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中唯一的皇帝劉恒守孝的事跡
漢文帝劉恒親嘗湯藥講述的是劉恒守孝,行孝的故事,被收錄在《二十四孝》中。
引原文:前漢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養(yǎng)無怠。母長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藥非口親嘗弗進。仁孝聞天下。
劉恒為漢高祖的第四個兒子,時候來的漢文帝,而當時劉恒被劉邦封為代王,在代國生活,而劉恒的生母薄妃一直不被劉邦寵愛,常年不被接見,因此劉邦允許薄妃出宮在劉恒所在之處生活,為代王太后。
劉恒對他的母親向來很孝順,一直以傳統(tǒng)孝禮待之,從來不怠慢。有一次劉恒的母親忽生重病,劉恒很是著急,親自每天在其母親床頭照顧她,絲毫不敢怠慢。但是沒想到他母親這一病臥床不起數(shù)年,這期間劉恒不僅每天為母親熬藥并且每天都守護在母親身邊,貼心照顧,不敢有差池。
劉恒每天都是看到他母親睡著了,才在旁邊小憩一會,只要母親稍有動靜便會驚醒。其母見劉恒這樣勞累很是心疼,但是劉恒去不以為然。還是細心照顧著母親,毫無怨言,每次熬好藥給母親喝之前都會先喝一下,怕母親苦著了和被燙到,感覺差不多才會讓母親喝。
于是這件事情被大家廣為流傳,還有詩歌稱頌劉恒為孝子。后世人稱劉恒為人們學習孝道的楷模,為了紀念他的偉業(yè)和孝道便將此事收錄為二十四孝的故事。
漢文帝劉恒的父親
漢文帝劉恒的父親是漢朝的建立者,漢高祖劉邦,他善于培養(yǎng)和任用人才的帝王。
劉邦是農(nóng)民家庭出生,后在陳勝起義后響應(yīng)他起兵,攻占沛縣,成為沛公,之后便投奔項羽,于公元前206年,劉邦率軍擊潰秦軍,占領(lǐng)關(guān)中,且廢除秦苛法受到百姓歡迎。之后劉邦在鴻門宴中機智脫身,以漢王的身份與項羽對抗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
劉邦是一個用人則信人的領(lǐng)導者,知人善用,而且注重下級的納諫,因此使得手下對劉邦很是信服。而項羽則是一個剛愎自用之人,于是這場楚漢之爭中,劉邦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贏得了此戰(zhàn)役的勝利。于是在公元前202年,劉邦成為了漢朝的建立者,為漢高祖。
漢文帝劉恒在位統(tǒng)治時候奉行的“與民休息”的政策正是從他的父親劉邦那里習得的,劉邦不僅減少征賦還重農(nóng)抑商,加強了社會的生產(chǎn)力。為了加強權(quán)力集中,劉邦不僅廢除了異姓住戶,還將領(lǐng)土分割給不同的諸侯,分散他們的權(quán)力。
后匈奴不斷侵犯漢朝的邊郡,劉邦曾出戰(zhàn)但被困,因陳平的計謀得以逃脫,所以只能無奈和匈奴和親來緩漢朝和匈奴之間的關(guān)系。
劉邦即位后一直在為鞏固皇位而努力,加上劉邦的年紀漸長,還在平定叛亂中中了箭傷,因此劉邦的身體狀況一直在走下坡路。于公元前195年就因身體狀態(tài)不佳病逝,享年六十二,謚號為高皇帝。
漢文帝的母親
漢文帝是西漢時期少見的平民皇帝,由于母親地位低下,漢文帝出生后,父親漢高祖并沒有過多的表示。劉恒能夠成為一代帝王,歷史常用機緣巧合四個字來總結(jié),雖然他的知人善任不及漢高祖,雄才大略不及漢武帝,但他卻開創(chuàng)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堅持以德治國,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漢文帝除了是一位平民皇帝,還是一位極為孝順的兒子,中國歷史上有著著名的“二十四孝”,漢文帝劉恒是唯一一位以皇帝身份入選的。那么漢文帝的母親是誰,她的人生經(jīng)歷如何,漢文帝又是如何孝順母親的?
漢文帝劉恒的母親是漢高祖劉邦的眾多嬪妃之一,被喚作薄姬。生逢亂世,女子的命運一般比較凄苦,薄姬的一生是極為曲折的,她出生于吳郡吳縣,父親早逝,幼年生活十分艱難,成年后的薄姬被母親嫁給了魏豹,成為了魏豹的妾室。魏豹后期為劉邦所滅,薄姬被召入漢宮,一年多都未曾見過劉邦一面,薄姬本只想在深宮內(nèi)安穩(wěn)地度過余生,但在管夫人、趙子兒的幫助下,薄姬被漢高祖劉邦寵幸,并生下了高祖的第四個兒子劉恒。
呂后一直對后宮受寵的妃子心存嫉恨,高祖死后各嬪妃紛紛被呂后迫害,由于薄姬身份低微,不受劉邦喜愛而免于此難,攜子到封地代國生活。母親一生歷盡艱辛,劉恒本是大孝之人,對待親母更是如此。薄姬生病期間,劉恒盡心盡力侍奉母親,常常衣不解帶,薄姬所服的任何一副藥,劉恒都要事先嘗過后才給母親服用,作為一位皇帝,如此孝順實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