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有名的四大垂簾聽政的太后 你知道幾個
宣太后——中國最早垂簾聽政的太后。公元前306年,十七歲的秦昭王繼位,其母宣太后以兒子年幼為名,開始了長達41年的攝政生涯,并由此揭開了后宮參政的先河。-
母后臨朝攝政始于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根據(jù)史書記載,秦昭王的母親“號宣太后,昭王立,年少,宣太后自知事。以同母弟魏冉為將軍,任政,封為穰侯。太后攝政,始于此也?!毙缶褪侵袊鴼v史上第一個臨朝執(zhí)政的女主。-
宣太后在這40多年中,始終是秦國實際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形成了秦國上下只知“有太后、穰侯、高陵、華陽、涇陽,不聞其有王”的局面。自商鞅變法后,秦始終是權(quán)力高度集中于國君之手。昭王無法容忍母后長期臨朝專權(quán)。最后,他聽從范雎建議,收回全部大權(quán),逐“四貴”于關(guān)外,改任范雎為相,這才徹底地結(jié)束了宣太后長期左右秦國朝政的局面。-
呂后——名雉,山東單縣人,從小就美麗聰慧,以果斷和狠毒著稱。漢初,劉邦寵信戚姬,有廢掉呂后另立新后的想法,呂后為了保住其皇后寶座,將皇后寶璽掌握手中,想了種種計策。當時,驍勇善戰(zhàn)、已有謀反之意的韓信是劉邦的心腹大患,因為劉邦曾與韓信有約: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器不殺,所以劉邦一直拿韓信沒有辦法。呂后決定誅殺韓信以此來樹立自己的威望,使群臣懾服。
呂后設(shè)計將韓信騙到宮中,命人用布將其兜起來,用竹簽刺殺了韓信,從此呂后的地位更加不可動搖。呂后前后掌權(quán)十六年,據(jù)悉,她掌權(quán)時,位于今天的廣州地區(qū)有一個南越國,非常興盛,為了制約南越的發(fā)展,呂后頒布命令禁止賣鐵器和馬牛給南越,借以對南越國實行經(jīng)濟封鎖。呂后當時用來發(fā)布命令的,就是這塊皇后之璽。-
武則天——唐朝時,著名的女皇武則天在稱帝前,也曾搞過垂簾聽政。人人都知道清代的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事,鮮為人知的是,唐代的武則天也曾經(jīng)垂簾聽政過.
麟德元年(664年),武則天在誅殺上官儀之后。開始垂簾聽政,從幕后走向前臺。與歷史上大多數(shù)垂簾聽政不同的是。在武則天垂簾聽政的時候,前頭坐的不是小皇帝,而是她的丈夫,并稱二圣。
武則天公然走上前臺垂簾聽政,為的是表明高宗向天下臣民認可了武后參政議政的合法性。對武則天而言,這樣做的一個好處,就是使大臣無法再和皇帝謀劃對她不利的行為。從此,政局無論是好還是壞,都不能再忽視武皇后的作用了。官僚們開始習慣于對一個女人俯首稱臣,最后,心情復雜地注視著這個女人一步步走向權(quán)力的巔峰。
慈禧太后——清朝建國伊始,并不容許后妃干預朝政,幼主即位,往往以攝政王代行皇權(quán),或以輔政大臣輔佐少帝,處理國家大事。清代不許母后垂簾聽政的“祖制家法”,直到清末才被鐵腕人物慈禧所沖破。
慈禧引起人們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因為她是個女人,一個末代皇朝神秘的女人。在一個以男權(quán)傳統(tǒng)的社會,慈禧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內(nèi)憂外患,還要面對“女人亂政必亡國”的邏輯結(jié)論。
慈禧太后的垂簾聽政,在歷史上最為著名,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女主執(zhí)政,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也導演了驚心動魄的一幕。后來“戊戌變法”失敗,光緒被囚,老慈禧第三次臨朝稱制,前后共掌握清代朝政達48年之久。隨著清王朝的覆滅,延續(xù)了兩千余年的垂簾聽政制度也就壽終正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