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歷史的復刻 李密為何重蹈楊玄感的覆轍而失???

        2016-06-21 20:59:3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隋唐時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隋唐時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貴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亂時,李密成為瓦崗軍首領(lǐng),稱魏公。率瓦崗軍屢敗隋軍,威震天下。在瓦崗軍原領(lǐng)袖翟讓準備讓位給他時,翟讓的哥哥卻從中阻攔。他不得已殺瓦崗軍舊主翟讓,引發(fā)內(nèi)部不穩(wěn),被隋軍屢敗。后被越王楊侗招撫,又因與宇文化及的拼殺中損失慘重,不久被王世充擊敗,率殘部投降李唐。沒過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將盛彥師斬殺于熊耳山。

        李密作出集中全部兵力攻打洛陽的決定后,他的軍事參謀柴孝和向他提出了一個放棄洛陽、西襲長安的作戰(zhàn)建議。

        歷史就像一臺復印機,總是鐘情于重復運動。這個建議四年前作為楊玄感軍事參謀的李密也同樣給他的上司提起過。

        還是復印四年前的情節(jié)。那一次,楊玄感把李參謀的建議當成了耳邊風。這一次,李密同樣讓柴參謀的建議自左耳進,從右耳出。

        柴孝和建議李密派翟讓和裴仁基分別守衛(wèi)洛口倉和回洛倉兩大糧食基地,然后自己親率全部瓦崗精銳,倍道兼行,直取隋朝政治心臟長安。再然后據(jù)守西京,東平河、洛,傳檄天下。

        以局外人的眼光來看,這確實是一條上好的計謀,比攻打洛陽明智得多。然而,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此時的李密思維已經(jīng)有些短路了,他兩只噴火的眼睛始終直勾勾地盯著對手的老帥,早已忘了老帥旁邊那些護衛(wèi)的車馬炮象了。他以兩點理由否定了柴孝和的建議。

        第一條理由是自己的部下都是山東人,如果不打下洛陽,他們肯定不愿意西行入關(guān)。第二條理由是說投靠瓦崗的將領(lǐng)多半是強盜出身,組織紀律性太差,互不服氣,如果自己離開,這些人一定會“各競雌雄,如此,則大業(yè)隳矣”。

        其實,這兩條理由都不能成立。軍令如山倒,作戰(zhàn)部隊向來是領(lǐng)導指哪打哪,不存在是山東人就不去山西打仗這一說,真要這樣的話,那世界上就無仗可打啦。以李密“雖盛夏,皆如背負霜雪”的嚴明軍紀和其在瓦崗的威信,不可能出現(xiàn)他想打而部下不愿意跟的情況。

        第二條理由才是問題的核心。把這條理由所透露出的潛臺詞通俗地解讀出來就是:李密怕自己走了以后,部下“篡寨奪權(quán)”,造他的反,革他的命。

        李密的擔心也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其時瓦崗軍的組成人員很復雜,除了李密的蒲山公營,還有另外三種類型:以翟讓為首的瓦崗元老型、以裴仁基父子為主的官軍投降型、以孟讓和郝孝德為代表的山寨土匪型。李密擔心這三類人趁他離開后會將眼下的“聯(lián)產(chǎn)承包制”改成“分田入戶”的單干制,甩開自己,各個自立門戶。

        這種擔心純粹多余。翟讓要想單干就不會主動讓位、裴仁基的勢力還不夠單干的規(guī)模、至于孟讓和郝孝德,就更不用擔心了,他們本來就是單干了很多年的山大王,形成不了規(guī)模才來投靠李密的。

        此時的李密已經(jīng)被權(quán)力絆住了腳步,在極具誘惑的權(quán)力面前,他畏首畏尾,開始躺在了“保守治療”的處方上,這種心態(tài)和幾個月后他擔心失去最高權(quán)力而謀殺翟讓的行為是一致的。

        如果李密聽從了柴孝和的建議,率領(lǐng)數(shù)十萬大軍直撲長安,極有可能會創(chuàng)立一個新的朝代。因為當時長安的精銳部隊不少都隨楊廣去了南方,防守力量比洛陽薄弱。而且由于多次開倉放糧,瓦崗軍在民間口碑很好,西進途中肯定會不斷有民眾加入。面對幾十上百萬的軍隊,長安城根本無法抵擋。最重要的一點是,那時候李淵還沒有起兵,當兵強馬壯的瓦崗軍到達北方時,李淵就已經(jīng)沒有機會興兵了,否則就會面臨瓦崗軍的打擊。以李淵的明智,他極可能會選擇加入瓦崗,接受李密的領(lǐng)導。果真如此,歷史就翻了個跟頭。

        雖然這只是一千年以后的推測,但任何一種結(jié)果的產(chǎn)生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規(guī)律和特定的軌跡之上的。

        歷史沒有痕跡,但軌跡是可以推算的。

        李密要對洛陽動手了。

        第一步,他先命孟讓帶一支軍隊在洛陽外郊搶掠燒殺,把城外搞亂。那些城郊結(jié)合部的居民可倒了霉了,一夜之間就變成戰(zhàn)爭難民。為了躲避戰(zhàn)亂,他們呼啦啦全跑進洛陽城內(nèi)找保護傘去了。這正是李密想要的結(jié)果,他的目的就是要把盡可能多的人趕進城內(nèi)去消耗里面的糧食。

        第二步,瓦崗軍全線出擊,封鎖洛陽城一切進出通道,向城內(nèi)發(fā)起猛烈攻擊。

        瓦崗軍進逼洛陽后,越王楊侗立即派人向遠在江都的楊廣請求支援。楊廣生怕洛陽丟失,立即從關(guān)內(nèi)抽調(diào)集精兵馳援東都。

        洛陽是塊硬骨頭,當年李密的老上級楊玄感就在這里磕掉了牙,丟掉了命。李密攻占洛陽之路雖然也并不平坦,但由于此時瓦崗寨兵多糧豐,士氣如虹,所以,攻城拔縣,勢如破竹,洛陽守軍被李密的瓦崗軍打得沒有聲音、沒了脾氣。到后來,他們只能憑城固守,等待援軍。

        從北方調(diào)去的關(guān)內(nèi)兵被打垮后,楊廣又在河北、涿郡等地調(diào)兵急援洛陽,同時派遣江都通守王世充率領(lǐng)五萬江淮勁旅開赴東都。

        王世充來了,兩個冤家碰頭了。此后,王李二人在在洛陽周圍方圓百里的戰(zhàn)場上鏖戰(zhàn)血拼,聲震中原。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