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明太祖朱元璋要大肆屠戮功臣?
古代中國是世界上改朝換代最頻繁的國家。每一個朝代的建立,均是一次大洗牌,往往出現(xiàn)一批新貴。他們看似前程似錦,享盡榮華。然而,他們與皇權(quán)之間有著一道揮之不去的痛,比如劉邦大肆屠殺功臣。其中,在眾多開國之君中,朱元璋是對功臣最差的一位。那么,為什么明太祖朱元璋要大肆屠戮功臣?
一
與歷朝歷代的開國之君相比,恐怕沒有一個人可以與朱元璋能比,他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起義前家里餓死了好幾個人,而自己為了一口飯才去做和尚。
知道創(chuàng)業(yè)艱難的朱元璋登上了皇位后,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收獲。據(jù)史書記載,早在龍鳳十年,他就用劉邦殺功臣的故事勸誡龍興之臣,希望他們的作為有些收斂。
二
然而,這些功臣無視朱元璋的忠告,除了合法的賞賜外,他們利用手中的權(quán)利,強力掠奪土地和財富。正如毛主席在一次談話中說到,成為新貴的布衣功臣野心和貪欲觸及到了朱氏王朝的根本利益,就會落到悲慘境地。為此,洪武年間的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就是針對功臣,兩大案屠戮的幾萬人。于是,元勛宿將“相繼盡矣”。
三
當(dāng)然,也有人認為,明太祖認為自己都無法駕馭這些功臣,要是自己的子嗣繼位,功臣們豈不是要造反,不如早點解決了他們。這種觀點來自于清代修的《明史》。眾所周知《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編修時間最長的一部史書,編纂期間也有許多因修史而被殺。作為外族入侵的清朝為了自己的統(tǒng)治,他們將明朝的皇帝大肆丑化,故意將朱元璋殺功臣的數(shù)字夸大。
如果嚴格來說,建國功臣中胡惟庸是排不上號的,而藍玉在明初眾名將中屬于后期之秀。況且,他們的行為確有不軌之處。