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在臺六年創(chuàng)下六項中國之最

        2016-06-04 12:52:09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凡看過電視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和《滄海百年》的觀眾,想必對劉銘傳這個名字并不陌生。正如姚永森先生在《劉銘傳傳》里寫的那樣,劉銘

        凡看過電視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和《滄海百年》的觀眾,想必對劉銘傳這個名字并不陌生。正如姚永森先生在《劉銘傳傳》里寫的那樣,劉銘傳的一生主要做了三件大事:第一是鎮(zhèn)壓太平軍和捻軍;第二是保衛(wèi)臺灣、抗擊法國侵略者;第三是擔任首任臺灣巡撫六年時間內開發(fā)和建設臺灣。

        劉銘傳(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自號大潛山人,因排行第六、臉上有麻點,人稱劉六麻子。安徽合肥人?;窜妼㈩I,曾參與鎮(zhèn)壓太平軍,激戰(zhàn)“捻軍”,洋務派骨干,臺灣省首任巡撫,率軍擊敗法國艦隊的進犯,且編練新軍,從事建設鐵路等一系列洋務改革,為臺灣的現代化奠定了深遠的基礎。被譽為臺灣洋務運動之父和臺灣近代化之父。中國清朝末期的將軍和大臣,是淮軍重要將領。

        早期經歷

        劉銘傳,公元1836年9月(清道光十六年七月)出生于合肥西鄉(xiāng)(今肥西縣)大潛山麓的劉老圩。劉家世代務農,父劉惠,生6 子,劉銘傳最幼,排行第六。兒時患過天花,鄉(xiāng)里稱“劉六麻子”。劉銘傳11 歲時,父親病故,隨后大哥三哥又相繼去世,其他幾個哥哥各自成家,此后便與母親周氏單獨生活。母子相依為命,靠販私鹽為生。劉銘傳性情豪爽,同當地青年人相處甚好。有一天,劉家因繳不出團隊的糧食,被當地土豪侮辱。劉銘傳向土豪警告道:“你們不能再作威作福,欺侮鄉(xiāng)民,否則,我就要宰掉你!”土豪見是一個赤手空拳的毛頭小子,狂笑道:“孺子還敢阻擋我嗎?”劉銘傳奪下土豪的佩刀,手起刀落,劈下那土豪的頭顱,跑回鄉(xiāng)里大呼:“某土豪給我殺死了,你們要保衛(wèi)家鄉(xiāng),就跟我來吧!”當即有數百名鄉(xiāng)里青年表示擁戴。劉銘傳便領著這些青年,在大潛山修圩筑寨,開始了團練生涯。

        劉銘傳畫像

        公元1862 年(同治元年)二月,李鴻章受曾國藩指派,到合肥招募淮軍。劉銘傳同張樹珊、潘鼎新、吳長慶等各領本部團練投奔。曾國藩對這批新募淮勇極為重視,所有器械糧餉的供應悉仿湘軍,手訂營制,親到校場檢閱,命劉銘傳充任“銘字營”營官?!般懽譅I”中多為劉家子弟,劉銘傳在營中職務最高,輩份也最高,其骨干將領皆為劉家子弟和劉銘傳辦團練中結納的“同里敢戰(zhàn)之士”,他們絕對服從劉銘傳的指揮,成了劉銘傳起家的重要幫手。

        四月,劉銘傳率領“銘字營”和張樹聲的“樹字營”等淮軍一起,從安慶乘坐外國商船馳往上海駐防。五月二十日劉銘傳率部與太平軍初次接戰(zhàn),先后占領杭頭和新場兩地,直迫南匯城下。此時,南匯太平軍守將吳建瀛和劉玉林發(fā)生動搖,通過當地團練頭目前來“乞和”。因吳建瀛還有所猶豫,劉銘傳一面派部將前往劉玉林處聯絡勸降,一面與潘鼎新率部進逼城下,劉玉林乘機挾持吳建瀛出城投降。吳建瀛是安徽人,部下士卒也多是皖北籍,劉銘傳以鄉(xiāng)情、高官厚祿相引誘,將吳部駐南匯太平軍1 萬多人中老弱裁剪淘汰,收編為8 營,大大擴充了自己的實力。五月三十一日,劉又率部擊退從川沙方向來攻的太平軍,于第二天乘勝攻占川沙。劉銘傳因此升游擊并獲賞戴花翎。

        劉德凱飾演劉銘傳

        同治七年(1868年),劉銘傳奉旨督辦陜西軍務,因與其他官僚相處不和,憤于清政府昏聵不公,又因積勞成疾,告病還鄉(xiāng)閑居家中。

        督辦臺灣

        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劉銘傳被清廷重新啟用派往臺灣。劉銘傳在臺灣時多次擊敗法軍登臺的計劃,在滬尾大捷中最終使法軍放棄登臺。

        光緒十一年(1885年)清廷將臺灣從福建分離出來建立臺灣省,劉銘傳任臺灣首任巡撫。

        光緒十二年(1886年)他在臺北設電報總局,架設水陸電線,全長700公里。同年設立商務局,樟腦總局,在滬尾設立官辦硫磺廠。

        光緒十三年(1887年)臺灣設立煤務局,煤油局,機器鋸木廠,為鐵路提供枕木。

        同年,臺北成立“全臺鐵路商務總局”,聘英德兩國人為工程師,著手修建鐵路,前后歷時六年完成了基隆至新竹全長106.7公里的鐵路,成為中國人自辦自建的第一條鐵路。制定了以“興造鐵路為網紐、輔之以電線郵政”的新政方針。臺灣給了他大鵬展翅的天地,了卻了他修建鐵路的一樁夙愿。

        光緒十四年(1888年)創(chuàng)立新的郵政制度,比清政府成立的郵政官局還要早八年。

        將清初在臺灣設的一府三縣,增為四縣。劃疆分守,初具規(guī)模,奠定了今日臺灣地方行政區(qū)劃的基礎。

        六項中國之最

        到1890年為止,劉銘傳在任臺灣巡撫的六年中(1885—1891年),創(chuàng)造了六項中國之最:

        最早采用西式裝備和操練方式;

        最早上奏折倡修鐵路;

        最早在一省范圍內推行全面改革并取得成效;

        最早獨立的郵政局;

        最早的一條實際營運的鐵路;

        最早的經濟特區(qū)計劃——基隆煤礦承辦章程。

        他在臺灣進行了廣泛而大膽的改革。改革涉及軍事、行政、經濟、生產、交通、教育、文化各個領域,范圍相當廣泛。多數都卓有成效。臺灣的面貌煥然一新,推進臺灣的近代化進程,劉銘傳實為臺灣近代化的先驅,此言不假。

        劉銘傳的眼光不僅僅盯在臺灣上,他還希望“以一島基國之富強”,以臺灣“一隅之設施為全國之范”。從這點可以看出看,他絕對是有積極進步傾向的人。

        然而,劉銘傳的改革是在當時已經腐爛透頂的清政府支配下進行的。在他推行改革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基隆煤礦經營問題上,由于觸犯了舊勢力的原有利益,使他遇到了來自各方面的種種阻力。不少人對他進行掣肘、攻擊與誣蔑。光緒十七年六月(1891年),他不得不告病辭官而去。繼任的臺灣巡撫邵友濂眼光短淺,思想僵化,盡廢劉銘傳新政,清代所實行的惟一有計劃、有成效的改革就此夭折。

        劉銘傳作為戰(zhàn)略家、軍事家,在臺灣成功推行了改革,被譽為臺灣近代化之父、工業(yè)化先驅者。他是清末洋務運動中具有革新思想、時代眼光和實干精神的杰出代表人物。

        “倡淮旅,練洋操,議鐵路,建臺省,實創(chuàng)中國未有之奇?!边@樣的贊譽對劉銘傳來說,不為過。劉銘傳是近代中國倡議建鐵路的第一人,他的遠見卓識被載入了史冊。為紀念他的不朽業(yè)績,臺北的銘傳大學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劉銘傳在臺灣婦孺皆知,“他是保衛(wèi)、建設臺灣的大功臣,臺灣人民對他有很深的感情。”臺灣人民這樣說。

        心系臺灣

        劉銘傳二次隱居后,仍時時牽掛國防大事。光緒二十年(1894年),日本侵略軍挑起了中日戰(zhàn)爭。劉銘傳向朝廷上書奏戰(zhàn)守之策。亟盼清廷能夠重新起用他,但未能如愿。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簽定,將臺灣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這不啻給劉銘傳當頭一棒,他憂思郁結,舊病復發(fā)。11月下旬,臺灣軍民抗日失敗,日本侵略軍占領臺灣全部土地。消息傳來,劉銘傳頓時昏厥過去。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1月,劉銘傳去世。朝廷追封他為太子太保,謚壯肅,準建專祠。

        劉銘傳故居

        作為一名有愛國之心的沙場老將,最令他抱恨終生的是:自己抱病之身不能縱身疆場,沖鋒陷陣;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嘔心瀝血經營多年的寶島,被拱手割讓。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這是一種剜心之痛。有句話叫死不瞑目,相信劉銘傳就是這樣的。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