋文名叫蘇梅,進入巴黎大學前身索邦大學攻讀法學專業(yè),學習期間依舊忙于社交界,是巴黎華人女性的杰出代表。經(jīng)過3年的刻苦攻讀,她于1917年以優(yōu)異成績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并繼續(xù)攻讀博士學位。她還加入了法國法律協(xié)會,是該學會的第一位中國人。

        鄭毓秀不但聰明好學、為人熱情,且性格溫和、風度優(yōu)雅、能言善辯,會說一口流利的法語。有一次在法國大學成立中法協(xié)會時,她面對數(shù)千聽眾登臺發(fā)表演說,用慷慨激昂的語氣宣揚中華民族燦爛的古代文化,以及愛和平、重信義的傳統(tǒng)美德,使聽眾耳目一新。此后,歐洲各國文人、政府都向她了解中國的真相。鄭毓秀也因此聞名巴黎,在留法學生中可算得上是一個佼佼者。翌年,她受南方軍政府吳玉章主持的外交委員會委派,在法國進行國民外交工作。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勝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巴黎和會。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也派代表出席。鄭毓秀因精通英、法兩語,被任命為中國代表團成員,擔任聯(lián)絡和翻譯工作。她當時還是留法學生組織的重要領袖,經(jīng)常組織留學生到中國代表團駐地游行、請愿,要求代表團拒絕簽字。

        巴黎和會期間,給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鄭毓秀所導演的“玫瑰枝事件”。在西方列強操縱的和會上,相關(guān)條約均不利中國,外交失敗引發(fā)國內(nèi)著名的“五四運動”。因局勢緊張,來自人民的壓力很大,北京政府便把責任推給外交總長、中國出席和會代表團團長陸征祥。這使陸左右為難,提出辭職又不準,便裝病躲進巴黎近郊圣克盧德醫(yī)院。就在和會簽字的頭天晚上,即1919年6月27日,300多名留法學生和華工包圍陸征祥的下榻地,要求他不要在和約上簽字。由于鄭毓秀出色的辯論和外交才能,她被推舉為代表與陸談判。而此時陸征祥已接到北京政府示意,準備在和約上簽字。鄭急中生智,在花園里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衣袖里,頂住陸,聲色俱厲地說:“你要簽字,我這支槍可不會放過你。”陸征祥不敢去凡爾賽宮簽字,保留了中國政府收回山東的權(quán)利。后來鄭毓秀還將這根玫瑰枝帶回祖國,在客廳里懸掛多年。

        早在1919年,廣州軍政府外交部便任命鄭毓秀為外交調(diào)查名譽會員,被稱為“中國女子參政之先例”。次年鄭毓秀應吳玉章邀請,從法國回國,赴四川宣傳男女平權(quán),鼓勵女生出國留學。同年12月,鄭毓秀與張申府、蔡元培、陳大齊、劉清揚等人同船返歸法國;鄭還親自帶了四川女生張振華等6人赴法,為她們籌措旅費,到法勤工儉學。

        1924年品學兼優(yōu)的鄭毓秀終于取得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博士。翌年回國,被聘為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校長,并撰寫了大量重要學術(shù)著作。1926年鄭毓秀與同學魏道明博士在上海法租界開設一個律師事務所,執(zhí)行律師業(yè)務,成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律師。同年兩人結(jié)為伉儷。以后,鄭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和人際關(guān)系,積極參與一些重大的社會事務活動,開始揚名上海灘。

        鄭毓秀還在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里擔任過多項重要社會職務。1927年后她歷任上海審判廳廳長、江蘇地方檢察廳廳長、上海臨時法院院長兼上海發(fā)行院院長,而成為中國第一位女性省級政務官、第一位女性地方法院院長、第一位女性審檢兩廳廳長。1929年參與起草《中華民國民法典草案》,是五人起草委員會中唯一的女性??箲?zhàn)期間,鄭任教育部次長。

        1942年鄭毓秀丈夫魏道明接替胡適任駐美大使,鄭穗成了大使夫人,協(xié)助夫君開展外交工作,是中國第一位女性非官方外交特使。第二年,鄭毓秀陪同宋美齡訪美,深諳政治的羅斯福總統(tǒng)夫人稱贊她“具有政治頭腦,不同于歷任中國大使夫人”。杜魯門總統(tǒng)夫人雖不過問政治,但仍和她結(jié)為知己。1947年魏道明改任臺灣省主席,鄭毓秀隨夫赴臺北。1948年陳誠取代魏任臺灣省主席,不久魏、鄭夫婦移居美國,從此淡出政治舞臺。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