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被后人污蔑了千年 其實是仁德之君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劉備曹操孫權皆為人中龍鳳,諸多諸侯地最終被他們三位所占有,形成三國鼎立之時,古往今來虎父無犬子深入人心,人人都認為三國的曹丕、劉禪、孫亮都應該是人中龍鳳,把三國推向另一個高度??梢韵胂笕诉_到一個很高的高度了,再讓后人去超越去比較是對后人的一種妄想期望,殊不知人都一樣時期也不一樣武斷的決定一個應該有多強,是不是這個人的悲哀,三國時期劉備的兒子,劉禪,小名阿斗,被世人稱為扶不起的阿斗。就是這樣,一個悲哀的阿斗,后世人把沒用的人都比成扶不起的阿斗。劉禪真的這么差嗎?小編帶大家看看歷史真實的阿斗,并非扶不起而是能力有限吧。
事實上,劉禪不僅不傻,還天資聰穎。劉禪登基時,蜀國是內臣不和外剛經夷陵戰(zhàn)敗,五虎上將皆失,人心惶惶,可以稱得上內憂外患。劉禪繼位后,積極推行“務農殖谷,閉關息民”的政策使蜀國的民生生產恢復了元氣,軍隊實力也漸漸恢復。諸葛亮南征四郡,兵力后援可以想象是怎么來得。在位的他還讓西蜀幾年內就穩(wěn)定了下來。
諸葛亮死后,劉禪在沒有諸葛亮輔佐下,二十九年的時間內。蜀國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社會安定。不僅如此,諸葛亮死后,劉禪還將諸葛亮手上的權利一分為二,蔣琬負責行政,費袆負責軍事,讓兩人相互制衡,防止權高震主的事件發(fā)生??梢妱⒍U的治國之才,及君臣之間的權力劃分還是相當?shù)卯數(shù)摹?/p>
在執(zhí)政后期,劉禪雖然寵幸宦官,但實權還控制在自己的手上。其實后期的劉禪更希望據(jù)險固守,積蓄國力。只可惜,姜維等多次北伐,國力大大損耗。更在與鄧艾的戰(zhàn)爭中接連敗退,損兵折將。后魏之勢力已遠遠超過蜀國。看見大勢已去,劉禪選擇投降魏國,使蜀中的百姓免受戰(zhàn)火,救一方百姓。
劉禪并非無能,只是當時的三國形式已經明了,蜀國已是奄奄一息。而魏國國富明強,實力已遠遠超過蜀國,劉禪只是相對與父劉備及魏國君王差點而已,如果換成太平盛世,報國之安寧的能力我想劉禪還是有的,只可惜生錯了君王家啊。劉禪在投降后,更是留下了“樂不思蜀”的典故,打消了司馬昭的殺心,使他自己能安然在洛陽度過晚年??梢妱⒍U愚嗎?還是真的扶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